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位场效应磁疗器及其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049297阅读:4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配位场效应磁疗器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及其生产方法,特别是一种以含有Fe++、Go++、Mn++的非晶态材料为辐射层,并在其表面安置磁体的配位场效应磁疗器及其生产方法。
由发明专利87103603A提供的技术而生产并较广泛应用的“WS模拟人体频谱治疗仪”,主要由基体、换能层、发生层构成。其发生层由十三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混合稀土经锻烧粉磨与硅溶胶结合涂附在换能层上制成,其组合物主要为正常价态的晶型物组成,受激辐射频谱范围主要处于远红外区,辐射峰值为5—10μm。另外一种由重庆硅酸盐研究所发明的商品“神灯”即“TDP特定电磁波治疗器”,其标定辐射峰值为2.5μm。上述仪器在近红外区均没有辐射光谱,原因是大多数处于正常价态的金属氧化物,其电子跃迁的激发能量的数量级与原子中类似过程相当,其波数一般在2500cm-1以上.对应波长在0.4μm以下,而分子振动能量相当于1000cm-1,即在10μm左右,转动能量则不超过20cm-1,即500μm左右或更长波。因而使用一般材料达到近红外辐射遇到了困难,但近红外辐射对人体疾病治疗有其特殊作用,应予研究。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辐射远红外线及微波,又能辐射近红外线,并与磁疗相结合的新型治疗仪器。
本发明的目可以通过下述措施来达到一种配位场效应磁疗器的生产方法,它包括治疗器金属外壳的涂搪制备法,并采用了内藏式电热元件、蓄热体、温控器、指示灯及相应的电器线路,其特征在于(1)在上述涂搪的金属外壳上至少有一凹型处,该凹型处装有磁体;(2)在上述涂搪的金属外壳表面涂敷一层本质上含有Fe++、Co++、Mn++的氧化物的非晶态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下述措施来达到一种配位场效应磁疗器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含有Fe++、 Co++、Mn++的氧化物的非晶态材料,其中FeO、CoO、MoO及非晶态材料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采取0.5--20.0%、0.2--10.0%、0.6--18.0%及53.0--90.0%,其最佳值分别为2.0--15.0%、0.5--6.0%、1.0--9.6%及72.0--83.0%。上述非晶态材料是指普通钠钙玻璃、硼酸盐玻璃或搪瓷底釉,不同的是,它们是采用强还原条件熔制出来的玻璃态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下列措施来达到一种配位场效应磁疗器的生产方法,是将电热元件装到一个耐火材料蓄热体中,再用保温材料将其包裹,通过线路将距电热元件一定距离的温控器及指示灯与电热元件的外接电源插座相联结,合上上下外壳,用不锈钢圈将两外壳压封,在一面外壳的凹型处装上磁体,这种治疗仪器就制做出来了。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措施来达到一种配位场效应磁疗器,其由蓄热体、蓄热体中的电热元件、蓄热体外围的涂搪的上下外壳、指示灯、温控器及电源线路及电源插座组成。其特征在于(1)在外壳上至少有一凹型处,该凹型处装有磁体;(2)在金属外壳上涂搪底釉,再在底釉表面上涂敷并烧结一层本质上含有Fe++、Co++、Mn++的氧化物的非晶态材料。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下述措施来达到一种配位场效应磁疗器,其特征是涂搪的外壳上涂敷的含有Fe++、Co++、Mn++的非晶态材料中,Feo、CoO、MnO及非晶态材料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0.5--20.0%、0.2--10.0%、0.6--18.0%及53--90%,其最佳值含量分别为2.0--15.0%、0.5--6.0%、1.0--9.6%及72.0--83.0%。其中非晶态材料是指普通钠钙玻璃或硼酸盐玻璃、搪瓷底釉,不同的是,这些非晶态材料是在强还原条件下熔制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治疗器在近红外区有强烈的吸收—辐射,并具有远红外和微波区的辐射性能及辅之以磁疗作用,以及三者相互作用,增强了治疗效果。根据非晶态材料的配位场理论,大量已有的计算和实验证明,处于玻璃态中的Fe++、Co++、Mn++受配位体的静电作用,d能级电子轨道产生分裂,其d--d能级的能级差相当于近红外线吸收或辐射能量,因而在0.76-3μm区间有强烈的吸收或辐射。而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中由亚铁离子的四氮化合物组成的卟林分子,由于亚铁离子的d—d能级跃迁,能强烈吸收治疗器辐射的近红外线。亚铁离子吸收近红外线后一个明显的物理现象是激烈升温。因此,当近红外线照射到人体血管,特别是数以亿计的微血管时,血液明显升温,从而降低了血液粘度,减低了血小板聚集程度,增加了血液循环,由此达到了对人体的理疗作用。这种含FeO、CoO、MnO的非晶态材料的红外光谱曲线表明,不但在近红外区有强烈的吸收(或辐射),而且在远红外和微波区也有强烈的吸收(或辐射),后者对人体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均起激发作用,加之以磁疗的消失止痛、活血化瘀和镇静作用,疗效更佳。


