一种新生儿侧卧位哺乳辅助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45400发布日期:2023-03-14 23:28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生儿侧卧位哺乳辅助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生儿侧卧位哺乳辅助垫。


背景技术:

2.公知的,母乳喂养是为婴儿提供健康成长和发育所需营养的理想方式;临床工作中剖宫产产妇有应答后30分钟内开始三早(新生儿在产后1小时内进行早吸吮、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三早可以刺激母亲分泌乳汁,新生儿出生1小时内觅食、吸吮最强烈,是新生儿学会如何吸吮和吞咽最佳时期,是母婴之间情感联系最强烈的时期,新生儿心理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促进成功母乳喂养的首要阶段;
3.但术后产妇伤口疼痛床上翻身活动受限导致产妇侧卧位体位不到位,早接触时婴儿与产妇呈垂直反向,易触碰伤口,导致新生儿与产妇不能很好地做到胸贴胸、腹贴腹的体位,而且产妇、新生儿只有采取正确哺乳姿势才能做到新生儿的有效吸吮,如果体位不舒服就不能做到有效吸吮;目前临床中一般都是由家属一直弯着腰、双手托着新生儿,让新生儿趴在母亲身上,由于家属长时间保持这样的姿态,自己体力难以保持这样的姿态,市面上没有有效的用具辅助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此种现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没有有效辅助新生儿早期母乳喂养的用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生儿侧卧位哺乳辅助垫。
5.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新生儿侧卧位哺乳辅助垫,包含侧卧位体位垫,其特征是:还包含防滑垫和婴儿枕;所述侧卧位体位垫的底部与防滑垫一端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婴儿枕的底部与防滑垫对应婴儿头部的一侧可拆卸连接;侧卧位体位垫用于支靠婴儿背部表面的底部和顶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婴儿身体的约束带。
7.优选的,所述防滑垫与侧卧位体位垫通过魔术贴ⅰ粘贴连接,侧卧位体位垫底部固定有魔术贴ⅰ的勾面,防滑垫两端的上表面均固定魔术贴ⅰ毛面。
8.优选的,所述约束带包括柔性带ⅰ和柔性带ⅱ;柔性带ⅰ的一端与侧卧位体位垫的底部固定连接,柔性带ⅰ的另一端开设有用于穿过柔性带ⅱ带身的开口,柔性带ⅱ的一端与侧卧位体位垫的顶部固定连接,柔性带ⅱ的带身固定有的魔术贴ⅱ,柔性带ⅱ穿过开口的端头与柔性带ⅱ的带身通过魔术贴ⅱ粘贴连接。
9.优选的,所述防滑垫为双层结构,且防滑垫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或防滑纹。
10.优选的,所述婴儿枕的底部固定有魔术贴ⅲ的勾面,防滑垫两端均固定有魔术贴ⅲ的毛面,婴儿枕通过魔术贴ⅲ与防滑垫粘贴连接。
11.优选的,所述侧卧位体位垫用于支靠婴儿背部的表面设置有一次性无纺布套,且一次性无纺布套与魔术贴ⅲ以及一次性无纺布套与约束带均互不干涉影响。
12.优选的,所述婴儿枕的枕头包含面层布料和底层布料,面层布料的底部与底层布料的顶部固定连接,且面层布料的表面开设有透气孔。
13.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生儿侧卧位哺乳体位垫,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方便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同时缓解家属辅助产妇母乳喂养带来的不适;有利于新生儿顺利找到乳头、刺激乳汁分泌,能尽早地建立正常的吸吮反射;有助于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建立,也能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指导产妇早期皮肤接触和吸吮,从而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婴儿枕的剖视图;
17.图3为侧卧位体位垫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侧卧位体位垫;2、防滑垫;3、婴儿枕;3-1、面层布料;3-2、底层布料;4、魔术贴ⅰ;5、柔性带ⅰ;6、柔性带ⅱ;7、开口;8、魔术贴ⅱ;9、魔术贴ⅲ。
具体实施方式
19.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与本技术的附图对应,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20.结合附图1~3,一种新生儿侧卧位哺乳辅助垫,包含侧卧位体位垫1,还包含防滑垫2和婴儿枕3;所述侧卧位体位垫1的底部与防滑垫2一端的上表面可拆卸连接,侧卧位体位垫1是根据新生儿体型设计,侧卧位体位垫1的高度为9~10

