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急诊用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50322发布日期:2023-11-23 02:2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急诊用转运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急诊用转运车。


背景技术:

1、急诊是紧急救治和抢救,意思是紧急情况下的治疗。它的存在保证了我们在突发疾病、意外伤害时,能在最快时间内得到专业、科学的救治;

2、从急诊到病房,它是有一段距离的,在急诊病人转运期间,一般会采用可移动式床体进行转运,而由于某些急诊病人病情较为严重,在此期间就需要进行供氧以及采用除颤监护仪和心电监护仪辅助救治和监护以保证其到达病房期间提供较好的环境,然而现有的移动小车式窗体结构极为简单,在使用期间,缺少供氧以及给除颤监护仪供给电源的功能,导致这段距离成为了很多极为严重患者较为困难的路程,因此需要针对现有问题设计一种急诊用转运车。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急诊用转运车,以解决现有急诊周转病床结构简单,无法在周转期间给病人营造较好环境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急诊用转运车,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底部四拐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床板的底部前端固定安装有供氧机构,所述床板的正面右侧固定安装有输液泵,所述床板的顶部右侧前端固定安装有输液架,所述床板的顶部等间距设有三组绑带,所述床板的顶部放置有防压疮垫,所述床板的底部右侧固定安装有蓄电箱,所述蓄电箱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箱的背面设有插座,所述床板的背面右侧等间距设有挂钩,所述床板的顶部右侧后端设有除颤监护仪;

4、所述供氧机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固定安装于床板的底部左侧前端,所述框体内放置有氧气瓶,所述框体的右侧后端固定安装有无创呼吸机,所述框体的正面上端设有开口。

5、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框体的左侧设有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的右端和氧气瓶的左侧贴合连接,所述氧气瓶的右端贯穿框体。

6、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床板的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枕头,所述枕头的顶部设有凹槽。

7、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固定安装于床板的底部四拐角处,所述支撑杆的底部套接有架体,所述架体的下端内侧转动连接有行走轮,所述架体的外侧上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的后端贯穿架体。

8、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架体的外侧下端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的后端贯穿架体与行走轮的外侧贴合连接。

9、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的外侧上端等间距设有限位孔,所述固定螺栓的内端插接于其中一个限位孔的内侧。

10、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螺栓和定位螺栓均设置为手拧式螺栓,所述固定螺栓和定位螺栓外侧旋钮的外表面均等间距设有防滑纹。

1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2、第一、通过设置供氧机构,可在使用期间,可通过氧气瓶提供氧气,此时通过无创呼吸机辅助给患者供氧,从而避免其缺氧,同时使用期间,可通过输液架和输液泵相配合辅助输液,进而便于在急诊转运期间进行输液,设置挂钩,可用于辅助挂接尿袋或者其他医疗用具,方便本周转车使用,并且设置三组绑带,可辅助将患者的胸部、腰腹部以及腿部绑定,从而避免病人躁动,或者上下坡的时候病人在床板上不稳定的情况,同时设置了防压疮垫,能够较好的分散压力,可避免压力集中及持续受压,能促进血液循,同时还可使得承重界面有良好的透气和散热的功能,并且采用枕头以及其顶部的凹槽,可辅助拖住患者的头部,并且可通过凹槽内部抵触固定头部,并且由于设置了蓄电箱以及插座,可在转运期间,通过连接心电监护仪进行心电监护,同时还可通过给除颤监护仪供电,起到辅助除颤的作用,从而给患者营造一个较好的环境,帮助其抵抗病魔,同时当氧气瓶内氧气耗尽后,通过松动调节螺杆,即可通过开口将框体内部的氧气瓶取出进行更换,方便使用;

13、第二、通过设置支撑机构,可在本转运车使用期间,可根据需求架体在支撑杆上滑动,即可调整支撑杆和架体的总长度,此时通过转动固定螺栓插接到相应位置的限位孔内进行固定即可,从而便于调整床板的高度,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使用,并且使用期间,可通过行走轮在地面滚动,较大的行走轮可适应院内的环境,便于其在院内推动,同时设置了定位螺栓,可在需要停止放置在病房内时,通过扭动定位螺栓贴合行走轮,即可进行固定,从而使得本转运车使用起来较为灵活便捷,同时便于放置在地面上,实用性较强,值得推广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急诊用转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床板(1),所述床板(1)的底部四拐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机构(2),所述床板(1)的底部前端固定安装有供氧机构(3),所述床板(1)的正面右侧固定安装有输液泵(4),所述床板(1)的顶部右侧前端固定安装有输液架(5),所述床板(1)的顶部等间距设有三组绑带(6),所述床板(1)的顶部放置有防压疮垫(7),所述床板(1)的底部右侧固定安装有蓄电箱(8),所述蓄电箱(8)内部固定安装有蓄电池,所述蓄电箱(8)的背面设有插座(9),所述床板(1)的背面右侧等间距设有挂钩(12),所述床板(1)的顶部右侧后端设有除颤监护仪(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急诊用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31)的左侧设有调节螺杆(35),所述调节螺杆(35)的右端和氧气瓶(32)的左侧贴合连接,所述氧气瓶(32)的右端贯穿框体(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急诊用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板(1)的顶部右侧固定安装有枕头(10),所述枕头(10)的顶部设有凹槽(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急诊用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支撑杆(21),所述支撑杆(21)固定安装于床板(1)的底部四拐角处,所述支撑杆(21)的底部套接有架体(22),所述架体(22)的下端内侧转动连接有行走轮(23),所述架体(22)的外侧上端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24),所述固定螺栓(24)的后端贯穿架体(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急诊用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2)的外侧下端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栓(25),所述定位螺栓(25)的后端贯穿架体(22)与行走轮(23)的外侧贴合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急诊用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1)的外侧上端等间距设有限位孔(26),所述固定螺栓(24)的内端插接于其中一个限位孔(26)的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急诊用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24)和定位螺栓(25)均设置为手拧式螺栓,所述固定螺栓(24)和定位螺栓(25)外侧旋钮的外表面均等间距设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急诊用转运车,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底部四拐角处均固定安装有支撑机构,所述床板的底部前端固定安装有供氧机构,所述床板的正面右侧固定安装有输液泵,所述床板的顶部右侧前端固定安装有输液架,所述床板的顶部等间距设有三组绑带,所述床板的顶部放置有防压疮垫,所述床板的底部右侧固定安装有蓄电箱。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在使用期间,可通过氧气瓶提供氧气,此时通过无创呼吸机辅助给患者供氧,从而避免其缺氧,由于设置了蓄电箱以及插座,可在转运期间,通过连接心电监护仪进行心电监护,同时还可通过给除颤监护仪供电,起到辅助除颤的作用,从而给患者营造一个较好的环境,帮助其抵抗病魔。

技术研发人员:张莹,王伟,李巍,路晶凯,弓月,吴亚楠,王宁,刘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42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