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554148发布日期:2024-04-08 14:06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辅助牵引钳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


背景技术:

1、消化内镜是指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小肠镜或者胶囊内镜等。消化内镜主要是为了检查消化道是否存在疾病,以及具体的疾病情况。在消化内镜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用到辅助牵引钳对其进行辅助牵引,并且部分时候还需要用到辅助牵引钳对患者的胃部病变位置进行剥离取样或者异物夹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治疗消化道早癌、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常规技术;该技术需要专用电刀对消化道病变部位进行黏膜下剥离;因治疗用内镜的活检通道只能通过一个或两个治疗器械,缺少相关辅助设备,某些特殊部位的消化道病变治疗难度大,风险高,耗时长,因此需要通过牵引钳进行辅助操作。

2、公开号为cn114795394a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基于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该基于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该基于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设置有牵拉组件,通过伺服电机和电机轴便于带动固定套筒和连接杆的旋转,其中连接杆呈倾斜状结构相较于直线连接的结构其转动幅度稍大,进而便于带动安装块和钳瓣的左右转动,使得钳瓣能够对其所夹持的病变部位进行灵活转动以便于更好的对夹持位置进行牵拉进而剥离病变部位或暴露剥离空间,从而降低消化内镜使用的难度;该基于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设置有拼接加固组件,旋转轴通过传动链与牵引辊传动连接,使得旋转电机和旋转轴能够带动牵引辊的旋转,牵引辊通过传动链与转动轴传动连接,使得牵引辊能够带动转动轴的旋转,进而能够带动转动轴前端钳瓣的转动,使得两个对称设置的钳瓣能够对病变部位进行夹持,实现该钳瓣的驱动,通过调向转轴转动调整筒体及其上方钳瓣的朝向,使用较为灵活。

3、现有的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在使用过程中,一般都是首先通过切断刀对牵引的病变组织进行切断,然后通过调节组件控制夹取钳对切断的病变组织进行夹取,但是现有的牵引钳上的夹取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因病变组织的硬度太低造成夹取过程中出现损坏脱落的情况,损坏脱落后的病变组织对其进行二次夹取,无法实现整块夹取,需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夹取,这将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对病患造成的伤害较大,从而导致现有的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缺乏使用价值,并且普通的抓钳钳口较小,往往难以完整地抓取到穿孔创面周边使其聚拢;而同时使用多个夹子操作上十分困难,且夹子易脱落,成功率亦很低,从而开发了一种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包括把手,且所述把手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套设有防护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设置有驱动件,同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安装有控制组件,通过所述控制组件对消化道病变部位进行黏膜剥离;

3、其中,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与所述驱动件内壁滑动连接的定位杆,同时所述定位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块固定连接,且所述定位杆的外表面滑动安装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端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定位杆远离所述滑块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同时所述固定板的内壁转动安装有第二活动杆与第二限位杆,且所述第二活动杆与所述第二限位杆分别通过第一活动杆与第一限位杆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当所述滑块在所述定位杆上进行滑动时,驱使所述第二活动杆与所述第二限位杆向中间靠拢。

4、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滑块的外表面设置有多组连接块,且均匀分布于所述滑块的外表面,同时相邻所述连接块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动杆与所述第一限位杆转动连接。

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二活动杆远离所述第一活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且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杆之间呈一定夹角,同时所述第二活动杆与所述限位板连接处转动安装有第一调节板。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一调节板远离所述第二活动杆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一夹持块,所述第一夹持块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板的一端转动连接。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第二限位杆的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延展块,所述延展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杆的夹角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第二活动杆之间的夹角相同。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延展块与所述第二限位杆的连接处转动安装有第二调节板,并在所述第二调节板与所述延展块的末端通过第二夹持块转动连接。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开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的内壁与两个所述第二活动杆相交处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第一定位柱,同时所述第一定位柱贯穿两个所述第二活动杆相交处并延伸至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通孔同一侧的另一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滑动安装有第二定位柱,同时所述固定板位于滑槽相邻的一侧开设有槽孔,所述槽孔的内壁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相交处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柱贯穿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相交处,用于对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进行限定。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通过滑块在定位杆的外表面进行上下移动,进而驱使第二活动杆与第二限位杆进行移动,通过两组夹块对病变组织对其进行多次夹取,从而防止病变组织脱落的情况;驱动第二定位柱在滑槽内壁进行滑动,使得两个第二限位杆向中间靠拢,进而对病变组织进行初步固定,在驱使滑块在定位杆上进行滑动,并带动第一限位杆向中间靠拢,并对病变组织进一步的固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其特征在于,包括把手(1),且所述把手(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的外表面套设有防护套(11),所述固定块(13)的一端设置有驱动件(14),同时所述驱动件(14)的输出端安装有控制组件(2),通过所述控制组件(2)对消化道病变部位进行黏膜剥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22)的外表面设置有多组连接块(26),且均匀分布于所述滑块(22)的外表面,同时相邻所述连接块(26)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动杆(24)与所述第一限位杆(25)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杆(241)远离所述第一活动杆(2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板(242),且所述限位板(242)与所述第二活动杆(241)之间呈一定夹角,同时所述第二活动杆(241)与所述限位板(242)连接处转动安装有第一调节板(2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板(243)远离所述第二活动杆(241)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一夹持块(244),所述第一夹持块(244)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板(242)的一端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杆(251)的远离所述第一限位杆(25)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延展块(252),所述延展块(252)与所述第二限位杆(251)的夹角与所述限位板(242)与所述第二活动杆(241)之间的夹角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延展块(252)与所述第二限位杆(251)的连接处转动安装有第二调节板(253),并在所述第二调节板(253)与所述延展块(252)的末端通过第二夹持块(254)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3)的一侧开设有通孔(232),且所述通孔(232)的内壁与两个所述第二活动杆(241)相交处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23)的一侧贯穿设置有第一定位柱(245),同时所述第一定位柱(245)贯穿两个所述第二活动杆(241)相交处并延伸至所述固定板(23)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3)位于所述通孔(232)同一侧的另一端开设有滑槽(233),所述滑槽(233)的内壁滑动安装有第二定位柱(255),同时所述固定板(23)位于滑槽(233)相邻的一侧开设有槽孔(231),所述槽孔(231)的内壁与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251)相交处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柱(255)贯穿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251)相交处,用于对两个所述第二限位杆(251)进行限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涉及辅助牵引钳领域,包括把手,且所述把手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表面套设有防护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设置有驱动件,同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安装有控制组件,通过所述控制组件对消化道病变部位进行黏膜剥离;该消化内镜用辅助牵引钳,通过滑块在定位杆的外表面进行上下移动,进而驱使第二活动杆与第二限位杆进行移动,通过两组夹块对病变组织对其进行多次夹取,从而防止病变组织脱落的情况;驱动第二定位柱在滑槽内壁进行滑动,使得两个第二限位杆向中间靠拢,进而对病变组织进行初步固定,在驱使滑块在定位杆上进行滑动,并带动第一限位杆向中间靠拢,并对病变组织进一步的固定。

技术研发人员:黄海燕,万鹏程,高亮,占强,潘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东疗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