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络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94348发布日期:2024-03-01 13:07阅读: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活络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贴剂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活络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1、贴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材料制成的、供贴敷在皮肤上的,可产生全身性或局部作用的一种薄片状柔性制剂。将敷设了特定药物的活络贴贴在筋骨疼痛、肢体麻木、关节活动牵强等患处,药物有效成分透过皮肤直达病灶,可发挥明显的药理效应,起到通经活络、止痛活血的作用。

2、贴剂紧贴皮肤通常长达几小时,容易引发诸如灼痛感、瘙痒、皮疹,甚至红肿等不良反应,而且许多中药贴剂因为其膏体是熬制后的黏稠、色深的中药浓缩物,使用时需极为小心才能避免污染衣物。

3、小活络丸,出自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是制川乌、制草乌、制南星、地龙各六两(各180克),制乳香、制没药各二两二钱(各66克)。其功效是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活血止痛。其临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关节炎、肩周炎、伤筋或骨折后期、中风后肢体失用,亦可用于治疗肠胃功能障碍等病症。其传统用法是研为细末,酒糊为丸,每服1丸(约3克);亦可煎煮做成汤剂口服。该用法中的丸服让酒精过敏者望而却步,其汤剂因该方药材大辛、大苦的口感令人服药困难。由于风湿关节炎、肩周炎、伤筋或骨折后期、中风后肢体失用者人数众多,将传统中药名方小活络丸改为便于当代人使用的活络贴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络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解决现有中药贴剂不良反应比例高、膏体容易污染衣物的问题。

2、采用捣碎、切片等传统粉碎方法很难达到较高的溶出率,本专利利用超微粉碎的中药材,将药物颗粒控制在<10μm的范围,中药材细胞经超微粉碎破壁后,所含的水分和油分均会暴露,粉体的微粒表面呈现半湿润的状态,每个粒子团包裹等量的中药成分,增加药物有效成分的均一性,同时,经过超微粉碎的中药材粉末,无需煎煮和浸提等操作而直接应用于制剂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药材活性成分的损失,不仅提升了药材的使用效率,而且在实际应用中避免了传统黏稠的中药膏剂对使用者衣物潜在的污染风险。

3、本发明旨在提供小活络丸除口服之外的一种新用法——贴敷,实现该作用的活络贴既避免了传统贴剂常见的诸多不良反应和对衣物可能的污染,又在生产工艺上无需熬制膏药。

4、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5、一种活络贴,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衬层、中间层和覆盖层,所述中间层包括小活络丸药泥材料以及设置在其外周的水凝胶材料。

6、优选的,所述背衬层为无纺布、棉布和纸中的任意一种。

7、优选的,所述覆盖层为医用塑料薄膜。

8、优选的,所述医用塑料的材质为聚乙烯、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和聚四氟乙烯(ptfe)中的至少一种。

9、上述活络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在背衬层一面的外沿均匀涂布一圈水凝胶,形成一个中间未涂布水凝胶的区域;

11、(2)首先称取制川乌、制草乌、胆南星和地龙各30重量份,制乳香和制没药各11重量份,切段至4cm以下,再破碎制成超微粉,然后在超微粉中加入乙醇溶液,搅拌成药泥,最后将药泥均匀涂布在背衬层未涂布水凝胶的区域内,得到中间层;

12、(3)在中间层上面加盖覆盖层,即制备得到所述活络贴。

13、优选的,步骤(1)所述水凝胶按照如下步骤制备得到:

14、s1:将占水凝胶总原料4.0~6.0%(g/g)的聚丙烯酸钠、占水凝胶总原料1.0%(g/g)的羧甲纤维素钠、占水凝胶总原料0.1%(g/g)的羟苯乙酯、占水凝胶总原料0.2~0.3%(g/g)的氢氧化铝和占水凝胶总原料25.0%(g/g)的甘油混合均匀,得到甘油相;

15、s2:将占水凝胶总原料0.17~0.25%(g/g)的酒石酸和占水凝胶总原料0.03~0.05%(g/g)的edta二钠加入到占水凝胶总原料67.3~69.5%(g/g)的水中,溶解充分得到水相;

16、s3:将甘油相加入到水相中,抽真空后温和均匀搅拌1h,即制备得到所述水凝胶。

17、优选的,步骤(1)所述在背衬层一面的外沿均匀涂布一圈1.2~2.0cm宽,1.2~3.0mm高的水凝胶。

18、优选的,步骤(2)所述超微粉应满足以下要求:粉粒粒径<10μm,粉体d90<2μm,d50达到0.1~1μm。

19、优选的,步骤(2)所述乙醇溶液的浓度为0~60%(ml/ml)。

20、优选的,步骤(2)所述乙醇溶液与超微粉的质量比为1.0:0.8~1.0:1.0。

21、优选的,步骤(2)所述药泥均匀涂布在背衬层上未涂布水凝胶的区域内,形成1.2~3.0mm高的药泥层。

22、上述活络贴作为治疗痹阻经络所致的病症的药物的应用。

23、优选的,在制备步骤(2)所述超微粉之前,对6种药材先置于50~60℃真空条件下干燥,直至地龙含水率≤4.0%(g/g),制川乌、制草乌、制南星、制乳香、制没药含水量≤8.0%(g/g)。

