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

文档序号:35055667发布日期:2023-08-06 12:0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

本发明涉及避免灌肠,具体为一种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1、灌肠是以中药药液或掺入散剂灌肠,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灌肠疗法对某些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胰腺炎等有着较好的疗效,其主要用于icu危重症,灌肠引流装置是一种用于灌肠的常用医疗设备。经检索,发现现有技术中的灌肠引流装置典型的如公开号cn216536363u一种一体式密闭灌肠引流装置,包括:集便袋,具有第一收集腔,并且其一端设置有肛门接口,另一端设置有储液接口;储液组件,包括储液连接件和储液件,所述储液连接件与所述储液接口连接;所述储液件包括储液瓶和设置在所述储液连接件上的流量调节器;引流袋,具有第二收集腔,并与所述集便袋连接。其主要特点是具有报警装置,可以提示医护工作者相关操作已经完成。借此本实用新型避免肛管插入及拔除过程大便易喷溅造成的职业暴露及交叉污染,提高患者舒适度和依从性,便于医护人员精确高效的护理多个病人。

2、综上所述,现有的灌肠引流装置由于肛管没有设置相关的限位结构,因此在进行灌肠工作之后通常会将肛管取出避免其因位置移动对患者造成伤害,从而使得患有急性胰腺炎等需要频繁灌肠的患者需反复接受插管和拔管,而反复安置管道将会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且容易造成出血状况,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灌肠引流装置由于肛管没有设置相关的限位结构,因此在进行灌肠工作之后通常会将肛管取出避免其因位置移动对患者造成伤害,从而使得患有急性胰腺炎等需要频繁灌肠的患者需反复接受插管和拔管,而反复安置管道将会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且容易造成出血状况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包括肛管和引流瓶,

3、所述肛管的外侧面上连接有充气卡箍,且充气卡箍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存储囊,所述充气卡箍与输气管道的一端连接,且输气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管道连接件与球囊连接,同时输气管道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肛管的一端通过y型管分别与灌肠管和引流管的一端连接,且灌肠管的另一端通过定量组件与主流管连接,同时主流管连接在灌肠袋的底部;

4、所述引流瓶的顶部螺纹连接有引流瓶盖,且引流瓶盖内卡合连接有密封块,同时密封块与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引流瓶盖的顶部设置有把手,且把手设置在密封块的一侧,所述引流瓶的内部设置有分隔板,且引流瓶的底部连接有支撑组件,所述分隔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刷板,且分隔板的底部卡合连接在引流瓶的内底部上的卡座内,同时分隔板上开设有溢流孔,所述引流瓶的前侧外表面和灌肠袋的前侧外表面均设置有测量刻度,且灌肠袋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弹性吊绳。

5、优选的,所述充气卡箍呈圆环状,且充气卡箍为橡胶材质。

6、优选的,所述存储囊呈环形阵列状分布在充气卡箍上,且存储囊上呈放射状开设有排液口。

7、优选的,所述输气管道固定连接在置物槽内,且置物槽开设在肛管的外壁上。

8、优选的,所述y型管分别与灌肠管和引流管卡合连接,且y型管与肛管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定量组件包括检测管、第二管道连接件、密封圈和微型流量计,且检测管的两端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件分别与灌肠管以及主流管卡合连接,所述检测管上连接有微型流量计,且检测管上安装有电动阀。

10、优选的,所述检测管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电热板,且电热板、微型流量计和电动阀之间为电性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二管道连接件和第一管道连接件的内部均设置有密封圈,且第二管道连接件固定连接在检测管上。

12、优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底座、旋转架和吸盘,且底座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架,同时旋转架的底部安装有吸盘。

13、优选的,所述旋转架呈环形阵列状分布在底座的底部,且底座卡合连接在引流瓶的底部。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

15、(1)本发明通过充气卡箍、存储囊、输气管道和球囊的配合使用可有效解决现有的灌肠引流装置由于肛管没有设置相关的限位结构,因此在进行灌肠工作之后通常会将肛管取出避免其因位置移动对患者造成伤害,从而使得患有急性胰腺炎等需要频繁灌肠的患者需反复接受插管和拔管,而反复安置管道将会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且容易造成出血状况的问题,医护人员将肛管安置至所需位置之后,可手动按压球囊通过输气管道向充气卡箍内充气使其膨胀,膨胀之后充气卡箍的外壁将与患者的肠壁接触,从而即可将肛管固定在患者体内,进而避免患者因频繁接受插管和拔管而发生出血状况,同时在充气卡箍与肠壁接触时存储囊将受到挤压,从而使得其内部装载的润滑液排出对充气卡箍处进行润滑,进而避免充气卡箍对肠壁摩擦伤害,与现有的灌肠引流装置相较,本装置的肛管具有限位功能,即其满足多次使用的要求,从而避免因频繁拔管和插管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即因频繁拔管和插管造成的出血状况,且用于限位的充气卡箍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尺寸调节即对充气量的多少进行合理调节,从而便于满足不同的限位需求,扩大装置的适用范围;

