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微米缩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600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动脉微米缩窄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血管测试器具。
由粥样硬化所致的动脉狭窄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它可发生于人类的重要器官,如心、肾、脑及其它部位的大动脉。冠心病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发生的冠脉血管痉挛、闭塞和血栓形成,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为了研究动脉血管狭窄条件下动脉血管的反应性,以期对动脉血管程度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首先必须建立动脉狭窄的动物的模型。目前国内外建立动物模型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用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喂养动物,以期使动物的动脉血管粥样硬化和狭窄。实验表明,这种方法仅能使动物的主动脉粥样硬化,而冠状动脉既不粥样硬化,也不能造成冠脉狭窄,无法建立动物模型;2.用机械、化学和药物等方法使冠脉部分阻塞,这种方法称为直径法狭窄血管,狭窄程度为定性或半定量的,不能反映动脉实际狭窄程度,也无法建立狭窄程度与冠脉血流变化的关系;3.采用线扎法,使动脉血管全部阻塞,这种模型与临床实际情况相差甚大。实际上,冠心病人是在冠脉狭窄的基础上才发病的,这种模型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在建立动脉狭窄动物模型方面,至今尚无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夹于动脉外径上的、口径可定量变化的钳子,使冠脉内壁出现不同形状和不同尺寸的狭窄,接近于临床实际情况,供研究动脉狭窄工作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制作一把与剪子相类似的钳子,钳口上有一个圆形缺口,动脉血管即夹在其中,随着钳口的张闭,圆形缺口的形状和面积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控制,可精确到微米。圆形缺口可按实际需要制成多种规格,形成系列产品。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钳口张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钳口闭合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左钳(1)的结构图。
参看
图1,由图可知,左钳(1)和右钳(2)上各有一个孔,轴(3)从中通过,连成铰接,轴(3)为一铆钉。在左钳(1)的钳口处,有一个半圆形的缺口,在右钳(2)的钳口处,也有一个半圆形的缺口,它们组成一个圆形钳口(4),动脉血管即夹在其中。钳口(4)的直径可制成多种规格,以适合于不同直径的血管,形成系列产品。在缩窄器的尾部有一个开闭度定位器,它由螺栓(5)、螺母(6)和弹簧(7)组成。将螺栓(5)穿进左钳(1)尾部的孔,再在螺栓(5)上套上弹簧(7),然后,螺栓(5)穿过右钳(2)尾部的孔,再将螺母(6)拧到螺栓(5)的末端。这样,缩窄器的钳口(4)在弹簧(7)和螺母(6)的作用下,处于一个稳定状态。要想改变钳口(4)的大小,只需拧动螺母(6)即可。缩窄器的尾部有一个标尺(12),它固定于左钳(1)上,也可固定于右钳(2)上,用于测量钳口(4)的大小,精确度可达微米。
参看图2.图中所示为钳口(4)处于最小尺寸时的情况。
参看图3.图中所示为左钳(1)的结构图,由于右钳(2)与左钳(1)的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对称安装,所以,左钳(1)和右钳(2)可按同一图纸加工成相同零件。由图可知,其上有一个半圆形缺口(8)、一个通孔(10),在其尾部有一个通孔(11)。通孔(10)和通孔(11)的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为防止生锈,本实用新型全部材料可用不锈钢或硬质塑料制成。
上述附图及其说明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动脉尾米缩窄器,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零件组成a.一个左钳(1);b.一个右钳(2),左钳(1)和右钳(2)之间用轴(3)连成铰接结构;c.一个由螺栓(5)、螺母(6)和复位弹簧(7)组成的钳口开闭度定位装置,螺栓(5)穿过左钳(1)和右钳(2)尾部的孔(11),端部用螺母(6)锁紧,复位弹簧(7)空套于螺栓(6)上并夹于左钳(1)和右钳(2)之间;d.一根标尺(12),固定于左钳(1)或右钳(2)的尾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缩窄器,其特征在于左钳(1)和右钳(2)的形状和尺寸完全相同,其头部加工有一个圆头(9),钳口上加工有一个半圆形缺口(8),中部加工有一个通孔(10),尾部加工有一个通孔(11),通孔(10)和通孔(11)的所在平面互相垂直。
3.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缩窄器,其特征在于所有零件均用不锈钢或硬质塑料制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动脉微米缩窄器,属于血管测试器具。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建立动脉狭窄的动物模型。其特征在于设计一个钳形器具,在钳口上开有一个由两个半圆组成的圆形缺口,测试血管放在此缺口内。随着钳口的张闭,圆形缺口的形状和面积可发生变化。精确度可达到微米,缺口内血管可随之变化。钳形器具的尾部固定有一根测量钳口开闭度的标尺,另有一个固定钳口的开闭度定位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61B5/00GK2134838SQ92231240
公开日1993年6月2日 申请日期199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1992年8月27日
发明者陈士良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