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87178发布日期:2023-11-10 10:55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及锚钉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骨中固定软组织缝线的无结锚钉、用于修复软组织的带线锚钉及锚钉系统。


背景技术:

1、临床上针对不同软组织损伤疾病使用的植入器械也各不相同,带线锚钉是临床上常用的植入类软组织损伤修复器械。临床疾病如肩袖撕裂、膝关节副韧带损伤以及踝关节、肘关节软组织损伤,通常采用带线锚钉进行修复治疗。

2、带线锚钉是一种非常小的植入物,在使用的过程中先使用打孔器在骨头上打出骨隧道,通过锚钉插入器将锚钉植入皮质骨下,使用缝线将撕脱或撕裂的软组织固定在骨表面上,促进软组织与骨的愈合,以达到修复作用,但存在固定强度不足的问题,需要使用无结锚钉与带线锚钉配合使用,提高软组织与骨之间的固定强度,即在手术过程中,先将带线锚钉植入骨中,用缝线将软组织固定在骨表面,然后将缝线穿入无结锚钉穿线孔中,再选择恰当的位置将无结锚钉植入骨中,通过锚钉本身与骨髓道的挤压,将软组织缝线的固定在骨髓道中。

3、但是现有用于穿过软组织缝线的穿线孔位于无结锚钉远端的端子上,端子的设置无疑增加了无结锚钉的长度,那么这意味需要在骨头上打比较深的骨髓道。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提供了一种用于在骨中固定软组织缝线的无结锚钉,采用柔性部代替现有的端子,软组织缝线穿设于柔性部,由于柔性部自身是柔软的、具有较大的形变,在无结锚钉植入骨中后,柔性部呈形变压缩状,被挤压在骨髓道内,几乎不占用空间,因此不会增加骨髓道的深度。

2、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带线锚钉,无需在锚钉本体上设置任何固定缝线的结构,而是在锚钉本体的远端外部设置柔性部,柔性部连接缝线,并在缝线的牵拉下固定在锚钉本体的远端。

3、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修复软组织的锚钉,既可以作为带线锚钉,又可以作为无结锚钉,实现了结构统一,方便使用。

4、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是提供一种修复软组织的锚钉系统。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用于在骨中固定软组织缝线的无结锚钉,包括锚钉本体和柔性部,所述锚钉本体具有远端和近端,所述柔性部位于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所述柔性部具有所述软组织缝线可穿设结构,且所述柔性部被牵拉状态下,被固定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

7、锚钉本体被配置到目标对象后,所述软组织缝线将软组织固定在目标对象的表面,然后将所述软组织缝线穿设于所述柔性部,将所述无结锚钉被配置到目标对象中,实现将所述软组织缝线固定在目标对象中,且所述柔性部呈形变压缩状。

8、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锚钉本体沿其轴向具有中空结构,牵引线被配置穿过所述中空结构,并在锚钉本体的远端连接所述柔性部,所述牵引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可穿设结构为穿线孔,所述牵引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在沿所述锚钉本体的轴向移动时,所述穿线孔的孔径可调整。

9、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部在向所述锚钉本体远端移动的同时,所述柔性部收缩形变,至少部分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所述穿线孔的孔径减小。

10、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部包括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具有穿线孔;

11、所述牵引线连接所述自锁结构,所述自锁结构朝向靠近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移动时,所述穿线孔的孔径减小,所述自锁结构收缩变形直至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

12、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自锁结构包括第一柔性套筒和柔性线,所述柔性线的两端位于所述第一柔性套筒内,形成第一环形结构,所述第一环形结构造成所述穿线孔;

13、所述牵引线包括第一牵引线和第二牵引线,所述第一牵引线的非自由端连接所述柔性线的一端,所述第二牵引线的非自由端连接所述柔性线的另一端,牵引所述第一牵引线和/或第二牵引线的自由端,所述柔性线裸露在所述第一柔性套筒的部分进入所述第一柔性套筒内,所述第一柔性套筒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同时所述穿线孔的孔径减小。

14、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牵引线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形成第二环状结构,位于所述第二环状结构处的所述牵引线穿过第一柔性锁定结,所述第二环状结构和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形成所述柔性部,所述第二线环结构构造成所述穿线孔;

