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力数据采集的动脉压迫器和使用方法

文档序号:36097362发布日期:2023-11-21 01:04阅读:47来源:国知局
基于压力数据采集的动脉压迫器和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止血器材,具体涉及基于压力数据采集的动脉压迫器和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血管内介入诊疗手术是血管类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其优点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股动脉是血管内介入诊疗手术最常用的血管通路,主要应用于脑血管造影、外周血管介入、肿瘤栓塞、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等。经股动脉穿刺介入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腹膜后血肿、假性动脉瘤、出血、动脉夹层等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40~11.65%。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应用一种新型机械动脉止血装置即动脉压迫止血器对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处进行压迫止血,相对于常规止血、绷带包扎、沙袋或盐袋压迫止血,有一定的改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张先军等在关于动脉压迫止血器meta分析中共纳入9项研究,结论显示肝癌介入术后患者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相对于常规方法在缩短压迫止血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降低血管并发症方面效果明显,但是对其可能出现的皮肤瘀斑仍需给予足够重视。

3、在皮肤瘀斑这一指标评价中,有研究报道,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组患者的皮肤瘀斑发生率高于常规手工加沙袋压迫法,发生率为13.3~14.1%,最高发生率可达17.5%,提示使用动脉压迫止血器不当,会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肤损伤。临床观察发现,患者因素如年龄较大、皮肤较薄、消瘦、合并有糖尿病、肥胖、对胶布过敏等都易引起局部皮肤损伤;也有动脉压迫止血器的因素如压迫范围过大、压力过大、压迫持续时间过长、没有及时松解压板等也会造成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造成皮肤瘀斑等损伤。

4、文献报道和临床经验表明,影响介入患者术后局部出血的风险主要包括:患者身体因素(年龄,体重指数,血压),血管壁受损程度(与穿刺次数、介入手术时间、鞘管大小及留置时间正相关),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是否正常及使用相关拮抗剂),止血效果(压迫位置是否准确)。若需改变体位,或增加腹压如打喷嚏、咳嗽、恶心呕吐等情况时,应用手按压穿刺处,防止局部压力改变导致的出血。

5、经股动脉穿刺路径行介入治疗具有方便、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动脉压迫止血器也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但如何缩短术后止血操作时间和制动时间,如何减少血管并发症及改善术后不适症状,如何根据不同患者个体化选择合适的股动脉压力值并便于监测及实时调整,成为介入医生关注的问题。

6、研究显示(bmi是动脉压迫血管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当bmi≥28时,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为bmi<24患者的4.37倍。分析原因可能为,bmi越大的患者,在穿刺过程中定位越困难,操作者往往仅能在腹壁皱褶以上触及动脉搏动,导致穿刺点更高,穿刺深度更深;术后压迫时不容易压到血管内口,而导致术后出血、假性动脉瘤的发生。而过厚的皮下脂肪、过深的穿刺深度,也使操作者不易完成有效按压,并且患者容易在卧床过程中发生固定绷带移位,从而影响压迫效果。

7、穿刺点护理不当易发生出血、血肿,甚至假性动脉瘤、肢体缺血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影响病人的预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压力数据采集的动脉压迫器和使用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压迫止血而发生皮肤瘀斑而导致的动脉压迫血管性并发症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4、本发明公开的基于压力数据采集的动脉压迫器,包括:

5、调节支架,前端设置有支撑感应装置,后端设置有按压止血器;

6、紧固器,底部固定在所述调节支架上,两侧分别与绑带两端相连,并适于收紧所述绑带将所述调节支架固定在人体肢干上;

7、控制感应器,安装在所述紧固器尾端、并与所述支撑感应装置信号连接,所述支撑感应装置通过所述控制感应器与显示器信号连接;

8、其中,所述支撑感应装置用于测量患者脉搏,并将脉搏频率显示在所述显示器上,在所述控制感应器长时间测量不到脉搏时,所述按压止血器降低按压创口的力度。

9、进一步的,所述按压止血器包括:

10、按压接头,顶部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端与升降螺杆同轴传动连接;

11、导向柱,底部固定设置有止血锤,所述止血锤内设置有力敏电阻,顶部套设在所述升降螺杆上、并与升降螺杆组成螺旋副,外部沿轴线设置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插设在所述按压接头内。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感应装置包括:

13、感应接头,首端与电极贴片和所述力敏电阻相连,尾端安装在所述调节支架的端部;

14、舒张板,顶部设置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所述感应接头铰接,所述舒张板上设置有若干通孔。

15、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支架包括:

16、收纳套,底部设置有软垫,两端插设有伸缩件,所述伸缩件内设置有螺管;

17、对称螺杆,中心处固定套设有棘轮,所述棘轮位于所述收纳套的中部,所述收纳套底部正对棘轮的位置滑动设置有限位装置;

18、其中,所述对称螺杆两端设置的螺纹旋向相反,且螺纹的螺纹升角大于当量摩擦角。

19、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导向板、按钮、弹簧和棘爪,所述收纳套底部滑动插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的顶部设置有棘爪,尾端设置有弹簧,首端设置有按钮。

20、进一步的,所述紧固器包括:

21、装配机架,中心处设置有蜗杆,所述蜗杆顶部适于插入摇柄转动;

22、一对蜗轮,转动设置在所述装配机架的两侧、并与所述蜗杆啮合传动连接;

23、一对卷轴,对称设置在任意一个所述蜗轮的前后两端、且与蜗轮同轴传动连接。

24、进一步的,所述卷轴上设置有插槽。

25、进一步的,所述绑带包括:

26、带体,两端设置有适于插入所述插槽的插头;

27、透气孔,设置在所述带体上。

28、进一步的,所述绑带为尼龙材质。

29、本设计方案通过支撑感应装置实时测量患者血液流动状况,并且结合控制电机带动止血锤对患者穿刺处按压,在患者肢体失去脉搏信号时,电机会推动止血锤调节按压力度,避免出现血流不畅的问题,并由此防止由于对患者皮肤长时间按压导致出现皮肤瘀斑,继而导致的动脉压迫血管性并发症的问题。

30、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31、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力数据采集的动脉压迫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2、步骤一、将所述止血锤抵在穿刺的创口处;

33、步骤二、在插槽内插入插头,然后转动蜗杆,使得带体收紧;

34、步骤三、将感应接头与控制感应器相连,通过所述电极贴片探测脉搏,在没有发现脉搏的情况下,所述步进电机带动止血锤放松压紧穿刺创口;

35、步骤四、所述步进电机每隔一段时间,通过止血锤沿患者的皮肤创口点反复按压。

36、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37、本发明根据感应接头测量血液流动的情况,利用止血锤抵在穿刺的创口处来避免出血,另外,通过电机带动蜗杆放松或收紧绑带,由此可以有效缓解由于绑带过紧导致患者不适的问题,同时也能避免出现绑带发生松脱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