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皮肤电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3881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疗皮肤电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卫生学领域,尤其是用于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所采用的皮肤电极。
目前,国内外医疗用皮肤电极有许多种,基本分为单层结构和双层结构两种。单层结构的皮肤电极由导电高分子材料或金属材料制成,上面直接连接导线;双层结构的皮肤电极则采用机械性连接将金属导体与导电高分子材料结合在一起。
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单层结构的皮肤电极,由于导体与皮肤的电导率相差过大,在接触面附近电场强度梯度较大,易使接触面附近的皮肤组织细胞损伤、发生炎症甚至死亡。由导电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单层结构的皮肤电极和金属、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双层结构的电极虽然可以克服上述缺点,但还存在一致命的弱点,即在治疗时电极的电流密度不均匀,接触层中点与点之间的电流密度相差过大,当提高输出功率时,原电流密度峰值点的电流密度迅速上升,容易超出人体皮肤的生理承受限度,造成皮肤灼伤或损伤,从而限制了治疗剂量,影响深部疾患的治疗效果。此外,双层结构皮肤电极的金属部件暴露在表面,当经常接触非中性涂覆液时,会出现金属被腐蚀、结合层损坏的现象,大大降低了电极的使用寿命,同时某些种金属材料被腐蚀后再接触皮肤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新型皮肤电极,它较好地解决了现有电极的输出电流密度不均匀的问题,从而能在不伤害人体皮肤的条件下,较大幅度地提高电极的整体输出能量,开辟了治疗深部疾患和高剂量治疗的新途径,同时它还具有中低频特性好的特点,扩大了皮肤电极的使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皮肤电极的结构为三层,接触层在下,金属导电层居中,最上面是绝缘层。绝缘层为薄片状,覆盖在金属导电层的上表面,两层的接触面之间用粘合剂粘合。金属导电层是由若干金属箔片构成的阵列,之间用金属丝连接,金属箔片设计成边长为5~20mm的正方形,或半径为5~20mm的圆形。阵列的排列可以根据各种接触层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导电参数,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确定出不同的排列方案。由于金属导电层封闭于接触层与绝缘层之间,消除了金属导电层被腐蚀的现象。接触层是厚度范围为1.0~15mm的片状物,它的上表面与金属导电层的下表面用导电粘合剂粘合,然后再与绝缘层用普通粘合剂粘合。通电的导线与金属导电层和绝缘层分别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金属导电层还可用网状金属片制成,网眼形状多采用矩形、正方形。网眼面积为15~100mm2。为便于粘合,网眼边宽尺寸选择在1~5mm之间,材料选用导电性能好的铜、铝、银等金属材料。绝缘层采用绝缘高分子材料制成,可以是普通橡胶、塑料等材料。接触层则选用导电橡胶、导电树脂或导电塑料等导电高分子材料制成。为满足某些殊特治疗的需要,接触层可作成不同种形状,它的上表面均为水平面。底部则可作成蜂巢状或凸粒状,还可制成为凹槽形状。蜂巢状接触层的凹陷部分直径为2~10mm,深度为1~5mm;凸粒状提触层的凸粒直径为1~5mm,高为1~5mm;凹槽状接触层的槽边宽度范围为1~5mm,槽深1~10mm。这几种结构可在凹进部位填充吸湿性强的材料,并注入导电液或治疗药液。根据治疗部位的不同,皮肤电极可制成各种形状,可以是正方形、矩形等多边形,也可以是圆形,还可以是专门用于治疗足跟部位疾患的足跟形。导线的连接方式有三种,一是导线连接在导线固定器上,导线固定器固定在绝缘层中心位置并与金属导电层连接;二是导线直接与金属导电层固定连接并与电极的绝缘层粘合后由其中心位置穿出,第三个方式近似于第二方式,不同之处是导线从皮肤电极的侧面引出。
本实用新型与目前使用中的皮肤电极相比有如下优点1.金属箔片或网片分布合理。使输出的电流密度均匀,从而治疗时可提高输出功率,具有疗效高,疗程短的特点,临床效果良好。
2.绝缘层和接触层采用抗腐蚀力强的高分子材料,且金属箔片或网片被封闭于绝缘层和接触层之间,消除了金属导体被腐蚀的可能性。即延长了电极的使用寿命,又杜绝了因金属被腐蚀后,金属离子进入皮肤,造成人体微量元素失衡或中毒的隐患。
3.本实用新型具有中低频特性好的特点,扩大了皮肤电极的使用范围。可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
4.由于本实用新型增设了绝缘层,可以防止分流,加大了电极的安全保险系数,满足医疗和康复治疗中超安全电压操作的需要。
5.电极的柔顺性好,治疗时体感舒适。
具体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加以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示意图。
