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针刺静脉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15679发布日期:2023-05-10 23:54阅读:39来源:国知局
防针刺静脉留置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注射器械,具体地涉及一种防针刺静脉留置针。


背景技术:

1、为了减少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以及医护人员的工作量,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如公告号cn 213964646 u所示,为了保证医护人员在退针后的安全,静脉留置针通常会配备一个用于封闭针管的尖端的防针刺结构。通常在使用后会捏住针管座后退,将针管的针尖被封闭在防针刺结构中后再连通防针刺结构一起拔出。

2、由于针管需要刺入后将具有一定长度的导管留在患者体内,因此静脉留置针的针管较长。防针刺结构通常包括壳体和一个在壳体内的活动件,活动件在针管回退后堵住壳体的出口来达到封闭针头的目的,但这会进一步加长针管的回退距离和针管座的移动距离。为了降低成本,常规的防针刺结构通常是与导管座之间进行过盈配合,需要通过用力拔针管座,来使得针管带动防针刺结构与导管座进行硬分离。在此过程中,过长的移动距离一方面会加大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不够便捷;另一方面针管自身较细,会在拔出过程中发生断裂产生医疗事故,存在极大使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防针刺静脉留置针。

2、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防针刺静脉留置针,包括相匹配的针管组件和导管组件,所述针管组件包括针管座和固设于所述针管座前端的针管,所述导管组件包括导管座和固设于所述导管座前端的导管,所述针管穿设于所述导管内,所述针管上穿设有一防针刺组件,所述防针刺组件包括一壳体和弹性件,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导管座的尾端,所述弹性件内置于所述壳体,所述弹性件为v字型的弹片,在初始状态下,所述针管座和导管座相连接,所述针管的远端从所述壳体穿出伸入所述导管内,所述弹性件的两侧外壁分别与所述针管、壳体抵接;在第二状态下,所述针管座和导管座通过一个手动分离件形成分离,所述弹性件的两侧外壁分别与所述壳体抵接,并与所述壳体之间形成封锁区,以封闭所述针管的针尖。

4、优选的,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弹性臂,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针管抵接,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壳体抵接;所述第一弹性臂的末端具有平直延伸的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二弹性臂的末端具有平直延伸的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抵接部。

5、优选的,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外壁具有与所述针管相匹配的凹部。

6、优选的,所述手动分离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管壁上的至少一个弹性锁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导管座的侧壁上的卡槽;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弹性锁扣卡设于所述卡槽内;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弹性锁扣与所述卡槽分离以使所述壳体与所述导管座分离。

7、优选的,所述壳体内形成横截面为t字型的内腔来限定所述弹性件的前后位置。

8、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尾端内嵌设有一挡环,所述挡环的轴心具有通孔,所述针管上具有一外径大于所述通孔直径的扁方,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扁方与所述挡环抵接。

9、优选的,所述针管上具有与所述壳体的尾端相匹配的缺口,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缺口与所述壳体的尾端卡接。

10、优选的,所述导管由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

11、优选的,所述导管座内还设置有隔离塞和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导管座固接以将所述隔离塞限定于所述导管座内,所述限位块的轴心中空以使得所述针管穿过,所述导管座内具有空腔,所述空腔连通有第二导管。

12、防针刺静脉留置针,包括相匹配的针管组件和导管组件,所述针管组件包括针管座和固设于所述针管座前端的针管,所述导管组件包括导管座和固设于所述导管座前端的导管,所述针管穿设于所述导管内,所述针管上穿设有一防针刺组件,所述防针刺组件包括一壳体和弹性件,所述壳体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导管座的尾端,所述弹性件内置于所述壳体,所述弹性件为v字型的弹片,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臂与所述针管抵接,所述第二弹性臂与所述壳体抵接;在第二状态下,所述针管座和导管座通过一个手动分离件形成分离,同时所述弹性件变形,所述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形成夹角变化,其两者的连接端形成封锁区,以封闭所述针管的针尖。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4、1、弹性件v字型的结构使其弹性随着其第一弹性臂、第二弹性臂的轴向长度缩短而增加,从而可以在保证弹性件具有足够的弹性张开以封锁针管,同时尽可能地缩短其轴向长度,进而缩短防针刺组件的壳体长度,来整体缩短针管拔出的移动距离,提高拔出针管的效率、平稳性和便捷性;

15、2、壳体通过手动分离件与导管座可拆卸地卡接,使得在针管被弹性件封闭后,可以通过按压弹性锁扣来使得壳体与导管座之间快速分离,取代传统的硬拔出的方式,来避免针管在硬拔出时断裂的情况,并提高防针刺组件的拔出效率和安全性;

