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保健耳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9317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保健耳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磁力保健的耳枕,适用于老、中、青、少脑力劳动者的强身健体。
耳枕流传于我国唐代,是当时帝王家中养身的必备品,也是当今的珍品。现有的保健药枕只是在枕里放药,药到达病处的速度慢,药力小,疗效不理想。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药枕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孔药磁保健耳枕,使药到达病处的时间短,药力大,疗效高,既有药疗,又有磁疗的多功能保健耳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1.耳枕的结构穿过枕套正面和枕芯的孔,有硬布缝制的圆筒,与枕套底面固连,构成以底面为底的盲孔,枕芯自其第一孔的右端至枕芯右端为开口,其上通孔的位置与圆筒位置相对应,孔径与盲孔直径相同,枕芯用泡沫塑料或乔麦皮制成,在装入枕套时,劈开开口插套于圆筒上,枕套正面与圆筒对应位置处有圆孔,与圆筒固连,用不干胶粘接于圆筒上,2.药磁盒的结构为两个半球壳螺纹连接,两端内凸台的槽中分别嵌有极性相反(如N极相对)放置的磁铁,其余部分球壳上均布有数十个小孔,壳内装有配制好的中药,磁铁采用含有铁、锌、锰药物磁石的永磁体,磁场强度为300高斯;由主、辅、佐、使药共70种名贵中药制成,两半球壳装药后用螺纹拧紧密合。药磁盒为塑料注塑制成,其球径略小于圆筒内径,放入圆筒时,使磁极连线沿圆筒径向放置,磁力线走向沿圆筒轴向分布,以利药味向枕外扩散,枕套的孔与圆筒的数目为2~6个。根据磁铁同性相斥的原理,在两个极性相反放置的磁铁之间产生的磁力线由N到S即由里向外加速装在球内的药物从小孔扩散出来,通过头部、耳部穴位及七窍放射药味,促进耳部的血液循环,药味经七窍及呼吸道直入病区,达到内病外治的疗效,起到通官健脑、解疲去劳、强身健体的作用。为了加强药力的作用,在药磁盒的基础上增加了药袋,置于枕芯的上方,贴于枕套正面的内表面上。
主、辅、佐、使药的药方如下(实施例)主药人参、丹参、党参、琥珀、当归、川芎、天冬、枳壳、远志、朱砂、厚朴、丹皮、牛黄、黄连、半夏、杏仁、冬花、磁石、杜仲、冰片、薄荷、茯苓、知母、神曲、黄柏、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菟丝子、淫羊藿、金樱子、山芋肉、决明子、鸡血藤共34种,辅药熟地、生地、天麻、桑叶、龟板、桔梗、白术、苍术、乳香、香附、枇杷叶、仙茅、益母草、青葙子、合欢皮、怀牛膝、紫河车共17种。
佐药秋石、龙胆、防风、朴硝、砂仁、青皮、豆蔻、莲子、黄芩、白芷、龙眼肉、何首乌共12种。
使药陈皮、黄花、菊花、金银花、甘草、香草、炙甘草共7种。
主药、辅药、佐药、使药之间的配比为9∶6∶4∶10。
加工方法将主药用锅炒成微黄状(琥珀、牛黄、朱砂、冰片等易熔药物不炒,将香草青蒸),将全部药物烘干后装入袋中缝好,装入药磁球中拧紧密合。


图1是本发明保健耳枕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去掉枕套正面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药磁盒局部剖视图。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下穿过枕套正面4的孔4a和枕芯3的孔3a有硬布缝制的圆筒2与枕套底面1固连,成为一个以底面为底的盲孔,枕芯3自其第一孔的右端至枕芯3的右端为开口,枕芯3上通孔的数目与圆筒2相同,孔径与盲孔(圆筒)直径相同,枕芯用泡沫塑料制成,在装入枕套时,劈开枕芯3的开口插套于圆筒2上,枕套正面4有圆孔4a套于圆筒2上并与圆筒2固连,可用不干胶粘接于圆筒2上;药磁盒5为两个半球壳5a、5b呈螺纹连接,在两端内凸台的槽中分别嵌有极性相反(如N极相对)放置的磁铁5d,其余部分球壳上均布小孔,球壳5a及布袋6内装有配制好的中药5c。