16、(2)本发明通过定量组件和电热板的配合使用可有效解决现有的灌肠引流装置主要是连续性的进行排液以及引流工作,从而容易出现灌肠液因后续药液的推动而导致其未与肠壁以及固便接触就直接经引流管排出的问题,定量组件中的微型流量计可对排入患者体内的灌肠液量进行监测和控制,当微型流量计监测到排入患者体内的灌肠液量达到一定设定量时,微型流量计将控制检测管内的电动阀自动关闭设定时长,从而避免灌肠液因后续药液的推动而未与肠壁接触就直接经引流管排出,从而便于延长灌肠液在肠道内部的时间,进而便于保证装置的灌肠效果,同时电热板可对排入患者体内的灌肠液进行预热使其贴合人体温度,从而便于缓解患者灌肠治疗的不适状况,与现有的灌肠引流装置相较,本装置可在合理范围内延长灌肠液在患者体内的时间,进而便于灌肠液充分发挥作用,并以此提高装置的灌肠效果;

17、(3)本发明通过支撑组件、引流瓶和分隔板的配合使用可有效解决现有的灌肠引流装置主要是利用引流袋来存储引流出的大便以及灌肠液,这种存储方式不便于医护人员对患者排出的肠道内容物进行分析,进而影响后续的治疗和判断的问题,分隔板可将引流瓶分隔呈两个空间看,即引流处的肠道内容物将排至分隔板一侧的空间,而肠道内容物中的液态物将通过分隔板上的溢流孔流到分隔板的另一侧,从而便于医护人员肠道内容物进行查看和记录,同时支撑组件中的旋转架和吸盘便于提高装置的稳定性使装置可落地摆放,与现有的悬挂式的引流袋进行存储相较,本装置可将患者排出的肠道内容物中的固体以及液体分隔存储,从而便于便于工作人员对患者排出的肠道内容物进行分析,且吸附且落地式摆放可避免装置因掉落或者倾倒而导致引流物外漏污染工作环境,同时容量更大。



技术特征:

1.一种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包括肛管(1)和引流瓶(20),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卡箍(2)呈圆环状,且充气卡箍(2)为橡胶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囊(3)呈环形阵列状分布在充气卡箍(2)上,且存储囊(3)上呈放射状开设有排液口(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气管道(5)固定连接在置物槽(9)内,且置物槽(9)开设在肛管(1)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管(10)分别与灌肠管(11)和引流管(12)卡合连接,且y型管(10)与肛管(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量组件(13)包括检测管(1301)、第二管道连接件(1302)、密封圈(1303)和微型流量计(1304),且检测管(1301)的两端通过第二管道连接件(1302)分别与灌肠管(11)以及主流管(15)卡合连接,所述检测管(1301)上连接有微型流量计(1304),且检测管(1301)上安装有电动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管(1301)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电热板(14),且电热板(14)、微型流量计(1304)和电动阀之间为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连接件(1302)和第一管道连接件(7)的内部均设置有密封圈(1303),且第二管道连接件(1302)固定连接在检测管(130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22)包括底座(2201)、旋转架(2202)和吸盘(2203),且底座(220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架(2202),同时旋转架(2202)的底部安装有吸盘(220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架(2202)呈环形阵列状分布在底座(2201)的底部,且底座(2201)卡合连接在引流瓶(20)的底部。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包括肛管和引流瓶,所述肛管的外侧面上连接有充气卡箍,所述充气卡箍与输气管道的一端连接。该避免频繁插管的灌肠引流装置,医护人员将肛管安置至所需位置之后,可手动按压球囊通过输气管道向充气卡箍内充气使其膨胀,膨胀之后充气卡箍的外壁将与患者的肠壁接触,从而即可将肛管固定在患者体内,进而避免患者因频繁接受插管和拔管而发生出血状况,同时在充气卡箍与肠壁接触时存储囊内将受到挤压,从而使得其内部的润滑液排出对充气卡箍处进行润滑,避免充气卡箍对肠壁摩擦伤害,与现有的灌肠引流装置相较,肛管具有限位功能即其满足多次使用的要求,同时可避免因频繁拔管和插管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技术研发人员:李琼华,周会兰,张红英,李姗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