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人体指尖数据的健康状况智能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229680发布日期:2023-11-30 19:00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人体指尖数据的健康状况智能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健康检测领域,涉及数据分析技术,具体是一种基于人体指尖数据的健康状况智能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1、健康体检是用医学手段和方法进行身体检查,如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脉搏,可以通过采脉仪器的设备对身体的脉象进行数据采集分析检查,健康体检是以健康为中心的身体检查,一般医学家认为健康体检是指在身体尚未出现明显疾病时,希望人们能及时对自身健康进行检查。

2、现有的基于人体指尖数据的健康状况监控系统通常是通过采集到的指尖数据进行健康诊断,然后根据健康诊断结果给出治疗建议,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会存在一部分健康诊断界定模糊的用户,即根据诊断结果这类用户可以进行治疗也可以不进行治疗,现有的健康状况监控系统无法针为这类人群进行准确的治疗决策分析,导致部分用户由于延误了治疗时机而导致病情加重,另外也存在有一部分不需要治疗的用户选择了进行治疗,浪费了用户时间与医疗资源。

3、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人体指尖数据的健康状况智能监控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基于人体指尖数据的健康状况监控系统无法针为健康诊断界定模糊的用户进行准确的治疗决策分析;

2、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提供一种可以为健康诊断界定模糊的用户进行准确的治疗决策分析的基于人体指尖数据的健康状况智能监控系统。

3、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4、一种基于人体指尖数据的健康状况智能监控系统,包括智能监控平台,所述智能监控平台通信连接有数据采集模块、健康检测模块、待定分析模块以及存储模块;

5、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脉搏血氧仪与血糖仪;

6、所述健康检测模块用于对指尖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将进行健康检测的人员标记为检测对象,检测对象进行指尖数据采集之后获取检测对象的心率数据、血糖数据以及血氧数据,对检测对象的心率数据、血糖数据以及血氧数据进行数值计算得到检测对象的检测系数jc,通过存储模块获取到检测阈值jcmin、jcmax,其中jcmin为最小检测阈值、jcmax为最大检测阈值,将检测系数jc与检测阈值jcmin、jcmax进行比较并通过比较结果将检测对象标记为健康对象、治疗对象或待定对象;

7、所述待定分析模块用于对待定对象进行治疗必要性分析:获取待定对象在l1个月之内进行指尖数据采集的次数并标记为采集值,将每一次进行指尖数据采集的时间与上一次进行指尖数据采集的时间的差值标记为间隔值,将l1个月内的进行指尖数据采集的间隔值建立间隔集合,对间隔集合进行方差计算得到间隔系数,通过存储模块获取到采集阈值与间隔阈值,将采集值、间隔系数分别与采集阈值、间隔阈值进行比较并通过比较结果将待定对象标记为治疗对象或分析对象;对分析对象进行深度分析并将分析对象标记为治疗对象或健康对象。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心率数据的获取过程包括:通过脉搏血氧仪获取检测对象的心率值,通过检测对象的年龄获取到检测对象的心率范围,将心率范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平均值标记为心率标准值,将心率值与心率标准值的差值的绝对值标记为检测对象的心率数据;血糖数据的获取过程包括:通过血糖仪获取检测对象的血糖值,通过检测对象的年龄获取到血糖范围,将血糖范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平均值标记为血糖标准值,将血糖值与血糖标准值的差值的绝对值标记为血糖数据;血氧数据的获取过程包括:通过脉搏血氧仪获取检测对象的血氧饱和度,通过检测对象的年龄获取到血氧范围,将血氧范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平均值标记为血氧标准值,将血氧饱和度与血氧标准值的差值的绝对值标记为血氧数据。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将检测对象的检测系数jc与检测阈值jcmin、jcmax进行比较的具体过程包括:

10、若jc≤jcmin,则判定检测对象的健康状态满足要求,将对应的检测对象标记为健康对象,健康检测模块向智能监控平台发送健康信号,智能监控平台接收到健康信号后将健康信号发送至健康对象的手机终端;

11、若jcmin<jc<jcmax,则判定检测对象的健康状态不确定,将对应的检测对象标记为待定对象,健康检测模块向智能监控平台发送待定分析信号,健康检测模块接收到待定分析信号后将待定分析信号发送至待定分析信号;