15、所述软组织缝线穿过所述第二环状结构,所述牵引线被配置牵拉,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向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移动,直至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变形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所述穿线孔的孔径减小。

16、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为第二柔性套筒,所述第二柔性套筒套设在所述牵引线上。

17、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柔性套筒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扁形。

18、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上至少具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牵引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孔和第二孔。

19、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柔性锁定结为扁平片式结构。

20、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部包括线环和穿设在所述线环上的第二柔性锁定结,所述线环构造成所述穿线孔,所述牵引线和所述软组织缝线分别穿过所述线环内;

21、所述牵引线被配置牵拉,所述第二柔性锁定结和线环向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移动,所述线环挤压变形,并部分进入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直至所述第二柔性锁定结变形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

22、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形成所述线环的线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扁形。

23、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柔性锁定结为第三柔性套筒,所述第三柔性套筒套设在形成所述线环的线上。

24、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柔性套筒的横截面为圆形或扁形。

25、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柔性锁定结上至少具有第三孔和第四孔,形成所述线环的线依次穿过所述第三孔和第四孔。

26、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柔性锁定结为扁平片式结构。

27、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部为线结,所述线结被牵拉状态下,固定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

28、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带线锚钉,包括锚钉本体、柔性部和缝线,所述缝线一端连接所述柔性部,并将所述柔性部设置在锚钉本体的远端,所述缝线的另一端游离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近端外部,

29、所述柔性部在被所述缝线牵拉的状态下,固定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并至少部分位于锚钉本体的外部,所述柔性部用于固定所述缝线,防止所述缝线脱离所述锚钉本体;

30、所述锚钉本体被配置到目标对象中后,此时所述柔性部固定在目标对象内牵引所述缝线,呈形变压缩状,所述缝线的游离端穿过软组织,将软组织固定在目标对象的表面,实现修复软组织。

31、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锚钉本体沿其轴向设有允许缝线穿过的第一内腔,所述缝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柔性部,另一端游离在所述锚钉本体近端的外部。

32、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缝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朝向靠近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移动,直至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

33、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柔性部部分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

34、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包括锚钉本体、柔性部和缝线,所述柔性部位于锚钉本体的远端外部,所述缝线一端连接所述柔性部,另一端游离在所述锚钉本体的外部,所述柔性部在被所述缝线牵拉的状态下,被固定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所述柔性部具有可穿设结构;

35、所述锚钉作为带线锚钉:所述锚钉被配置到目标对象中后,此时位于目标对象内的所述柔性部牵引所述缝线,所述缝线的游离端穿过软组织,将软组织固定在目标对象的表面,实现修复软组织,游离在目标对象外的缝线为软组织缝线;

36、所述锚钉作为无结锚钉:所述软组织缝线穿设于所述可穿设结构,将所述锚钉配置到目标对象中,实现将所述软组织缝线固定在目标对象中,所述软组织缝线在所述目标对象的表面形成缝线桥,实现进一步固定软组织。

37、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锚钉本体沿其轴向设有允许缝线穿过的第一内腔,所述缝线的一端连接所述柔性部,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内腔并游离在所述锚钉本体近端的外部。

38、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缝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实现柔性部被固定。

39、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缝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可沿所述锚钉本体的轴向移动,所述柔性部在移动过程中,所述可穿设结构的尺寸可调整。

40、本发明一实施方式中,可穿设结构为穿线孔,所述软组织缝线穿设于所述穿线孔,所述柔性部朝向靠近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移动,所述穿线孔的孔径减小,所述柔性部部分抵靠在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实现固定所述柔性部。

4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系统,包括插入器和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用于在骨中固定软组织缝线的无结锚钉或用于修复软组织缝线的带线锚钉或用于修复软组织的锚钉;

42、所述插入器包括內轴和外轴,锚钉本体的近端与所述外轴连接,所述锚钉本体的远端连接所述内轴,柔性部被缝线牵引,位于所述內轴的远端,所述柔性部被牵拉状态下,固定在所述內轴的远端;

43、所述锚钉作为带线锚钉:所述內轴插入预设目标对象内,所述缝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固定在所述內轴的远端,所述插入器沿所述內轴将所述锚钉本体配置到目标对象中,所述缝线的游离端穿过软组织,将软组织固定在目标对象的表面,实现修复软组织,游离在目标对象外的缝线为软组织缝线;

