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评价白酒饮后宿醉效应的方法

文档序号:37234843发布日期:2024-03-06 16:53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评价白酒饮后宿醉效应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评价白酒饮后宿醉效应的方法,属于检测。


背景技术:

1、酒精宿醉指过量饮酒后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不适感的集合。这些症状通常在饮酒后数小时出现,尤其是当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接近零时,常见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疲劳、恶心、食欲不振和注意力受损等。白酒作为中国的国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也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消费者喜爱,是中国食品和饮料行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过量饮用白酒可能会导致头痛、恶心、头晕等严重的宿醉症状,从而引发消费者对白酒饮用的担忧。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对健康的逐渐重视,对白酒品质和健康有了更高要求,为满足大众日益提升的对饮酒舒适度的追求,有必要探索一种有效的评估白酒饮后宿醉效应的方法。

2、目前针对酒精饮料宿醉效应的评价主要依赖人群试验,如专利cn 102218096a公布的一种预防宿醉的组合物及包含该组合物的解酒饮料,利用人群评价了解酒饮料的防宿醉效果,70-85%的试验对象报告宿醉症状有所改善,但以问卷形式进行的调查主观性较强,个体差异较大,且过量饮酒有害人体健康,因此需要探索利用动物模型进行宿醉效应评价。专利cn 109568538a公布了一种包含水飞蓟、姜黄、甘草以及决明子的宿醉消解用组合物,通过对小鼠灌胃5ml/kg体重的乙醇,并监测灌胃后小鼠的血液乙醇乙醛代谢状态评估组合物对宿醉的缓解作用,但是该方法评价的主体是乙醇,无法反映不同组成的酒精饮料的宿醉效应差异;并且,未评估小鼠的其它宿醉指标如运动能力。在实验动物宿醉期间观察到运动能力下降及焦虑样行为,但是这些现象和行为中哪些症状能够与人饮酒后的症状相对应,尚不得而知。同时,尚未有合适的指标和评价体系,能够根据动物实验中宿醉的症状来预判人饮酒后的舒适度。

3、因此,现有技术中缺少从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抑郁等角度全方位评价宿醉效应的模型,无法预期人群饮用成品酒样的饮后舒适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目前缺乏酒精饮料宿醉效应评估主要依赖人群试验,动物模型评估报道较为有限且只聚焦乙醇而非酒样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小鼠模型评价浓香白酒饮后宿醉效应的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2、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评价浓香白酒饮后宿醉效应的方法,所述方法是以小鼠为模型,向小鼠灌胃酒样,灌胃后进行小鼠行为学参数监测,包括蔗糖偏好、足底疼痛阈值以及小鼠步态对称性、共济失调系数,并取小鼠血及脑组织,检测血液组胺、内皮素及脑5-羟色胺、多巴胺,利用上述指标表征酒精饮料饮后宿醉程度。

3、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1)设置实验组、酒精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向实验组灌胃酒样品,向酒精对照组灌胃含相同乙醇剂量的食用酒精,向空白组灌胃生理盐水;

5、2)灌胃后6-14h内,对实验对象的生化指标和行为学指标进行测试。

6、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酒样品包括白酒、威士忌或白兰地。

7、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选用的白酒样品为浓香型白酒,酒精度为45%。

8、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实验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小鼠。

9、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选用的小鼠为健康雄性balb/c小鼠,周龄为6-8周。

10、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灌胃剂量按乙醇当量为4.3g/kg体重。

11、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小鼠灌胃样品后10h,使用von frey自动测痛仪测试小鼠足底疼痛阈值。

12、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小鼠灌胃样品后10h,使用蔗糖偏好装置测试小鼠蔗糖偏好。

13、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小鼠灌胃样品后10h,使用catwalk xt动物步态采集分析系统对小鼠步态对称性、共济失调系数等参数进行监测及分析。

14、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各项行为学参数测试完毕后处死小鼠,取血及脑组织,血液样本经静置及离心后,取上清为血清样本,-80℃储存,脑组织液氮速冻后于-80℃储存,测试前制作组织匀浆。

15、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剂盒测试小鼠血清组胺、内皮素及脑5-羟色胺、多巴胺含量。

16、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检测样品为白酒时,若白酒样品组小鼠血清内皮素含量高于食用酒精组5%,则判断白酒样品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头痛症状,饮后舒适度较差;若血清内皮素低于食用酒精组5%,则判断白酒饮后舒适度良好,处于二者之间即饮后舒适度适中。

17、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检测样品为白酒时,若白酒样品组小鼠脑5-羟色胺含量低于食用酒精组8%,则判断白酒样品可能导致抑郁情绪,饮后舒适度较差;若高于食用酒精组1%,则判断白酒饮后舒适度良好,处于二者之间即饮后舒适度适中;此外,若白酒组小鼠脑组织多巴胺含量低于食用酒精组16%,也可判断白酒样品不会导致较为严重的抑郁症状,饮后舒适度较好。