经穴磁疗的原理电子自旋产生磁场,人体内部有生物电,也有生物磁,各种组织器官也都有各自的磁场,经络能够通达周身,沟通表里,经穴磁疗就是利用外加磁场经过经络穴位产生生物效应,进行双向自我调整,达到基本平衡,即使高者调低,低者调高,达到“除百病,调虚实”治病保健的目的。药疗的原理主药1.人参味甘、性温无毒、止渴生津液、利肝补气血、中和养元气。2.丹参味甘、性温无毒、入心经、养神定志、生肌长肉、骨节疼痛、四肢不随。3.党参味辛苦、性温无毒、益气健脾、主脾不运、肝气不舒。4.琥珀味甘、性平无毒、入心脾肠三经、利肠气安脏、定魂魄。5.当归味甘辛、性温无毒、可升可降、身养血而中守、全活血而不走。6.川芎味辛、性温无毒、上行头部、助元阳之气而止痛、下行血气养新生之血以调经。7.天冬味苦平、性温无毒、保肺气不被热拢、定喘促陡然康宁。8.枳壳味酸苦、性微寒无毒、消心下痞塞之痰、泄腹中滞塞之气、推胃中隔宿之食、削腑内之积。9.远志味苦、性温无毒、入心肾二经、益智慧、明耳目、宁怔忡、定慌悸、利七窍、治健忘、助筋骨。10.朱砂味苦甘、性平无毒、镇惊安神。11.厚朴味苦辛、性温无毒、苦能下气、去实满而消腑胀、温能益气除温散结调中。12.丹皮味辛苦、微温无毒、主血气劳伤、禁烦热、解风绕。13.牛黄味苦、性温无毒、入心经、主心慌心悸、癫狂发至、中风不语、清心火。14.黄连味苦辛、性温无毒、去心火、消心下痞满状、主除肠中混浊之物、治目疾。15.半夏味辛平、有小毒、除湿化痰涎、大和脾胃气、痰畅及头疼、非此莫能治。16.杏仁味苦辛、性温有小毒、利胸中逆气而喘促、润大肠开气而难通。17.冬花味苦辛、性温无毒、入心肺二经、润心肺、止咳嗽、定慌悸、清肝明目。18.磁石味咸无毒、补益劳伤、主周身湿痹、肢节中痛、目盲耳聋。19.杜仲味辛甘平、性温无毒、强志壮筋骨、滋肾止腰痛。20.冰片味辛苦、性温无毒、入心肝二经、开气如反掌、主心腹邪气积聚喉闭、舌。21.薄荷味辛、微寒无毒、入肺经、主中风失音、下胀气、去头风、通利关节、引诸药入荣伟。22.茯苓味甘淡、性温无毒、益气而和中、小便多而能止、大便结而能通、心惊悸而能保。23.知母味苦、性寒无毒、池无棍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补虚劳之阳盛、滋化源之髓生。24.神曲味甘、性温无毒、入胃脾二经、开胃消食、除胀满。25.黄柏味苦、性寒无毒、入肾膀胱二经、主泻下焦隐之火、安上焦虚喘之劳、明眠目、除湿热。26.五味子味酸、性温无毒、散诸风之寒邪、破诸积之冷痛、除烦热生津止渴、补虚劳益气强身。27.酸枣仁味甘平、性温无毒、助脉强身、大和脾胃。28.柏子仁味甘辛、性温无毒、入肺脾肾三经、定忧悸、补中气、明耳目、去头风、辟百邪。29.菟丝子味苦甘、性微温无毒、主肾虚精寒、腰膝冷痛、久用强阳壮骨。30.淫羊藿味辛、性温无毒、强肾益力、主小便不力。31.金樱子味苦酸涩、性温无毒、入肺脾肾三经、除咳嗽、助真气、润颜色、益肾行。32.山芋肉味甘酸、微温无毒、入肝肾二经、通七窍、除鼻塞、疗耳聋、安五脏、壮元阳。33.决明子味咸苦甘、性平温无毒、入肺经、益肺明目、除肝热疗头风。34.鸡血藤味辛、性温无毒、补血活血调经、血虚头昏、关节不利、腰膝酸痛。
辅药1.熟地味甘苦、性温无毒、益气活血、封填骨髓、补益真髓。2.生地味甘苦、性温无毒、凉心火之血热、池脾土之湿热、止鼻中之血衄热、除五心之烦热。3.天麻味辛、性平无毒、入肝膀胱二经、主风热眩晕、活血脉、利周身。4.桑叶味甘平、性寒无毒、益元气不足而补虚劳、肺气有余而止咳嗽。5.龟板味辛、性温无毒、治劳虚、强筋骨、利腰肾。6.桔梗味苦辛、性微寒有小毒、止咽痛、除鼻塞、利隔气、一为诸药之舟楫、二为肺部之引经。7.白术味甘、性温无毒、可升可降、利水道、除湿之功、强脾胃有进食之效。8.苍术气味主治与白术相同、补中除湿、宽中发汗。9.乳香味辛苦、性温无毒、入十二经、主祛邪下气、定心腹急疼、止痛生肌、补肾益精。10.香附味甘、微寒无毒、入胃经、主消食化气、缓胃温脾。11.枇杷叶味苦、性温无毒、入肺经、主除呕和胃、解渴止嗽、下气清痰。12.仙茅味辛、性温无毒、治虚劳、益阳、坚骨、生长精神。13.益母草味辛甘、微寒无毒、疗血逆大热、主头疼心烦、益精明目。14.青葙子味苦、性寒无毒、镇肝脏、强筋骨、益脑髓、明耳目。15.合欢皮味甘、性平无毒、入心经、安五脏、利心志、令人无怒、轻身明目。16.怀牛膝味苦酸、性平无毒、入肾经、补精气、利腰肾、填骨、祛寒湿。17.紫河车味甘、性大温无毒、入心脾肾三经、主诸虚百损、除五劳七伤、骨蒸潮热、体弱气短。
