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瘘管训练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5540410发布日期:2023-09-23 17:22阅读:29来源:国知局
动静脉瘘管训练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动静脉瘘管训练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血液透析是一种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这种治疗方法通过机器来代替肾脏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维持身体的酸碱平衡、水分平衡和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的病情血液透析通常每周需要进行2-4次,每次持续3-5小时不等。为了做血液透析,需要提前建立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avf)具有长期透析效果好,生存率高,低感染率和低血栓形成率等优点,是较为常用的血管通路。

2、建立动静脉内瘘需要先进行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是指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该处静脉就是动静脉瘘管。动静脉瘘管的血流量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一般说来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要求最低不能低于400-500ml/min,以保障血液透析的流速要求,同时动静脉内瘘的血流量最高不能超过2000ml/min,否则会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功能衰竭。

3、但原生的静脉血管较为细窄,直接用作动静脉瘘管无法满足血流量的要求,脆弱的原生静脉血管也容易因为血管壁损伤、感染等很快失去供血的效果,而一旦该处的内瘘失效,就只能在患者身上的其他部位重新做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一方面,多次手术必然加大了患者的身体负荷,另一方面,人体中适合做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位置是有限的。因此,尽量维持手术成形的瘘管的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其中对其进行强化训练使其发育的较为粗壮是一种较为主流的方法。

4、目前对动静脉瘘管的训练主要依赖于患者自主完成,一些患者可能因肢体不便无法灵活完成训练,一些患者可能因训练动作不规范达不到训练效果,还有一些患者可能因精神状态不佳不愿依靠自身的力量自主完成训练,因此无法按时获得可用于透析穿刺的动静脉瘘管,导致血液透析无法及时开始,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静脉瘘管训练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通过控制第一、第二辅助模块对瘘管两端的肢体分别施压、使其充压,实现了帮助患者被动训练瘘管至其成熟的效果。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本发明具体提供了一种动静脉瘘管训练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控制第二辅助模块对所述瘘管的近心端肢体进行施压;在所述施压的持续时间内,控制第一辅助模块带动位于所述瘘管的远心端的肢体产生充压运动,以使所述瘘管内部充压;多次执行上述动作,直至达到预设次数/预设训练时长。

3、进一步,所述控制第一辅助模块带动位于所述瘘管的远心端的肢体产生充压运动,具体还包括:检测所述瘘管的远心端的肢体进行充压运动的充压值,当所述充压值小于预设压力时,调整充压运动直至达到预设压力。

4、进一步,所述控制第一辅助模块带动位于所述瘘管的远心端的肢体产生充压运动,具体还包括:检测检测所述瘘管的远心端的肢体进行充压运动的充压值和充压时长,当所述充压值达到预设压力、且所述充压时长达到预设充压时长时,控制所述第一辅助模块和第二辅助模块均解除状态。

5、进一步,所述多次执行上述动作,直至达到预设次数/预设训练时长,具体为:确定间歇时长,并在停止上一次充压运动达到所述间歇时长后,启动下一次施压和充压动作。

6、进一步,所述控制第一辅助模块带动位于所述瘘管的远心端的肢体产生充压运动,具体还包括:检测所述充压值和充压时长,当所述充压值达到预设压力、且所述充压时长达到预设充压时长时,在所述第二辅助模块施压的持续时间内,控制所述第一辅助模块解除状态。

7、进一步,所述多次执行上述动作,直至达到预设次数/预设训练时长,具体为:确定间歇时长,并在停止上一次充压运动达到所述间歇时长后,启动下一次充压动作。

8、进一步,所述控制第一辅助模块带动位于所述瘘管的远心端的肢体产生充压运动,具体为:控制第一辅助模块带动位于所述瘘管的远心端的手部握拳。

9、进一步,所述控制第二辅助模块对所述瘘管的近心端肢体进行施压,具体为:控制第二辅助模块对所述瘘管的近心端的手臂挤压。

10、进一步,所述控制第一辅助模块带动位于所述瘘管的远心端的肢体产生充压运动,具体还包括:同步发出肢体进行充压运动的语音提示。

11、本发明还具体提供了一种动静脉瘘管训练装置,包括:第一辅助模块,其作用于所述瘘管的一端,并具有带动肢体运动以使所述瘘管充压的第一施压状态、和可适配所述肢体自由活动的第一放松状态;第二辅助模块,其作用于所述瘘管的另一端,并具有对肢体进行施压以延长所述瘘管充压时长的第二施压状态、和可使所述肢体自由活动的第二放松状态;中控模块,其分别与所述第一辅助模块和第二辅助模块信号连接,并控制所述第一辅助模块在所述第一放松状态和第一施压状态之间切换、以及控制所述第二辅助模块在所述第二放松状态和第二施压状态之间切换。

12、进一步,所述第一辅助模块作用于所述瘘管一端的手部,所述第一施压状态包括带动手指贴近手掌,所述第一放松状态包括可适配手部自由活动的状态;所述第二辅助模块作用于所述瘘管另一端的手臂,所述第二施压状态包括对手臂进行施压、所述第二放松状态包括可使手臂自由活动的状态。

13、本发明还具体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或代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或代码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动静脉瘘管训练控制方法。

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5、首先,本发明的控制方法首先获取相应的瘘管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包括预设次数或者预设训练时长,然后同时利用第一辅助模块和第二辅助模块控制瘘管两端的肢体,以使瘘管内部充压,多次执行直至达到预设次数/预设训练时长,从而可以帮助患者被动完成对瘘管的训练。无需依靠患者的自主自发动作,即可按时获得可用于透析穿刺的动静脉瘘管,便于血液透析的及时进行,保证患者的身体健康。

16、其次,当动静脉瘘管成形于患者的手臂上,本发明的控制方法利用第一辅助模块和第二辅助模块同时控制瘘管远心端的手部和瘘管近心端的手臂,通过控制手部的握拳和松拳、以及控制对手臂的挤压和释放,完成对瘘管的训练计划。此控制方法可在患者肢体不便地情况下帮助患者训练瘘管,且此控制方法按照训练计划控制患者的训练,动作规范,训练效果较好,即使在患者精神状态不佳不愿依靠自身的力量自主完成训练的情况下,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也可以控制患者的肢体被动的完成训练计划,按时获得可用于透析穿刺的动静脉瘘管,便于血液透析的及时进行。

17、最后,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动静脉瘘管训练装置,其中中控模块通过对第一辅助模块和第二辅助模块的控制,使得手部可以循环握拳和松拳,同时手臂可以相配合的同时被压紧或者松开,患者动静脉瘘管所在的手可以在动静脉瘘管训练装置的驱动下自动的完成对动静脉瘘管的循环训练,训练动作规范,可在患者上肢不灵活的状态下完成训练,也可以辅助精神状态不佳的患者被动完成训练,患者可以按时得到可用于透析穿刺的动静脉瘘管,及时进行血液透析,保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