18、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检测样品为白酒时,若白酒样品组小鼠血清组胺含量低于对照组17%,则判断酒样品会引起较为严重的焦虑症状;若实验组小鼠足迹对称性数值高于对照组50%,则判断酒样品会引起较为严重的眩晕症状;若实验组小鼠蔗糖偏好数值低于空白组37%,则判断白酒样品可引起严重的食欲降低、冷淡及后悔症状;若实验组小鼠步幅长度数值低于对照组40%,则判断酒样品会引起较为严重的疲倦症状,饮后舒适度较差。

19、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检测样品为白酒时,若白酒样品组小鼠足底疼痛阈值低于食用酒精组34%,则判断白酒样品不会引起严重的警惕性降低;或蔗糖偏好数值高于食用酒精组24%,则判断白酒样品不会引起严重的食欲降低、冷淡及后悔症状;或脚爪角度变化率数值低于食用酒精组29%时,则判断白酒样品不会引起严重的笨拙症状,可以判断白酒样品饮后舒适度较好。

20、有益效果:

2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评价饮酒后宿醉效应的方法,对灌胃酒样后的小鼠血清及脑组织样本中的多种神经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并且对小鼠的多项行为学参数进行监测,发现小鼠饮酒后血清组胺含量可以评价人饮酒后的焦虑程度;小鼠饮酒后血清内皮素含量可以评价人饮酒后的头痛程度;小鼠饮酒后脑5-ht含量和脑多巴胺含量可以评价人饮酒后的抑郁程度;小鼠饮酒后足底疼痛阈值可以评价人饮酒后的警惕性降低程度;小鼠饮酒后蔗糖偏好可以评价人饮酒后的食欲降低、后悔及冷淡程度;小鼠饮酒后足迹对称性和共济失调系数可以评价人饮酒后的眩晕程度;小鼠饮酒后步幅长度可以评价人饮酒后的疲倦程度;小鼠饮酒后脚爪角度变化率可以评价人饮酒后的笨拙程度。

22、本发明提供的基于动物模型综合评估酒精饮料宿醉效应的方法,可以为酒精饮料中关键宿醉物质鉴定提供依据。



技术特征:

1.一种评价饮酒后宿醉效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化指标包括血清组胺含量、血清内皮素含量、脑组织5-羟色胺含量和脑组织多巴胺含量;所述行为学指标包括痛觉阈值、步态参数和糖水偏好,所述步态参数包括足迹对称性、运动失调系数、步幅长度和脚爪角度变化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在实验对象处于宿醉状态时进行测试;所述宿醉状态是指饮酒后,血清中乙醇含量降为0时的状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灌胃6-14h后进行测试。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灌胃剂量按乙醇当量为3.0-6.0g/kg体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酒样品包括白酒、威士忌或白兰地。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实验组小鼠血清内皮素含量高于酒精对照组5%,则判断酒样品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头痛症状,饮后舒适度较差;若血清内皮素含量低于酒精对照组5%,则判断酒样品不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头痛症状,饮后舒适度良好;处于二者之间即饮后舒适度适中。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脑5-羟色胺含量和/或脑组织多巴胺含量判断抑郁情绪;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实验组小鼠血清组胺含量低于酒精对照组17%,则判断酒样品会引起较为严重的焦虑症状;若实验组小鼠足迹对称性数值高于空白对照组50%,则判断酒样品会引起较为严重的眩晕症状;若实验组小鼠蔗糖偏好数值低于空白组37%,则判断白酒样品可引起严重的食欲降低、冷淡及后悔症状;若实验组小鼠步幅长度数值低于酒精对照组40%,则判断酒样品会引起较为严重的疲倦症状,饮后舒适度较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实验组小鼠足底疼痛阈值低于酒精对照组34%,则判断白酒样品不会引起严重的警惕性降低;或蔗糖偏好数值高于酒精对照组24%,则判断白酒样品不会引起严重的食欲降低、冷淡及后悔症状;或脚爪角度变化率数值低于酒精对照组29%时,则判断白酒样品不会引起严重的笨拙症状,可以判断白酒样品饮后舒适度较好。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评价白酒饮后宿醉效应的方法,属于检测技术领域。本方法利用对小鼠灌胃酒样后的血清及脑组织的多个神经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并对小鼠的疼痛阈值等行为学参数进行监测,通过将上述指标与灌胃生理盐水及食用酒精的小鼠指标比较,达到评估酒样宿醉效应的目的。该方法可以替代人群试验对酒样的宿醉效应进行评价,减少了对人体的损害且评价结果更为客观,为进一步研究酒精饮料中的关键上头物质及作用机理提供了依据。

技术研发人员:毛健,任青兮,刘煜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