44、所述锚钉作为无结锚钉:所述內轴插入预设目标对象内,所述软组织缝线被配置牵拉,调整所述软组织缝线的张力后,所述缝线被配置牵拉,所述柔性部固定在所述內轴远端,所述插入器沿所述內轴将所述锚钉本体配置到目标对象中,所述软组织缝线在所述目标对象表面形成缝线桥。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外轴、內轴、锚钉本体中,至少內轴沿轴向具有中空结构,缝线一端连接所述柔性部,另一端穿过所述內轴的中空结构和锚钉本体,并游离在所述锚钉本体的外部。

45、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46、本发明提供的无结锚钉,在锚钉本体的远端设置柔性部,且柔性部具有软组织缝线可穿设的结构,且柔性部在被牵拉的状态下,被固定在锚定本体的远端,因此,在带线铆钉植入完成后,可将游离的软组织缝线穿设于柔性部,再将无结锚钉植入骨中,同时将软组织缝线固定在骨中,同时柔性部被锚钉本体与骨髓道的挤压作用,形变压缩,几乎不占用空间,因此,避免增加骨髓道的深度,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对于患者来说,相对增加了安全和舒适度。

47、本发明一实施例,在锚钉本体的远端通过牵引线牵引柔性部,牵引线的自由端可随意牵拉牵引线,改变柔性部与锚钉本体的距离,牵拉牵引线的自由端,柔性部能够抵靠在锚钉本体的远端,实现柔性部固定在锚定本体远端,防止柔性部全部进入锚定本体内。在将锚钉本体植入骨中之前,将软组织缝线穿入柔性部的可穿设结构,并牵拉牵引线自由端,将柔性部预固定,然后将锚钉本体植入骨中,同时柔性部和软组织也被植入骨中,由于柔性部自身的柔软、具有很大的形变等特性,柔性部被植入骨中的锚钉本体挤压下,体积变得非常小,几乎不占用空间,因此骨隧道的深度等于锚钉本体的长度,避免增加骨髓道的深度,增加手术的安全性,对于患者来说,相对增加了安全和舒适度。

48、本发明一实施例,可穿设结构为穿线孔,软组织缝线穿入穿线孔,牵拉牵引线自由端,柔性部在沿锚钉本体轴向移动的过程中,穿线孔的孔径可调整,也就是说,穿线孔的孔径可变大,也可变小。在实际手术过程中,在需要连接软组织缝线时,可将穿线孔的孔径变大,临床医生很容易将软组织缝线穿入柔性部,而且还可以根据手术需要连接多根软组织缝线。而现有的端子穿线孔直径不可变,在穿设软组织缝线时,临床医生操作困难,也不能穿设多根软组织缝线。

49、本发明提供的带线锚钉,在锚钉本体的远端外部设置柔性部,柔性部连接缝线,并在缝线的牵拉下固定在锚钉本体的远端,缝线一端连接柔性部,另一端游离在锚钉本体的外部。在锚钉本体被植入骨中后,缝线的游离端可穿设软组织,实现固定软组织,实现软组织的修复;而缝线的另一端被柔性部固定在骨中。因此采用本发明的缝线锚钉,无需在锚钉本体上设置任何固定缝线的结构,锚钉本体采用通用性的插入器即可植入骨中,大大方便了临床医生,并且由于锚钉本体自身无任何其他结构,更容易与骨融合,相对减小患者的愈合期;同时还降低了带线锚钉生产成本。

50、另外,带线锚钉植入骨中后,由于锚钉本体和骨挤压的作用力,柔性部呈形变压缩状,柔性部在骨中几乎不会占用骨髓道的空间,因此不会增加骨髓道的深度。

51、无结锚钉和带线锚钉使用场景不同,但本发明将两者的结构做了统一,作为带线锚钉,不需要在锚钉本体上设置固定缝线的特别结构;作为无结锚钉,也无需设置会增加骨头打孔深度的端子。对于制造企业来讲,制备的产品应用场景更为广泛,并且只需要开发一种模具,即可制作使用两种应用场景的产品,降低了成本;对于购买医院来说,只需要备一类锚钉产品,不需要分类储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