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钉道的连体式腰椎融合器

文档序号:35781215发布日期:2023-10-21 16:51阅读:35来源:国知局
带钉道的连体式腰椎融合器

本发明带钉道的连体式腰椎融合器,涉及医疗器械,具体而言椎间融合内固定植入物,尤其涉及一种带钉道的连体式腰椎融合器。


背景技术:

1、后路椎间融合手术的主要思路为减压、复位、内固定、融合四部分。其主要步骤为通过去除病变的椎间盘,骨赘和骨化韧带来减轻脊髓或神经根的压迫,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再通过植入适当的融合器来稳定减压的节段,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融合节段之间的相对运动。最后,通过形成外科节段的皮质骨、骨小梁等结构结合来消除相邻椎骨之间的运动,使其连接成一个整体。因此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具有前柱支撑、间接减压和恢复脊柱前凸角等优势,术中视野相对较好,可行双侧减压及植骨,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及融合率因此被广泛使用。

2、但后路手术需在减压侧行手术节段的椎板、关节突关节内侧及棘突进行部分切除,破坏脊柱后柱结构,严重影响其稳定性。传统方式一般需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与钛棒内固定系统配合植入的椎间融合器一起使用,才能维持融合过程的稳定性,这种方式增大了手术创伤面积。

3、由于后路空间内椎管等结构地限制了融合器体积的大小,两枚对称放置的后路椎间融合器不能完美闭合,导致内部填充的骨移植材料容易从椎间隙中脱落至椎管附近,甚至影响神经根及脊髓。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带钉道的连体式腰椎融合器,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上述现有技术提出的传统椎间融合器手术创伤面大、两枚对称放置的融合器不能完美闭合,导致内部填充的骨移植材料由椎间隙脱落至椎管附近,影响神经根及脊髓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带钉道的连体式腰椎融合器,从而实现融合器尾端闭合的同时达到更高的稳定性。

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3、一种带钉道的连体式腰椎融合器包括:融合器本体、内部滑块和上封盖;

4、进一步地,融合器本体是由前部的融合部分和后部的组装部分一体加工而成;

5、进一步地,融合部分上设置有楔形植入端、用于骨移植的植骨窗、以及与上下椎体终板接触的斜齿状凸起a和斜齿状凸起b;

6、进一步地,组装部分上设置有内部滑块空间以及用于夹持器械平移滑动的滑道孔;

7、进一步地,融合器本体的内部开设有从后向前斜向贯穿上下端面的固定螺纹孔;

8、进一步地,内部滑块的前端面和后端面上设置有对称的滑动轴a和滑动轴b、楔形滑齿a和楔形滑齿b以及贯穿的夹持螺纹孔;

9、进一步地,上封盖上设置有固定圆柱杆、滑块松弛孔及卡扣a和卡扣b;

10、进一步地,内部滑块装于组装部分的内部滑块空间中,并通过上封盖进行封盖。

11、进一步地,融合器本体的外侧面轮廓形状与相邻椎体终板轮廓相近;

12、进一步地,融合器本体的上下端面设计有与患者腰椎生理曲度相符的夹角。

13、进一步地,融合部分的前端为楔形植入端,楔形植入端上设置有放置显影针的显影针孔,显影针利于医师定位融合器本体的置入位置。

14、进一步地,融合部分的上端面设置有未贯通下端面的第一植骨窗,下端面对称位置设置有未贯通上端面的第二植骨窗;

15、进一步地,融合部分设置有一个贯通内外侧面的第三植骨窗;

16、进一步地,融合部分的内部,第三植骨窗分别与第一植骨窗、第二植骨窗相连通。

17、进一步地,融合部分与上、下椎体终板接触的上、下端面分别设置有防止产生移位的斜齿状凸起a和斜齿状凸起b;

18、进一步地,斜齿状凸起a和斜齿状凸起b的形状为梯形,且在前端面一侧的梯形斜面与竖直面的夹角较后端面一侧的梯形斜面与竖直面的夹角大。

19、进一步地,组装部分的内部滑块空间内设置有对称的滑动轴通道;

20、进一步地,组装部分前后端面设置与内部滑块外型相符的内倾角;

21、进一步地,组装部分靠近融合器本体内侧面的位置存在两枚相对的楔形滑齿凸起a和楔形滑齿凸起b;