16、3、导管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在发生导管断裂产生导管碎片时,导管碎片会随时间生物降解,来保证使用安全。



技术特征:

1.防针刺静脉留置针,包括相匹配的针管组件和导管组件,所述针管组件包括针管座(1)和固设于所述针管座(1)前端的针管(2),所述导管组件包括导管座(3)和固设于所述导管座(3)前端的导管(4),所述针管(2)穿设于所述导管(4)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2)上穿设有一防针刺组件,所述防针刺组件包括一壳体(5)和弹性件(6),所述壳体(5)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导管座(3)的尾端,所述弹性件(6)内置于所述壳体(5),所述弹性件(6)为v字型的弹片,在初始状态下,所述针管座(1)和导管座(3)相连接,所述针管(2)的远端从所述壳体(5)穿出伸入所述导管(4)内,所述弹性件(6)的两侧外壁分别与所述针管(2)、壳体(5)抵接;在第二状态下,所述针管座(1)和导管座(3)通过一个手动分离件形成分离,所述弹性件(6)的两侧外壁分别与所述壳体(5)抵接,并与所述壳体(5)之间形成封锁区,以封闭所述针管(2)的针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针刺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6)包括第一弹性臂(601)和第二弹性臂(602),所述第一弹性臂(60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弹性臂(602),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臂(601)与所述针管(2)抵接,所述第二弹性臂(602)与所述壳体(5)抵接;所述第一弹性臂(601)的末端具有平直延伸的第一抵接部(6011),所述第二弹性臂(602)的末端具有平直延伸的第二抵接部(6021),所述第二抵接部(60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抵接部(60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针刺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抵接部(6011)的外壁具有与所述针管(2)相匹配的凹部(60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针刺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分离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5)的管壁上的至少一个弹性锁块(501),以及设置在所述导管座(3)的侧壁上的卡槽(301);在所述初始状态下,所述弹性锁扣(501)卡设于所述卡槽(301)内;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弹性锁扣(501)与所述卡槽(301)分离以使所述壳体(5)与所述导管座(3)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针刺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内形成横截面为t字型的内腔(502)来限定所述弹性件(6)的前后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针刺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的尾端内嵌设有一挡环(7),所述挡环(7)的轴心具有通孔(701),所述针管(2)上具有一外径大于所述通孔(701)直径的扁方(201),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扁方(201)与所述挡环(7)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针刺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2)上具有与所述壳体(5)的尾端相匹配的缺口(202),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缺口(202)与所述壳体(5)的尾端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针刺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4)由可生物降解的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针刺静脉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座(3)内还设置有隔离塞(8)和限位块(9),所述限位块(9)与所述导管座(3)固接以将所述隔离塞(8)限定于所述导管座(3)内,所述限位块(9)的轴心中空以使得所述针管(2)穿过,所述导管座(3)内具有空腔,所述空腔连通有第二导管(10)。

10.防针刺静脉留置针,包括相匹配的针管组件和导管组件,所述针管组件包括针管座(1)和固设于所述针管座(1)前端的针管(2),所述导管组件包括导管座(3)和固设于所述导管座(3)前端的导管(4),所述针管(2)穿设于所述导管(4)内,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2)上穿设有一防针刺组件,所述防针刺组件包括一壳体(5)和弹性件(6),所述壳体(5)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导管座(3)的尾端,所述弹性件(6)内置于所述壳体(5),所述弹性件(6)为v字型的弹片,所述弹性件(6)包括第一弹性臂(601)和第二弹性臂(602),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弹性臂(601)与所述针管(2)抵接,所述第二弹性臂(602)与所述壳体(5)抵接;在第二状态下,所述针管座(1)和导管座(3)通过一个手动分离件形成分离,同时所述弹性件(6)变形,所述第一弹性臂(601)和第二弹性臂(602)形成夹角变化,其两者的连接端形成封锁区,以封闭所述针管(2)的针尖。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防针刺静脉留置针,包括针管组件和导管组件,针管组件包括针管座和针管,导管组件包括导管座和导管,针管穿设于导管内,针管上穿设有一防针刺组件,防针刺组件包括一壳体和弹性件,壳体可拆卸地设置于导管座的尾端,弹性件内置于壳体,弹性件为V字型的弹片,在初始状态下,弹性件的两侧外壁分别与针管、壳体抵接;在第二状态下,针管座和导管座通过一个手动分离件形成分离,弹性件的两侧外壁分别与壳体抵接,并与壳体之间形成封锁区,以封闭针管的针尖。本方案中弹性件V字型的结构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弹性张开以封锁针管,并尽可能地缩短其轴向长度,来整体缩短针管拔出的移动距离,提高拔出针管的效率、平稳性和便捷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岩,张传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林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