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行器支架总成、助行器、轮椅支架总成及轮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00845发布日期:2023-08-04 01:08阅读:17来源:国知局
助行器支架总成、助行器、轮椅支架总成及轮椅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康复助行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助行器支架总成。本技术还涉及助行器、轮椅支架总成及轮椅。


背景技术:

1、带座椅的助行器既能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或需要康复的患者等使用者提供推行助行,又能为其提供座椅休息,甚至能提供轮椅功能,由亲友协助推行,因此近年受到普遍欢迎。但是,由于作为座椅或轮椅需要对使用者的体重提供安全、充分的支撑,尤其是作为轮椅时还需具有足够的强度实现推行,因此现有带座椅的助行器的结构通常较笨重,对于老人、女士来说不便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助行器支架总成、助行器、轮椅支架总成及轮椅,以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助行器支架总成,包括:

3、平行的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其垂直于支撑面设置时与平行于支撑面的平面相交的交线限定助行器行进的第一方向和相反的第二方向;

4、椅面支架,包括第一框和第二框,其每一个包括顶部边框、底部边框和侧边框,第一框和第二框在对应的侧边框枢转连接,并以顶部边框平行于行进方向的取向分别连接到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第一框和第二框能交叉折叠,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联动朝向彼此,并且第一框和第二框能打开以在顶部边框支撑椅面,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联动彼此远离;

5、车轮,连接到所述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底部;

6、扶手,连接到所述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顶部,并从其朝向第二方向伸出,

7、其中,椅面支架沿第一方向靠后的四个端部中的位于顶部或底部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经由旋转滑动连接部连接到所述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的沿第一方向靠后的竖直杆,以能沿所述竖直杆滑动且允许顶部边框或底部边框能绕自身轴线转动。

8、优选地,与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行进方向上相对的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为自由端,且在所述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的沿第一方向靠前的竖直杆上,在椅面支架打开时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

9、优选地,所述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包括圆柱状端部,且在端面附近具有环形凹槽,支撑件具有套装在竖直杆上的部分及与圆柱状端部外周适应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对应于环形凹槽处,设置有具有半圆形缺口的竖挡,用于在支撑所述第三端部或第四端部时卡扣入所述环形凹槽,支撑件相对于竖直杆固定。

10、优选地,所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上下方向上相对的第五端部和第六端部以及与第五端部和第六端部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相对的第七端部和第八端部通过具有竖直套管的接头套接到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的竖直杆,所述竖直套管能相对于所连接的竖直杆滑动,所述接头还包括与竖直套管固定连接的水平套管或带旋转销的支座,所述端部穿入所述水平套管或与带旋转销的支座的旋转销同轴连接,以能相对于所述水平套管或支座旋转。

11、优选地,所述第五端部、第六端部、第七端部和第八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的连接到竖直杆的接头在竖直套管相对于竖直杆固定,或在竖直杆上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支撑件用于支撑所述端部。

12、优选地,设置有支撑件的端部的竖直套管的长度设置为,当椅面支架打开时,竖直套管的底端抵接对应的支撑件,以支撑椅面支架。

13、优选地,包括水平套管和竖直套管的接头通过肋板固定连接所述水平套管和竖直套管。

14、优选地,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其之间滑动的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竖直杆的高度大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为使椅面支架的第一框和第二框靠合和打开所需的滑动距离,与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对应的竖直杆的高度小于与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对应的竖直杆的高度。

15、优选地,沿第一方向靠后的车轮直径大于靠前的车轮直径,或靠后的车轮直径小于等于靠前的车轮直径且靠后的车轮通过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连接杆件连接到所述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底部。

16、优选地,所述扶手配置为可折叠。

1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助行器,包括前述助行器支架总成,还包括连接到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的椅背,以及连接到椅面支架的第一框和第二框的顶部边框的椅面。

18、优选地,所述椅背两端分别连接到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且能取向为既能对来自第一方向的倚靠提供支撑,又能对来自第二方向的倚靠提供支撑。

19、优选地,所述椅背的两端分别通过大致共轴线的螺钉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使得椅背能绕所述轴线旋转360度。

20、优选地,所述椅面支架的第一框和第二框的顶部边框由包括狭槽的中空管构成,椅面端部缝合成套筒,分别由外部通过狭槽穿入一顶部边框的中空管内部,再由一细长杆从所述顶部边框的中空管一端开口插入中空管内部并且穿入椅面端部的套筒,将椅面固定到顶部边框,所述细长杆直径大于狭槽宽度或所述细长杆长度大于狭槽长度。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轮椅支架总成,包括前述助行器支架总成,和连接在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的与扶手的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侧的靠近底部处的脚踏。

22、优选地,所述轮椅支架总成还包括脚踏调节机构,将脚踏连接到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用于将脚踏保持在脚踏收起位置和脚踏完全伸出位置之间的任意适当位置。

23、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侧铰接折叠杆和第二侧铰接折叠杆,其一端连接到相应侧的支撑架,另一端连接到脚踏,能在平行于相应侧支撑架的平面内枢转到展开位置和收回位置;以及第一侧拉簧和第二侧拉簧,其一端连接到相应侧的支撑架,另一端连接到脚踏。

24、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侧滑动伸缩杆和第二侧滑动伸缩杆,其一端可滑动地连接到相应侧的支撑架,另一端连接到脚踏,能在平行于相应侧支撑架的平面内平行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滑动在完全伸出位置和缩回位置之间滑动;以及第一侧摆杆和第二侧摆杆,其一端铰接连接到相应侧的支撑框架和滑动伸缩杆中的一个,另一端可滑动地连接到相应侧的支撑框架和滑动伸缩杆中的另一个。

25、优选地,所述脚踏包括第一侧脚踏杆和第二侧脚踏杆,每一个呈大致l状,一支腿平行于第一侧支撑架或第二侧支撑架,另一支腿用于接收使用者脚部。

26、优选地,第一侧脚踏杆和第二侧脚踏杆的用于接收使用者脚部的支腿端部彼此铰接为能随第一框和第二框靠合而使得第一侧脚踏杆和第二侧脚踏杆以l状支腿限定的平面彼此靠合,且随第一框和第二框的顶部边框分开而展开使得用于接收使用者脚部的支腿呈大致直线布置,从而形成脚踏。

27、优选地,第一侧脚踏杆和第二侧脚踏杆的接收使用者脚部的部分还包括沿脚长度方向加宽的踏板。

2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轮椅,包括前述轮椅支架总成,还包括连接到第一侧支撑架和第二侧支撑架的椅背,以及连接到椅面支架的第一框和第二框的顶部边框的椅面。

29、本实用新型通过侧支撑架和椅面支架的连接结构的设计,能够简化助行器支架总成的结构,减轻其自身重量,从而简化包括该助行器支架总成的助行器及轮椅的结构,并且由此减轻其重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