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载体及其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文档序号:35828566发布日期:2023-10-25 00:5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载体及其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载体及其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巯基配体a和b为sh-peg,c(rgdfc)和sh-peg-cb[7]中的一种或两种;a和b的物质的量之比1:0~0.1:1;所述氯金酸与巯基配体物质的量之比为1:0.5~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载体及其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溶剂为:去离子水、甲醇、乙醇、甲苯中的一种;所述混合的时间为10-30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载体及其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还原剂为硼氢化钠;所述加入还原剂搅拌反应并使反应液维持ph为6~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载体及其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诉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载体为cb[7]/c(rgdfc)-aunps,所诉对照载体分别为,peg-aunps、cb[7]/peg-aunps和c(rgdfc)/peg-aunps。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载体及其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离心除大颗粒转速为10000-25000rpm,离心时间为10-30min;透析使用的透析袋的截留量为3000-14000da,透析时间为1~3天;所述纯化过程使用的超滤管截留量为10000~50000d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载体及其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小分子抗肿瘤药物为奥沙利铂;所述纳米载体为cb[7]/c(rgdfc)-aunps;所述奥沙利铂和cb[7]/c(rgdfc)-aunps的浓度分别为500-1500mg/l和1-3μm,混合搅拌时间为12-48h。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载体及其纳米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的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载体及其制剂呈单分散状态,且粒径在1.1~1.9nm,且具有近红外二区发光性质。

9.权利要求8所述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载体及其制剂应用于活体及肿瘤成像,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载体及其制剂通过尾静脉注射到接种有4t1皮下瘤小鼠体内,注射浓度为2-5μm,体积为200-400μl,通过二区荧光成像仪在0-72h对小鼠活体及肿瘤部位进行荧光成像,所述荧光成像条件:激发波长为808nm,曝光时间0.2-2s;所述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载体及其制剂用于活体及肿瘤成像具有较高的识别度和分辨率,且具有较长的成像窗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得到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制剂用于活体肿瘤治疗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选用4-5周龄的balb/c雌性小鼠,构建4t1皮下瘤模型,分别于建模后的第5、7、9天尾静脉注射所述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制剂,注射体积200-400μl,在治疗过程中监测小鼠肿瘤体积,体重变化,最后对小鼠实施安乐死,取肿瘤组织和各器官进行拍照和he病理分析;所述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制剂用于活体肿瘤治疗时,基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装载方式及竞争响应释放的策略,所述纳米制剂在显著降低了小分子抗癌药物的脱靶毒性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治疗效果,可实现化疗和化学动力学治疗联合治疗;经纳米制剂治疗的小鼠主要器官的he病理分析显示纳米制剂基本无毒副作用,表明所述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制剂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抗肿瘤纳米制剂,其在肿瘤诊断及治疗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载体及其纳米制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制备方法如下:将巯基配体、氯金酸、溶剂混合均匀,再加入硼氢化钠,使反应液维持在碱性条件下搅拌反应2天,透析纯化去除多余小分子,得到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载体,再将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奥沙利铂与上述制备的金纳米载体搅拌混合,通过金纳米粒子表面的葫芦[7]脲与奥沙利铂较强的主客体相互作用,可制备得到具有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制剂。本发明提供的双靶向剂修饰的近红外二区发光金纳米载体具有高肿瘤靶向性和近红外二区发光的性能,本发明制备的纳米载体及其纳米制剂在临床肿瘤诊断和治疗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技术研发人员:刘锦斌,胡超,何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南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