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式脚踏按摩康复保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37913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滚动式脚踏按摩康复保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保健器具。
关于使用按摩方法,刺激人类脚底特有的躯体相关器官的反射区,从而激励相关器官的活力,以达到康复保健的目的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重要发现。但目前只在少数医院中有此医疗项目。而目前在国内、外尚未有一种使之能普遍推广、使用方便、有效的器具。类似的产品,在目前市场上有一种保健拖鞋。它是当人们穿上这种拖鞋走动时,脚底压在拖鞋底面上的柱状突起物,从而刺激脚底穴位,以达到保健目的。这种产品的缺点是首先,穿这种拖鞋的人必须是站立或走动时,才能保证脚底部与拖鞋底面上的柱状突起物有一定的接触力,从而达到刺激的目的;当坐着时,由于接触力有限和脚部姿势的原因,有时就无效果。由于每个人的脚型不一样,有的是平足、有的脚底弓形比较明显,而拖鞋的鞋底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不能与脚底有效接触。再则,一般穿拖鞋时,脚掌与拖鞋的相对位置由于鞋帮的限制所以相对固定,这样对脚底部的按摩刺激不能根据保健的不同目的而自行选择刺激区域和控制力的大小。最后,由于穿拖鞋行走时,脚底的前、中、后部与拖鞋底部的接触程度不一样。综上所述,这种保健拖鞋不能有效地起到按摩刺激人类脚底特有的躯体相关器官的反射区,因此在保健方面作用有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开发中国医学宝库,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方便使用、高效、使之普遍推广的滚动式脚踏按摩康复保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方式来实现,无论人们采取站、坐、卧姿势,无论穿袜子或光脚,只要把脚底踏在本实用新型的中轴上,在下肢作前后的往复运动时,推滚中轴,两侧轮靠与地面或其它支承物的摩擦力而带动中轴一起滚动,这样制在中轴和两侧轮上的各种形状的突起物在滚动过程中按摩刺激人类脚底特有的躯体相关器官的反射区,从而激励相关器官的活力,以达到有病康复无病保健的目的。
下面将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中轴[3]和两侧轮[1]组成本体。该本体由轻质非金属材料制成。在两侧轮的轮缘上均制有增摩减振结构[2]。在中轴[3]的外壁上和两侧轮[1]的内侧均制有各种形状的突起物[4]。侧轮[1]的直径与中轴[3]的直径之差不大于14cm,两侧轮[1]的尺寸是一样的。中轴[3]的长度在5~30cm之间。即构成滚动式脚踏按摩康复保健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使用者无论穿袜子或光脚、采用站、坐、卧姿势都能使用。脚底与中轴的接触力以及脚底与中轴的接触部位,使用者可以自己控制和选择。这样不管脚型大小,是否平足或弓形均能适应;并且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康复或保健的目的的不同而强化脚底某些相关器管的反射区的按摩刺激,运用自如。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要靠下肢的往复运动,因此增加了活动内容,加强腿部肌肉运动,促使血液循环,强化康复保健作用。对于长期从事坐着工作的人们,特别是脑力劳动者,通过左、右脚的往复交替运动平衡左、右脑的活动,对需恢复下肢功能的患者更是理想的康复保健用品。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简单,男女老少皆宜,无论居家旅行使用、医院、疗养院用于康复保健的辅助医疗保健器具均极为理想。本实用新型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方便使用、高效、使之普遍推广,对开发医学宝库用于康复保健实为理想有效之物。
权利要求1.滚动式脚踏按摩康复保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康复保健器”由中轴和两侧轮组成本体。在两侧轮的轮缘上均制有增摩减振结构;在中轴外壁上和两侧轮的内侧均制有各种形状的突起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保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康复保健器”侧轮的直径与中轴的直径之差不大于14cm;中轴的长度在5~30cm之间,两侧轮的尺寸是一样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保健器”,其特征是所述的“康复保健器”本体由轻质非金属材料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保健器具,由中轴和两侧轮组成本体。通过下肢的往复运动,滚动该康复保健器,使制在本体上的突起物按摩脚底,刺激人类脚底特有的躯体相关器官的反射区,从而激励相关器官的活力,以达到有病康复、无病保健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体积小、便于随身携带,无论居家旅行、医院、疗养院用于康复保健均为理想之物。
文档编号A61N2/00GK2113769SQ9022598
公开日1992年8月26日 申请日期1990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1990年12月19日
发明者陆异军, 邵美秀, 邱凤群, 陆正宇, 陆敏学, 邵启贺 申请人:陆异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