附图为配位场磁疗器的剖面图,其中1、不锈钢圈;2、上下外壳;3、温控器;4、蓄热体;5、电热元件;6、支架;7、紧固螺丝;8、辐射层;9、磁体;10、固定钉;11、电源;插座;12、指示灯;13、保温层。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即给出一个实施例。选择搪瓷镍底釉配方,将其中的硝酸钠换算为等当量的碳酸钠,加入4%氧化铁、2%氧化钴、5%氧化锰、1%硅粉,在1160℃温度下熔制,水淬、制浆,留做辐射层。将制备好的铁外壳脱脂、搪镍底釉,干燥,烧成,再涂敷辐射层,干燥、烧成、备用。将功率500W的电热元件5装在耐火蓄热体4中,用螺丝7紧固为一体,距蓄热体4一定距离处安装温控器3,再将电热元件5与支架6上的温控器3、指示灯12与电源插座11按常规线路联结,再将蓄热体4用硅酸铝棉保温层13包裹,合扣上下外壳2,并以不锈钢圈1将上下外壳2压紧为一体。在外壳2中心凹型处放置一磁体9,可用固定钉10将其固定,辐射层8可以涂敷在安放磁体9的一面。使用时先接通外电源,指示灯12亮表明正在通电蓄热,经6分钟左右,指示灯灭,拔去电源线,此时内部热量慢慢传递到表面,即可放在病变部位或相关穴位进行理疗。一次充电6分钟,耗电0.05KWh,表面温度可达到70℃,为防止烫伤,治疗器套上专用布套使用。这种治疗器在空气中可持续放热2—3小时,在被窝中可持续放热3—5小时。由于断电使用,免去患者触电危险。数百例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该治疗器对腰肌劳损,软组织损伤、经痛、腹痛、腹泻及心绞痛等常见病、多发病,均有显著疗效。
权利要求
1.一种配位场效应磁疗器生产方法,它包括治疗器金属壳体的涂搪制备法,并采用了内藏式电热元件、蓄热体、保温层、指示灯、温控器及相应的电器线路,其特征在于(1)在上述涂搪的壳体表面至少有一凹型处,该凹型处装有磁体;(2)在上述涂搪的壳体表面上,涂敷一层本质上含有Fe++、Co++、Mn++、的氧化物的非晶态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位场效应磁疗器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本质上含有Fe++、CO++、Mn++的氧化物的非晶态材料中,FeO、CoO、MnO及非晶态材料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0.5—20.0%、0.2—10.0%、0.6—18.0%及53.0—90.0%,其最佳值分别为2.0—15.0%、0.5—6.0%、1.0—9.6%及72.0—83.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配位场效应磁疗器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本质上含有Fe++、Co++、Mn++的氧化物的非晶态材料,可以是普通的纳钙玻璃,可以是硼酸盐玻璃,可以是搪瓷底釉等玻璃态材料,所不同的是,这种非晶态材料是在强还原条件下熔制的。
4.一种配位场效应磁疗器,它包括表面涂搪的壳体、内藏式电热元件、蓄热体、保温层、指示灯、温控器及相应的电器线路,其特征在于(1)在一面外壳上至少有一凹型处,该凹型处装有磁休;(2)在上述外壳上涂搪镍底釉后再涂敷本质上含有Fe++、Co++、Mn++的非晶态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配位场效应磁疗器,其特征在于上述本质上含有Fe++、Co++、Mn++的氧化物的非晶态材料中,FeO、CoO、MnO及非晶态材料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0.5--20.0%、0.2--10.0%、0.6--18.0%及53--90%,其最佳值分别为2.0--15.0%、0.5--6.0%、1.0--9.6%及72.0--83.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配位场效应磁疗器,其特征是本质上含有Fe++、Co++、Mn++的非晶态材料,是指普通钠钙玻璃,硼酸盐玻璃,搪瓷底釉等玻璃态材料,它们必须是采用还原条件熔制的。
全文摘要
一种配位场效应磁疗器及其生产方法,属医疗器械及制造领域。其主要由激发能源,外壳,外壳上的辐射涂料层及磁体组成。采用本质上含有Fe
文档编号A61N2/00GK1114231SQ9410688
公开日1996年1月3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27日
发明者连铁军, 连琪 申请人:连铁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