22、进一步地,组装部分靠近内部滑块空间内侧的滑齿斜面与竖直面的夹角大于外侧的滑齿斜面与竖直面的夹角。

23、进一步地,组装部分的后端面设置有贯穿的滑道孔;

24、进一步地,组装部分的下端面设置有贯穿的滑块松弛孔;

25、进一步地,组装部分的前后端面上均设置有两个用于配合的卡孔a和卡孔b;

26、进一步地,组装部分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上封盖的固定圆柱孔。

27、进一步地,融合器本体上设置有由组装部分的后端面靠下区域至融合部分上端面区域,斜向贯穿融合器本体的固定螺纹孔;

28、进一步地,固定螺纹孔为椎弓根螺钉钉道孔。

29、进一步地,内部滑块的前端面、后端面与竖直面分别存在向内的1°夹角以增强内部滑块滑出后的固定效果;

30、进一步地,前端面上设置有一个滑动轴a;

31、进一步地,后端面上设置有一个与滑动轴a对称的滑动轴b;

32、进一步地,内部滑块上设置有贯穿前端面和后端面的夹持螺纹孔,与夹持器械的前端螺纹相配合,将内部滑块滑出融合器本体;

33、进一步地,内部滑块的前端面和后端面分别设有一排对称的滑槽,滑槽内设有楔形滑齿a和楔形滑齿b;

34、进一步地,楔形滑齿a和楔形滑齿b外侧面一侧的斜面与竖直面的夹角较内端面一侧的斜面与竖直面的夹角大,有利于内部滑块的滑出固定并减少滑出后反向移位的可能。

35、进一步地,上封盖上、下端面设置有贯穿的滑块松弛孔;

36、进一步地,上封盖通过下端面上的固定圆柱杆与融合器本体上的固定圆柱孔实现嵌合,并通过前端面卡扣和后端面卡扣卡住融合器本体上的卡孔a和卡孔b,以避免上封盖滑移脱落的现象。

37、本发明的使用(手术)过程为:

38、将患者在后腰部需手术的位置进行手术切口,剥开附着的软组织显露出腰椎骨性结构;将椎体后部附着的肌肉、韧带等组织及部分椎板、关节突进行切除使其显露出可以容纳融合器植入的空间通道;将刮刀从椎间隙伸入,使其将椎间盘内的髓核及后部纤维环刮除干净,待融合器植入。

39、将显影针放入融合器本体上的显影针孔,并将所需的骨移植材料填满三个植骨窗中;接下来利用夹持器械前端螺纹旋入融合器内部滑块的夹持螺纹孔,将融合器置入处理干净且填充部分骨移植材料后的椎间隙中,通过观察显影针的位置来判断融合器本体是否达到计划区域;将椎弓根螺钉从预定进钉点斜向内上旋入,使其经过椎弓根内部皮质上缘,穿透下锥体的上表面与融合器本体的固定螺纹孔相匹配,实现下锥体与融合器本体的固定;椎弓根螺钉旋出固定螺纹孔,继续旋入,穿透上锥体的下表面一定距离后,停止旋入;用相同方法将另一侧融合器置入椎间隙并固定于上下椎体之间。将夹持器向椎体中心方向移动,使融合器内部滑块滑出内部滑块空间,至与另一侧滑出的内部滑块产生贴合后停止移动。之后,将夹持器械反向旋出融合器本体尾端,完成带钉道的连体式腰椎融合器的植入与固定。

40、较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带钉道的连体式腰椎椎间融合器在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应用中的显著优势在于:

41、1、本发明提供的带钉道的连体式腰椎融合器,固定螺纹孔的设计在减少了椎弓根螺钉及钛棒的使用量的同时能保证融合器本体与上下椎体之间存在更高的融合稳定性;

42、2、本发明提供的带钉道的连体式腰椎融合器,带有内部滑块结构,可与另一侧融合器滑出的内部滑块相贴合,使两枚融合器之间的骨移植材料稳定存在于椎间隙中,降低了骨移植物掉落出椎间隙的可能。

43、综上,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传统椎间融合器手术创伤面大、两枚对称放置的融合器不能完美闭合,导致内部填充的骨移植材料由椎间隙脱落至椎管附近,影响神经根及脊髓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