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联体业务协同智慧服务平台

文档序号:37221357发布日期:2024-03-05 15:18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联体业务协同智慧服务平台

本发明属于医疗信息化,具体涉及一种医联体业务协同智慧服务平台。


背景技术:

1、目前,国家大力推广医联体模式,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破解社康“缺医少药”、“检查不方便”、“只签约不服务”、“重医轻防”、“医养分离”五大难题,医联体模式包括双向转诊、医技预约、远程诊疗;

2、而医联体模式同样存在缺陷,双向转诊:医联体各医院的规模、资源和技术条件等方面都大有差异,对于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医院,因在设备和技术条件等方面有所限制,对一些无法确诊及危重的病人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需转移到更优质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而各机构都是独立的数据孤岛,每家医院都有自己的运营模式和资源分配,往往需要病人拿着纸质报告线下前往转诊医院,进行重新挂号就医,而这样的模式,往往拉长时间周期,导致病人病情恶化。

3、医技预约:针对老年、保健、康复等类型医院,医院设备资源往往不是很齐全,针对重症或特殊疾病的患者无法提供诊断所需的医技设备,这时需要患者取大型医院进行检查;而医联体各机构都是独立的数据孤岛,需要病人前往对应医院进行挂号,再与医生确定医技项目,然后才能进行院内预约,这样的模式,往往拉长时间周期,导致病人病情恶化,得不偿失。

4、远程诊疗:医联体各医院的规模、资源和技术条件等方面都大有差异,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在大医院,对于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医院,因在设备和技术条件等方面有所限制,对一些无法确诊、无法明确治疗方案等存在病情疑问的患者,需大型医疗机构医生协助进行治疗;而医联体各机构都是独立的数据孤岛,往往需要病人拿着纸质报告线下前往医院,进行重新挂号就医,大大延长了患者治疗周期,导致病人病情可能出现恶化。

5、医疗机构之间存在尚未实现信息共享平台,患者在进行转诊、医技预约、远程诊疗时,就诊信息和记录不能相互调阅,检查检验互不相认,检验结果跨医院不认可,造成患者的医疗成本增加,影响了跨机构协同业务的推行。信息共享尚未实现统一平台,各级医疗机构有自己内部独立的信息系统,在居民的健康信息管理上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市面上部分现有的医联体协同,也仅仅是转诊单申请预约的协同,也并未实现医联体间医技预约、远程诊疗协同,同时患者病历依旧未实现互通共享,为此我们设计出了一种医联体业务协同智慧服务平台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联体业务协同智慧服务平台,它可以解决现有医联体平台未实现真正意义上互通共享的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2、一种医联体业务协同智慧服务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九个模块;

3、s101:基础支撑平台用于医联体各机构间的不同用户在同一个门户平台上进行协同工作的基础支撑;

4、s102:服务项目管理用于医联体各机构间提供的协同服务项目管理;

5、s103:服务项目管理用于医联体各机构间提供的协同服务团队管理;

6、s104:双向转诊管理用于实现跨机构的门诊转诊、住院转诊协同与过程监管,同时支持患者病历对接共享;

7、s105:医技预约管理用于实现跨机构的医技协同预约与过程监管;

8、s106:远程诊疗管理用于实现跨机构的远程诊疗服务协同,包括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超声、远程查房、远程教学等多类型诊疗服务对接与过程监管;

9、s107:协同周期管理用于支持对开展的协同服务进行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实现跨机构跨应用的流程跟踪,直至协同业务完成;

10、s108:协同结算中心用于支持跨机构完成业务协同的费用对接结算;

11、s109:患者病历中心用于建立跨机构患者管理及患者病历管理,以满足跨机构业务协同的患者病历共享。

12、优选地,基础支撑平台基于医联体各机构现有信息化基础,集成基础支撑应用平台并对接完成集团化管理,从而实现同质化,为多院区协同提供支撑保障,包括统一门户、角色权限管理、统一账号管理、日志管理、字典管理、消息模板维护、消息推送机制设置、消息质量控制、资源目录管理、流程节点配置、审批流程自定义、注册机构管理、机构科室管理、机构人员管理、医师执业管理;