24、优选的,在制备步骤(2)所述超微粉时采取分阶段制粉的方式更有利于复方超微粉的制备,即先分别将制川乌、制草乌、制南星、制乳香、制没药制成超微粉,将此5味药材的超微粉作为介质再按小活络丸用药比例与切段后的地龙混合,再次超微粉碎得小活络丸超微粉。

25、优选的,在制备步骤(2)所述超微粉时,将温度控制在0~10℃条件下,以避免粉碎中高温对药效成分的破坏。

26、本发明在制备超微粉时的温度、药材含水率、5味药材充当地龙的介质进行了优化,能够达到最佳的制粉效果。

27、本发明所述的活络贴是对中药经皮给药传统的继承和现代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具体应用。经皮给药既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内容,也是中药药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应用历史,中药经皮外用制剂可以分为局部作用制剂和全身作用制剂,局部制剂以发挥活血、镇痛、抗炎、止痒等局部作用为主。中药经皮外用制剂的难题在于皮肤角质层是药效成分最难通过的人体屏障,皮肤角质层可使中药有效成分的吸收利用效率降低。现代中药药性理论认为具有“药辅合一”特性的中药挥发油是优异的透皮促渗剂,具有透皮促渗效果好、安全性高、药效协同三大优势,是解决吸收问题的重要抓手。随着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成熟,可以对中药细胞进行破碎,使药材自身的水分和油分暴露在外,粉体微粒表面呈现半湿润的状态,这种粒子结构使中药材内各类有效成分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使局地皮肤可均匀地吸收各种药效成分,让治疗效果更加稳定可控。

28、本发明的中药泥处方来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小活络丸,一共六味药材,其中,(1)制川乌、制草乌的性味均为苦、辛、热,功能主治是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2)制南星性味腥、苦,功能主治是息风定惊,散结消肿;(3)制乳香性味辛、苦,微温,功能主治是活血定痛,追毒;(4)制没药性味苦、平,功能主治是散瘀定痛,消肿生肌;(5)地龙味咸、性寒,功能主治是清热定惊,通络,利尿。小活络丸亦被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药典注明的功能与主治是祛风散寒,化痰除湿,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邪闭阻、痰淤阻络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关节疼痛,或冷痛,或刺痛,或疼痛夜甚、关节屈伸不利、麻木拘挛。小活络丸传统用法为将药材研为细粉,酒糊为丸,每服1丸,一日二至三次,温黄酒送下;亦可做汤剂水煎服。传统服用方法中的丸服让酒精过敏者望而却步,而汤水剂煎服方法因本药方药味辛、苦,口感不佳,又需煎煮,与现代西药的口感和用药方式反差较大,致使小活络丸的使用受限。申请人通过人群调研发现由于风湿关节炎、肩周炎、伤筋、椎骨损伤或骨折后期、中风后肢体失用者人数众多,将传统中药名方小活络丸改为方便当代人使用的活络贴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29、在制备上述活络贴时,申请人将水凝胶作为活络贴的外周部分以达到既能够让活络贴紧贴皮肤,又能够最大程度避免灼痛感、瘙痒、皮疹,甚至红肿等不良反应。本方案中的水凝胶组分类似于儿童使用的退热贴,以纯化水、甘油、聚丙烯酸钠、羧甲纤维素钠、羟苯乙酯、氢氧化铝为原料,不含发挥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作用的成分。

30、此外,本发明制备的活络贴能应用于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的腰痛、肩周疼痛、过节疼痛。中医药理论认为腰部、肩周和关节的慢性非特异性腰痛主要是因邪留筋脉,导致气血、经脉闭阻不通所致,而长期的气血亏虚,会导致机体抵抗力、恢复能力转弱,继续加重疼痛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中国慢性疼痛患者超3亿,疼痛已经发展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长期疼痛不仅使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遭受煎熬和打击,而且加速患者容颜和体力的衰老。申请人通过对120位试用志愿者的调查统计表明,本发明制备的活络贴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的腰痛、肩周疼痛、过节疼痛具有明确疗效。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32、(1)本发明将小活络丸的用药方式由煎服和丸剂口服改为贴剂,使酒精过敏者或对大苦大辛的中药水煎剂反感的患者获得使用经典药方治疗的新途径;

33、(2)本发明吸收水凝胶对皮肤粘着力好、自身强度适中、不良反应低的优势,改善了活络贴剂的舒适性;

34、(3)使用超微粉工艺处理药材,让中药材在细胞水平破碎,提高了药材分布的均一性,同时,使药材自身挥发油外露,药效成分既为主药又为透皮促渗剂,达至“药辅一体”并减少所需药物使用量的效果;

35、(4)用超微粉制得的中药泥油润或水润程度恰到好处,可以避免传统中药提取物对衣物的污染。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