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瘤放射治疗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3597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脑胶质瘤放射治疗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脑质瘤放射治疗器具。
颅内肿瘤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三,其中,脑胶质瘤约占发病总数的一半。脑胶质瘤的传统治疗方法是先手术切除肿瘤,然后进行放射、化学、免疫和中医药等基础性综合治疗。但这种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的存活率一般在11个月左右,30年来尚无重大突破。
脑胶质瘤手术切除后的各种基础性治疗措施中,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措施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的具体方法为用同位素或中子加速器作为放射源,由体外经颅大窗野对手术后的残留瘤细胞照射。这种方法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存在着以下缺点1.因颅大窗野面积较大,致使照射野过大,结果常常使体内许多正常组织遭到放射性损伤;2.患者必须到备有放射治疗设备的医院单位进行治疗,给患者带来不便;3.照射时间极短,治疗效果着理想;4.治疗费用昂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新的放射治疗器具,以克服现行放射治疗方法所存在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用医用硅橡胶制造一个储药囊,囊内放置同位素水溶液,并将其埋置在脑胶质瘤切除后的瘤腔内。这样,可对手术后的残留瘤细胞进行近距离、长时间照射。另外,为了增减和更换囊内同位素水溶液,在颅大窗野边缘的皮下,埋置一个囊体,囊体与储药囊之间,用一根囊管相通。同位素水溶液可经皮穿刺,注入囊体内,然后经囊管,进入储药囊内,亦可用注射器将同位素水溶液抽出,以便及时补充或更换药液。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照射野小,减少了体内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损伤;2.患者不必经常到专门的医疗部门治疗,给患者带来临方便;3.长时间、近距离局部照射,效果好;4.治疗费用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使用方法。


图1为脑质瘤放射治疗囊结构图;图2为A-A剖面图;图3为脑胶质瘤放射治疗囊应用示意图。
参看
图1,由图可知,放射治疗囊是由囊体(1)、与囊体(1)相连且内部相通的囊管(2)、用于囊管(2)之间连接且内部相通的接头(3)以及与囊管(2)相连且内部相通的储药囊(4)组成。除接头(3)用不锈钢、尼龙或有色金属制造外,其余均用医用硅橡胶制成。
参看图2.由图可知,囊体(1)的顶部有一个圆形平面组成的盔面(5),注射器针头可扎入盔面(5),以注入或抽出同位素水溶液,囊体(1)的底部有一块不锈钢或有色金属制成的底板(6),底板(6)与囊体(1)连成一体,以防止针头穿透囊体(1),将同位素水溶液注射到颅内。囊体(1)、囊管(2)、接头(3)和储药囊(4)之间互相连通,这样,可用注射器将同位素水溶液经囊体(1)注入储药囊(4),用同样方法也可将储药囊(4)内的同位素水溶液抽出,以便增减或更换同位素水溶液。
参看图3,图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在颅内的安放位置,图中7为注射器。
上述附图及其说明给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
权利要求1.一种脑胶质瘤放射治疗囊,其特征在于该治疗囊由囊体(1)、与囊体(1)相连且内部相通的囊管(2)、用于囊管(2)之间连接且内部相通的接头(3)以及与囊管(2)相连且内部相通的储药囊(4)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说的放射治疗囊,其特征在于囊体(1)的顶部有一个圆形平面组成的盔面(5),底部有一块与囊体(1)连成一体的底板(6)。
3.如权利要求1和2所说的放射治疗囊,其特征在于囊体(1)、囊管(2)和储药囊(4)均由医用硅橡胶制成,接头(3)和底板(6)均由不锈钢、尼龙或有色金属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脑胶质瘤放射治疗器具。该器具由一个囊体和一个储药囊组成,两者用囊管连通。囊体埋置在颅大窗野边缘的皮下,储药囊埋置在脑胶质瘤切除后的瘤腔内。用注射器将同位素水溶液经皮下穿刺注入囊体内,然后经囊管进入储药囊,进行治疗。亦可用注射器将同位素水溶液抽出,以便及时更换药液。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治疗方便,效果好,副作用小,费用低,可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A61M36/00GK2147003SQ9223123
公开日1993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2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1992年8月27日
发明者李安民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