其中1-导线;2-导线固定器。
图2是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
其中3-绝缘层;4-接触层;5-金属导电层。
图4是实施例1中金属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6-金属箔片;7-金属丝。
图5是实施例2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A-A向剖视图。
其中8-绝缘层;9-网状金属导电层;10-槽式接触层。
图8是实施例2中金属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3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C-C向剖视图。
其中11-蜂巢状接触层。
图12是实施例4的俯视图。
图13是
图12的D-D向剖视图。
其中12-凸粒状接触层。
图14是实施例4的金属导电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5的外形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是接触皮肤面为矩形的皮肤电极,示意图如
图1所示。该皮肤电极的外形尺寸宽为100mm,长为150mm,厚度为2.2mm。绝缘层3、金属导电层5、接触层4的材料分别选用天然橡胶、铝片和导电橡胶。接触层4作成平板形,金属箔片6排列的阵列如图4所示。导线2的连接方式如图3所示,即通过导线固定器2连接。该电极工艺简单、成本低、挠性好、操作简单易行,适于前胸、背部腿部等部位的大面积病患的治疗。
实施例2是上表面为正方形的皮肤电极,示意图见图5。该皮肤电极的外形尺寸边长80mm、厚度20mm。绝缘层8、网状金属导电层9。槽式接触层10分别用聚乙烯、铜片、导电塑料制成。导线直接与网状铜片焊接再与聚乙烯粘合后由绝缘层8的中心位置穿出。槽式接触层10的槽深5mm,槽内填充柔较、吸湿性好的医用纱布,治疗时向凹槽内注入治疗药液。此电极的特点是浸润面积大,药液保留时间长久,不易流出,疗效显著。
实施例3是上表面呈圆形的皮肤电极,其直径为36mm,厚度为20mm,示意图如图9。它的绝缘层仍用聚乙烯材料制成,金属导电层用铝片冲成网眼状。蜂巢状接触层11采用苯酚树脂材料制成,巢穴直径为5mm,深3mm,巢穴内填充吸湿性能好的 海绵材料,治疗时注入导电液或治疗药液,可减小表面阻抗,适用于深部疾患的治疗和长时间的治疗。该形状的皮肤电极还特别适用于膝盖、肘部、肩肘等部位疾患的治疗。
实施例4的导线从电极侧面引出,凸粒状接触层12选用导电天然橡胶材料制成,凸粒直径为3mm,高3mm。特点是可以用它来进行按摩治疗,对于康复性治疗效果显著。
实施例5是外形呈足跟形的皮肤电极,示意图见
图15。该皮肤电极的尺寸按正常人足跟外形制定,对于治疗常见的足跟部位的扭伤、挫伤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医疗用皮肤电极,包括金属导电层、接触层、导线,其特征是金属导电层的上表面覆盖有片状绝缘层,两层的接触面之间用粘合剂粘合;金属导电层是由若干金属箔片构成的阵列,之间用金属丝连接;接触层为片状体,其上表面与金属导电层的下表面用导电粘合剂粘接之后再与绝缘层粘合;导线与金属导电层和绝缘层分别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电极,其特征是金属导电层由网状金属片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电极,其特征是绝缘层采用绝缘高分子材料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电极,其特征是接触层由导电高分子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皮肤电极,其特征是接触层上表面为水平面,底部为蜂巢状或凸粒状或凹槽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电极,其特征是导线连接在导线固定器上,导线固定器固定在绝缘层中心位置并与金属导电层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电极,其特征是导线直接与金属导电层固定连接,并与电极侧面穿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皮肤电极,其特征是皮肤电极的外形为多边形、圆形或是足跟形。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临床治疗和康复治疗的皮肤电极,由绝缘层、金属导电层、接触层三层结构相互粘接而成。金属导电层可由金属箔片组成各种阵列,接触层可以根据需要作成平板形、凹槽形等多种形状。它具有较均匀的电流密度和较好的中低频特性,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疗效高耐腐蚀、使用寿命长,应用范围广。
文档编号A61N1/04GK2043508SQ8821304
公开日1989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1988年9月9日 优先权日1988年9月9日
发明者王伟光 申请人:王伟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