12、若jc≥jcmax,则判定检测对象的健康状态不满足要求,将对应的检测对象标记为治疗对象,健康检测模块向智能监控平台发送治疗信号,智能监控平台接收到治疗信号后将治疗信号发送至治疗对象的手机终端。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将采集值、间隔系数分别与采集阈值、间隔阈值进行比较的具体过程包括:若采集值大于等于采集阈值且间隔系数小于间隔阈值,则判定待定对象满足治疗必要性分析的条件,将对应的待定对象标记为分析对象;否则,判定待定对象不满足治疗必要性分析的条件,将对应的待定对象标记为治疗对象。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对分析对象进行深度分析的具体过程包括:以分析对象进行指尖数据采集的时间为x轴、指尖数据采集对应的检测系数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l1个月之内分析对象进行指尖数据采集的时间与检测系数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若干个分析点,对分析点自左向右依次进行连线得到折线段,将折线段自右向左的第一个峰值点与谷值点分别标记为第一标记点与第二标记点,将第一标记点与第二标记点的横坐标的平均值标记为中间值,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中间点,中间点的坐标为(0,中间值),将第一标记点、第二标记点以及中心点进行连线得到一个三角形,获取三角形的面积值并标记为分析对象的治疗系数,通过存储模块获取到治疗阈值,将治疗系数与治疗阈值进行比较并通过比较结果将分析对象标记为治疗对象或健康对象。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治疗系数与治疗阈值进行比较的具体过程包括:若治疗系数小于治疗阈值,则判定分析对象不需要进行治疗,将对应的分析对象标记为健康对象,健康检测模块向智能监控平台发送健康信号,智能监控平台接收到健康信号后将健康信号发送至健康对象的手机终端;若治疗系数大于等于治疗阈值,则判定分析对象需要进行治疗,将对应的分析对象标记为治疗对象,健康检测模块向智能监控平台发送治疗信号,智能监控平台接收到治疗信号后将治疗信号发送至治疗对象的手机终端。

1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该基于人体指尖数据的健康状况智能监控系统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7、步骤一:对指尖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将进行健康检测的人员标记为检测对象,检测对象进行指尖数据采集之后获取检测对象的心率数据、血糖数据以及血氧数据并进行数值计算得到检测系数,通过检测系数的数值大小将检测对象标记为健康对象、待定对象或治疗对象;

18、步骤二:对待定对象是否满足治疗必要性分析的条件进行分析:获取待定对象在l1个月之内进行指尖数据采集的次数并标记为采集值,将每一次进行指尖数据采集的时间与上一次进行指尖数据采集的时间的差值标记为间隔值,对间隔值进行方差计算得到间隔系数,通过采集值与间隔系数的数值大小将待定对象标记为治疗对象或分析对象;

19、步骤三:对分析对象进行深度分析:以分析对象进行指尖数据采集的时间为x轴、指尖数据采集对应的检测系数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直角坐标系中标出第一标记点、第二标记点以及中心点,通过第一标记点、第二标记点以及中心点的分布获取到治疗系数,通过治疗系数的数值大小将分析对象标记为健康对象或治疗对象。

20、本发明具备下述有益效果:

21、1、通过健康检测模块可以对指尖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通过指尖数据采集获取到检测对象的各项健康参数,对各个健康参数进行综合数值计算得到检测系数,进而通过检测系数的数值大小对检测对象的健康状态进行反馈,同时根据不同的健康状态对检测对象进行标记,对不同标记的检测对象提供对应的治疗决策;

22、2、通过待定分析模块可以对待定对象进行治疗必要性分析,对待定对象在一定时间之内的指尖数据采集次数以及规律性进行监控,从而通过采集次数与规律性对待定对象是否符合治疗必要性分析的条件进行反馈,针对不许有治疗必要性分析条件的待定对象直接进行治疗推荐,防止用户由于检测次数较少或检测不规律错过治疗时机;

23、3、通过对待定对象进行深度分析可以对健康诊断界定模糊的用户进行治疗决策分析,通过曲线分析的方式,对待定对象的检测系数的峰谷值、连续上涨周期等参数进行综合分析计算得到治疗系数,通过治疗系数的数值大小对待定对象进行准确的治疗决策推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