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轨式稀土永磁矫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5116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轨式稀土永磁矫治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双轨式稀土永磁矫治器涉及一种治疗口腔畸形的矫治器。
本实用新型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造成牙齿排列不齐,上下牙弓咬合关系错乱等牙合畸形在现代人类中,发病率达40-50%,这样不同程度地影响美观,咀嚼和发音功能,特别是在少年儿童中要求正畸的病人较多。以往的矫治器可分为可摘式与固定式两大类,主要利用金属丝弓的弹力和弹性橡胶制品的拉力(均为机械力)为矫治力,另外也有利用口腔肌肉的功能作用力者,这些矫治力有时易于使矫治牙发生不利的倾斜移动和扭转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轨式稀土永磁矫治器,其矫治力为新型的作用力,即稀土永磁体的磁力,包括吸引力和排斥力。
稀土永磁材料应用于口腔正畸的研究尚处于实验和初步应用阶段。日本学者曾首先对第一代稀土永磁钐钴(15)(SmCo5)进行材料学方面的研究,包括抗蚀,毒理试验,认为可以作为牙科应用材料,由于稀土永磁具有高磁能积,可制成体积小而磁力大的元件,适合用于口腔正畸,因而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及荷兰等国学者相继利用钐钴(15)(SmCo5)和钐钴(217)(Sm2Co17)进行试验和临床应用,取得初步成果。但对第三代稀土永磁钕铁硼(NdFeB)在口腔正畸的应用研究国内外尚未见公开报道。本实用新型正是应用高磁能积钕铁硼材料进行移动牙齿的体外模拟试验研究,并试用于临床病例的矫治,取得了肯定的疗效。本实用新型设计独特,疗效可靠且疗程较短,具有明显的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图1为双轨式稀土永磁矫治器的结构示意图。矫治器的两个磁体(1)中加工有两个平行的孔道(2),孔道中安装轨轴(3)。本实用新型作为矫治器中发挥矫治力的关键部件,可与传统的矫治器或固定矫治器结合使用,并利用异名磁极间的吸引力和同名磁极间的排斥力使错位牙齿发生位移,逐步矫治到正常位置并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从而使错合畸形得到矫治。磁体(1)需进行电镀,防止锈蚀。磁体磁力的大小由磁体体积磁极距大小而定。利用吸引力作矫治力时,异性磁极相对,利用排斥力作矫治力时,同性磁极相对。由于磁体(1)沿轨轴(3)滑行,牙齿在移动时只能平移,避免传统机械力作用时发生不利的倾斜移动和扭转移动,因此而设计成双轨式的轨轴。使用本实用新型可进行多种型式的牙齿移动,如关闭牙间隙,开展牙弓宽度和长度,推牙齿向远中或近中移动,内收牙弓减小牙弓突度等治疗。
权利要求1.一种双轨式稀土闷磁矫治器,其特征在于矫治器的磁体(1)中加工两个平行的孔道(2),孔道中安装轨轴(3)。
专利摘要双轨式稀土永磁矫治器为一种治疗牙合畸形的器具。利用异名磁极的吸引力和同名磁极间的排斥力使错位牙齿发生位移,逐步矫治到正常位置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从而使错合畸形得到矫治。本实用新型包括磁体,磁体中加工有孔并安装轨轴而实现。使用本实用新型,可避免传统式矫治器而产生的机械力作用时发生的倾斜移动并可进行多种型式的牙齿移动,如关闭牙间隙,开展牙弓宽度和长度,推牙齿向远中或近中移动,内收牙弓减小牙弓突度等治疗。
文档编号A61C7/00GK2047558SQ8920695
公开日1989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1989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1989年5月15日
发明者谢以岳, 林久祥, 曾祥龙 申请人: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