,底部宽度为17~18

,底部长度为50~60

,不仅能够保证侧卧位体位垫1的稳定性,而且便于新生侧卧位的哺乳,避免了家属双手托着新生儿带来的不适;根据需要,所述防滑垫2与侧卧位体位垫1通过魔术贴ⅰ4粘贴连接,侧卧位体位垫1底部固定有魔术贴ⅰ4的勾面,防滑垫2两端的上表面均固定魔术贴ⅰ4毛面,即防滑垫2的两端均可固定侧卧位体位垫1,能够调节侧卧位体位垫1的位置,又避免魔术贴ⅰ4的勾面扎伤人体,方便产妇左侧和右侧喂哺新生儿;所述防滑垫2为双层结构,且防滑垫2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凸起或防滑纹,能够提升侧卧位体位垫1的稳固效果,同时避免产妇左右侧翻过程防滑垫卷曲,保证防滑垫2的平稳效果,便于产妇喂哺新生儿;
21.婴儿枕3的底部与防滑垫2对应婴儿头部的一侧可拆卸连接,婴儿枕3的高度为5~6

,婴儿枕3表面凹槽为3~4

,即婴儿枕3根据新生儿头部设计,凹槽契合新生儿平均头围数据,防止新生儿耳部受压,恰好容下新生儿的头,婴儿枕3高度是新生儿单肩高度,新生儿侧卧舒适,消除窒息可能;根据需要,所述婴儿枕3的底部固定有魔术贴ⅲ9的勾面,防滑垫2两端均固定有魔术贴ⅲ9的毛面,婴儿枕3通过魔术贴ⅲ9与防滑垫2粘贴连接,既能够调节婴儿枕3的位置,又避免魔术贴ⅲ9的勾面扎伤人体,使产妇左侧和右侧的喂哺新生儿均能适合;所述婴儿枕3的枕头包含面层布料3-1和底层布料3-2,面层布料3-1的底部与底层布料3-2的顶部固定连接,且面层布料的表面开设有透气孔,即通过枕头的面层布料中的透气孔将多余的热量和水汽散发出去,同时面层布料对液体进行吸附,底层布料与面层布料
散发的同时外界的空气也有效的进入,从而实现了枕头的良好的透气性与吸水性,同时可水洗与便于烫洗清洁,提高了枕头的良好透气性,防止了枕头过热影响新生儿哺乳,同时便于枕头的烫洗杀菌,有利于新生儿的身体健康;
22.侧卧位体位垫1用于支靠婴儿背部表面的底部和顶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婴儿身体的约束带,能够方便产妇与新生儿做到到胸贴胸、腹贴腹的体位,保证新生儿可以采取正确侧卧哺乳姿势,有利于新生儿顺利找到乳头、刺激乳汁分泌,能尽早地建立正常的吸吮反射,侧卧位体位垫1在使用过程中配合有产妇用三角枕,协助产妇和新生儿取得舒适的哺乳体位,减轻由于剖宫产伤口疼痛、体位等原因引起的不适,有助于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建立,也能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指导产妇早期皮肤接触和吸吮,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根据需要,所述约束带包括柔性带ⅰ5和柔性带ⅱ6;柔性带ⅰ5的一端与侧卧位体位垫1的底部固定连接,柔性带ⅰ5的另一端开设有用于穿过柔性带ⅱ6带身的开口7,柔性带ⅱ6的一端与侧卧位体位垫1的顶部固定连接,柔性带ⅱ6的带身固定有的魔术贴ⅱ8,柔性带ⅱ6穿过开口7的端头与柔性带ⅱ6的带身通过魔术贴ⅱ8粘贴连接,便于调整新生儿的位置,方便产妇左侧和右侧的喂哺新生儿,柔性带ⅰ5和柔性带ⅱ6宽度为宽度为18-20cm,能够有效包裹新生儿,保证新生儿的舒适度,同时避免对新生儿过度约束,包裹新生儿能够利于新生儿复温;此外,所述侧卧位体位垫1用于支靠婴儿背部的表面设置有一次性无纺布套,且一次性无纺布套与魔术贴ⅲ9以及一次性无纺布套与约束带均互不干涉影响,便于消毒,保证产妇和新生儿的人身安全。
23.实施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生儿侧卧位哺乳辅助垫,使用时将防滑垫2中部置于产妇背后,通过配合使用产妇用三角枕,使产妇侧躺,根据产妇侧躺方向将新生儿通过约束带侧躺于侧卧位体位垫1上,通过魔术贴ⅰ调整侧卧位体位垫1与产妇距离,便于新生儿能够得到一侧有效正确的哺乳,一侧哺乳完成后,产妇只需侧躺另一边,通过调整侧卧位体位垫1和新生儿的方向,再进行另一侧哺乳即可。
24.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旨在将落在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