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骨益髓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3562阅读:1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穿骨益髓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原材料来自植物的中草药制剂,具体地说是一种中成药丸剂穿骨益髓丸。
血是营养人体的重要物质,在正常情况下血液周流不息地循行于血脉之中,灌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一旦因某种原因可造成再生障碍性贫血、或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等病,目前对上述病症的治疗有(1)病因疗法只好立即停止治疗。(2)对症疗法对贫血或出血严重时以输血、止血、甚至换血,该法起不到根本治疗作用,只能暂缓病情,耗资较大。(3)服用雄性激素丙酸罩丸酮药,副作用很大,往往女性患者用后出现男性化,也可引起妇女多毛症,痤疮、阴蒂肥大、月经紊乱或闭经,声音嘶哑。男孩用药后可导致早熟,孕妇用后可引起婴儿外生殖器男性化,故孕妇忌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患者长期服用无任何毒副作用的通骨益髓,益元生血的穿骨益髓丸。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中成药穿骨益髓丸的配方重量百分组成为君药鹿角胶8~8.5 龟板胶8~8.5 真阿胶8~8.5臣药鹿 茸5~6糖 参13~15 皂 矾2.2~2.5穿山甲10~12佐药骨碎补5~6肉 桂13~15 锁 阳5~6
使药六路通13~15 丁 香5~6中成药穿骨益髓丸的制备工艺为先将鹿茸、白糖参、丁香、穿山甲、皂矾五位中药粉碎过筛备用。再将锁阳、六路通、肉桂,骨碎补四位中药水煎三次,合并煎滤液,取汁浓缩成膏。浓缩膏将鹿胶阿胶、龟板胶溶解烊化,膏粉混合,在55~60℃下干燥,粉碎过120目筛后成为细粉末,取细粉末加辅料成丸剂。
方中鹿角胶性效同鹿茸而力较弱,但价格适中,还具有益脑补血、止血,作用与龟板胶相似,但龟板胶重在补阴,鹿角胶重在补阳,方中二药同用阴阳双补。
真阿胶具有加速血液中红血球和血红蛋白的生长、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等作用。臣药中鹿茸温肾壮阳补益精血,壮筋强骨可生白细胞,白糖参大补元气、补血生津而止渴,偏于生长白细胞,皂矾能补血、止血、穿山甲能活血通经,散瘀消肿,能升白细胞,降低淋巴细胞有抗癌作用。佐药中骨碎补具有补肾接骨生髓刺激骨髓产生红细胞作用,肉桂能温肾补火,行水止痛,刺激骨髓生血,改善肾脏功能,促进白细胞生长。锁阳温肾生髓。使药六路通入骨,清髓化热,刺激骨髓,丁香原本温中止呕,暖肾助阳,含有挥发油,具有抗菌及驱除蛔虫,钩虫作用,在本方中与六路通合并使用后,丁香能刺激骨髓诱发生血。
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1)粉碎将鹿茸、白糖参、丁香、穿山甲、皂矾五位药去其杂质后,准确按下述重量称量鹿茸30克,白糖参50克,丁香20克,穿山甲40克,皂矾8克,全部放入粉碎机粉碎过120目筛备用。
(2)水提准确称量锁阳20克,六路通50克,肉桂50克,骨碎补20克,将此四位药入砂锅加水煎三次,控制第一次煎2小时,滤其汁后再加水煎1.5小时,再滤其汁加水煎1小时滤其汁,药渣弃掉,将上述三次滤汁合并,入真空浓缩锅浓缩至药渣∶水=1∶1.5的重量比收成药膏。
(3)溶化用上述浓缩膏将鹿角胶20克,阿胶30克,龟板胶30克溶解烊化。
(4)膏粉混合,在60℃左右低温干燥,粉碎过120目筛后研成细粉末。
(5)取细粉末加水制成浓缩丸剂,再滚滑石粉即成。每丸重0.18~0.2克。
患者使用时每日二次空腹服用,成人每人每次20~30粒,温开水冲服或遵医嘱服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穿骨益髓丸对各种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等血液性疾病疗效显著,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
2、本发明服用、携带、贮存均很方便,与治疗相同病症的其它药物相比价格低廉,易为广大群众接受。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血液疾病的中药穿骨益髓丸,其特征在于,配方重量百分组成为君药鹿角胶8~8.5 龟板胶8~8.5 真阿胶8~8.5臣药鹿 茸5~6白糖参13~15 皂 矾2.2~2.5穿山甲10~12佐药,骨碎补5~6肉 桂13~15 锁 阳5~6使药六路通13~15 丁 香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骨益髓丸,其特征在于它的制备工艺为先将鹿茸、白糖参、丁香、穿山甲、皂矾五位中药粉碎过筛,再将锁阳、六路通、肉桂、骨碎补四位中药水煎三次,合并滤液浓缩成膏,将阿胶、龟板胶在膏中溶解烊化,膏粉混合低温干燥,粉碎过筛,成细粉加辅料成丸剂。
全文摘要
一种中成药丸剂穿骨益髓丸由鹿角胶、龟板胶、真阿胶、鹿茸、白糖参、皂矾、穿山甲、骨碎补、肉桂、锁阳、六路通、丁香12位中药组成,上述12位中药按一定重量比分别经粉碎、水提、溶化、膏粉混合,制成浓缩穿骨益髓丸剂,它对各种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溶血行贫血、白细胞减少等血液性疾病疗效显著,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由于它还具有服用、携带、贮存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易为广大患者接受。
文档编号A61P7/00GK1118690SQ9410516
公开日1996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1994年5月11日
发明者高德法, 高瑜, 张联惠, 王宏涛, 李维民 申请人:高德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