13、s102中的服务项目管理支持协同平台上能够开展的协同服务项目的标准定义,以及平台标准定价管理,包括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远程超声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病理、远程查房、远程重症监护、远程手术示教;

14、s103中的服务项目管理支持协同平台上能够开展的远程诊疗服务团队的标准定义,维护各医联体机构的服务团队成员,包括多学科会诊团队、超声诊断专家团队、影像诊断专家团队、心电诊断专家团队、病理专家团队、查房专家团队、重症监护专家团队、手术示教专家团队。

15、优选地,双向转诊模块包括双向转诊管理,实现跨机构的门诊转诊、住院转诊协同与过程监管,同时支持患者病历对接共享;

16、医院医生无法对重症或特殊疾病的患者进行更好的诊治,这时医生需要将患者转到他院进行治疗;以医生角度来看流程,即当患者突发疾病前往医院就诊,首诊医院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治疗与分析,同时结合医院资源,发现本院因在设备和技术条件等方面有所限制,无法院内确诊及诊治,向可转诊医院发起门诊、住院转诊申请;

17、医生向转诊机构发起门诊号源预约申请,申请通过完成后,患者按约定前往就医,同时跨机构系统实现单点登录、患者信息、病历信息等多资源对接及共享。

18、优选地,医技预约模块包括医技预约管理,实现跨机构的医技协同预约与过程监管;

19、医院设备资源往往不是很齐全,针对重症或特殊疾病的患者无法提供诊断所需的医技设备,这时医生需要将患者转到他院进行检查,当申请医生发起医技预约,对接他院获取号源资源,并完成预约申请,同时触发消息机制,短信通知到患者,告知患者履约前往医院就医,收治机构医技医师完成患者医技检查,同时跨机构系统实现单点登录、患者信息、病历信息等多资源对接及共享。

20、优选地,远程诊疗模块包括远程诊疗管理,医院医生对部分专业性疑难杂症难下诊疗方案,这时医生需要向他院发起远程诊疗协同,申请医生发起远程会诊申请,对接他院获取提供的远程服务,并完成预约申请,受邀机构审核员收到申请通知,进行审批,通过后,安排专家医生远程诊疗服务,如期完成远程会诊后,会诊医生填写会诊意见,申请医生根据会诊意见及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诊治;

21、以满足跨机构的远程诊疗服务协同,包括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超声、远程查房、远程教学等多类型诊疗服务对接与过程监管。

22、优选地,协同周期管理以远程诊疗为例,从跨机构远程诊疗发起到结束,正向全流程跟踪:申请提交-申请审批-远程诊疗安排-执行远程诊疗-远程诊疗完成-远程诊疗意见报告发布-远程诊疗评价,从第一机构的发起申请到第二机构的审批、介入、执行、反馈,以及最后第一机构对整体闭环的评价,从而实现协同服务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实现跨机构跨应用的流程跟踪,直至协同业务完成。

23、优选地,协同结算中心以远程诊疗为例,从第一机构发起申请后,对接结算中心,获取第二机构结算订单并完成申请支付,同时结算中心对接各机构协同订单实现协同费用的关账,从结算、支付、关账等多方面闭环完成业务协同费用的跨机构结算。

24、优选地,患者病历中心以远程诊疗为例,从第一机构发起申请,实时对接集团化患者病历中心,建立跨机构患者管理及患者病历管理,同时共享至受邀的第二机构,以满足跨机构业务协同的患者病历共享。

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26、本发明医联体业务协同智慧服务平台,通过模块的设计,实现了医联体的跨机构协同业务,患者在进行转诊、医技预约、远程诊疗时,就诊信息和记录能够相互调阅,检验结果跨医院能够认可,实现患者的医疗成本降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