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化鱼药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832478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膨化鱼药及其生产方法
一种防治草食鱼类疾病用的鱼药及其生产方法。
草食鱼类经常发生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等鱼病,严重地威胁着水产业的发展,正如俗语说“十塘九死”。现有的鱼病防治技术大致分两种,一种是中草药直接投放水面,其缺陷是药物在水中容易漂散,难于奏效。另一种是免疫注射,该方法疗效显著可靠,但是技术难度大,工作量大,不适宜普遍提广。申请号90110237.7专利提出的“一种生产鱼药的方法”,虽然用该方法生产的鱼药可在水面漂浮数小时,克服了药物在水中容易漂散的缺点,但是由于其药物成份只含中草药,因此疗效欠佳。另外,其膨化温度高达105~140℃,易使药物有效成分分解过度而降低疗效。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膨化鱼药及其生产方法,做到简单易行且疗效高,既能防治鱼病,又能促进鱼的生长。
本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首先将具有强烈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功能的中草药大黄、黄岑、黄柏、地锦草和辣蓼烘干、粉碎,按一定比例配合,然后加入西药呋喃唑酮、稀土和大米,搅拌均匀,经膨化机膨化成颗粒状药饵,按每袋150克装袋即可。膨化温度为100~103℃。
鱼药各组份的重量配比是大黄5~10克黄岑2~10克黄柏2~10克地锦草10~30克辣蓼4~30克稀土1克大米128克以下呋喃唑酮200PPm上述配方中,大米可用麦麸或淀粉代替。在每袋鱼药中,大米的配量是150克减去其它组份的配量。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下列特点1、既含中药成份,又含西药成份,综合效力强,病鱼吃后见效快,疗效高,治愈率达98.7%。经湖南省兽药监察所检验,对赤皮菌的抑菌圈为18.17mm,对肠炎菌的抑菌圈为19.74mm,对烂鳃菌的抑菌圈为16.35mm。
2、由于含有稀土,因此既能防治鱼病,又能促进鱼的生长。
3、药物经膨化处理后,能在水面漂浮24小时以上,不沉不散,味道芳香,鱼类爱吃并能及时吃到,因而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膨化温度适中,既不破坏西药和稀土的药效,又能使中草药各种有效成份适当分解,提高中草药各组份的药效。
5、对人畜无毒无害,无残留物,不污染水质和环境。
6、制造和使用方法简单易行。每50公斤鱼每天投放300克,连续投放三天即可。
7、本发明对鸡的马立克氏病、霍乱病、鸡枝原体病、小鸡白痢疾、球虫病均有疗效,因此适用范围广。不但适合鱼病防治,而且适合禽病防治。
实施例1鱼药各组份的重量配比是大黄5克黄岑10克黄柏2克地锦草30克辣蓼4克稀土1克大米98克呋喃唑酮200PPm实施例2鱼药各组分的重量配比是大黄10克黄岑2克黄柏10克地锦草10克辣蓼30克稀土1克大米87克呋喃唑酮200PPm实施例3鱼药各组份的最佳重量配比是大黄5.5克黄岑2.8克黄柏2.8克地锦草23.1克辣蓼4.8克稀土1克大米110克呋喃唑酮200PPm
权利要求
1.一种膨化鱼药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中草药大黄、黄岑、黄柏、地锦草、辣蓼烘干粉碎,按一定比例配合,加入西药呋喃唑酮、稀土和大米,搅拌均匀,经膨化机膨化成颗粒状药饵,膨化温度为100~103℃。
2.按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生产的鱼药,其特征在于各组份的重量配比是大黄5~10克黄岑2~10克黄柏2~10克地锦草10~30克辣蓼4~30克稀土1克大米128克以下呋喃唑酮200PP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药,其特征在于大米可用麦麸或淀粉代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鱼药,其特征在于各组份的最佳重量配比是大黄5.5克黄岑2.8克黄柏2.8克地锦草23.1克辣蓼4.8克稀土1克大米110克呋喃唑酮200PPm
全文摘要
一种膨化鱼药及其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中草药大黄、黄芩、黄柏、地锦草、辣蓼烘干粉碎,按一定比例配合,加入西药呋喃唑酮、稀土和大米,搅拌均匀,经膨化机膨化成颗粒状药饵,膨化温度为100~103℃。该鱼药能在水面漂浮24小时以上,不沉不散,味道芳香,鱼类爱吃并能及时吃到,见效快,疗效高,治愈率达98.7%,对人畜无毒无害,无残留物,不污染水质和环境,还能促进鱼的生长和防治禽病。
文档编号A61K9/16GK1094960SQ9311140
公开日1994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1993年5月9日 优先权日1993年5月9日
发明者蒋龙潭 申请人:蒋龙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