佐药1.秋石味咸、性微寒无毒、主滋肾、养丹田、明目清心。2.龙胆味苦涩、性寒无毒、退肝经之邪热、除下焦之温肿、明目定惊。3.防风味甘辛、性温无毒、润肺气、通疗诸风、理目痛、调解血行。4.朴硝味苦辛、大寒无毒、开积聚、化停痰。5.砂仁味辛、性温无毒、入脾肺大小肠膀胱肾六经、主虚寒、宿食不消、腹痛心疼。6.青皮味苦、性温无毒、引诸药至畅通之分、下饮食入太安之含。7.豆蔻味辛、性温无毒、破肺中滞气、退口中臭气、散胸中冷气、补上焦元气。8.莲子味甘、性平无毒、主清心醒脾、补中养神。9.黄芩味苦平、性寒无毒、泄肺火、消痰利气、养阴退阳、进饮食、久服耳目明聪。10.白芷味辛、性温无毒、去头面皮之风、止足阳目头痛之邪。11.龙眼肉味甘、性温无毒、入心脾二经、益虚气、美颜色、除健忘、治怔忡、增智慧、明耳目。12.何首乌味苦甘、微温无毒、补劳瘦、美容颜、助精神、强筋骨。
使药1.陈皮味辛苦、性温无毒、补胃中和、消痰泄气。2.黄花味辛甘、性温无毒、味甜入肺、润肺和胃。3.菊花味苦甘平、性温无毒、散八风上主之头眩、止耳目欲脱之泪出。4.金银花味苦甘、性微温无毒、益肺散毒、补虚疗风。5.甘草味甘平、性温无毒、分身梢而泄火、和诸药。6.香草味甘、性温无毒、香入肺、通鼻、清脑、和诸药散气味。7.灸甘草味甘平、性温无毒、健脾胃而和中、解百毒。
主药即针对病因或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辅药协助主药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药物。
佐药意义有二一是协助主药治疗一些次要的症状;二是对主药有制约的作用,前者适用于兼症较多的病例,后者适用于主药有毒或性味太偏。
使药调和诸药,引导诸药直达病区的药物。
药物通过这个原则组成方,既可以使主次分明,又可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使其产生更理想的疗效。70种药物可开出几十种药方,主、辅、佐、使起相辅相成和相互制约的作用。如方中的生、熟二地、党参二冬、养血益肾、清心益脑、丹参、当归补血养心、益肺生津,人参茯苓益气提肺、益胃健体,远志柏子仁枣仁养血和胃、润肝理气,神曲磁石朱砂,清火除烦、开窍健脑、清心安神、明目聪耳。
药物在磁力线作用下通过耳枕的孔向患者的耳部及七窍扩散,使患者迅速吸收药物,具有药到病处的时间短、药力大、药、磁疗的疗效高等优点。
经对神经衰弱、顽固头痛、失眠健忘症、耳呜鼻塞、腹胀胃痛及四肢无力等六种病患者各10例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80%、100%、100%、100%、100%。
对冠心病、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气血不足、肝功能失调、不耐思虑、多梦失眠、食欲不振、肺热肝火、脑部疾病等均有显著疗效。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保健耳枕,其特征是,穿过枕套正面(4)的孔(4a)和枕芯(3)的孔(3a)有硬布缝制的圆筒(2)与枕套底面(1)固连,枕芯(3)自其第一孔(3a)的右端至枕芯(3)的右端为开口,插套于圆筒(2)上,枕芯(3)上通孔的数目与圆筒(2)相同,孔径与圆筒直径相同,枕套正面(4)有圆孔(4a)套于圆筒(2)上并与圆筒(2)固连;药磁盒(5)为两个半球壳(5a)及(5b)呈螺纹连接,在两端内凸台的槽中分别嵌有极性相反放置的磁铁(5d),其余部分球壳上均布有小孔,球壳(5a)及布袋(6)内装有配制好的中药(5c)。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枕,其特征是,枕芯(3)为泡沫塑料或乔麦皮制成。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枕,其特征是,磁铁(5d)采用含铁、锌、锰、药物磁石的永磁体,其磁场强度为300高斯。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枕,其特征是,球壳(5a)及布袋(6)内所装中药(5c)配制如下主药人参、丹参、党参、琥珀、当归、川芎、天冬、枳壳、远志、朱砂、厚朴、丹皮、牛黄、黄连、半夏、杏仁、冬花、磁石、杜仲、冰片、薄荷、茯苓、知母、神曲、黄柏、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菟丝子、淫羊藿、金樱子、山芋肉、决明子、鸡血藤(34种)。辅药熟地、生地、天麻、桑叶、龟板、桔梗、白术、苍术、乳香、香附、枇杷叶、仙茅、益母草、青葙子、合欢皮、怀牛膝、紫河车(17种),佐药秋石、龙胆、防风、朴硝、砂仁、青皮、豆蔻、莲子、黄芩、白芷、龙眼肉、何首乌(12种)使药陈皮、黄花、菊花、金银花、甘草、香草、炙甘草(7种)。主辅佐使药为9∶6∶4∶10,配方,将主药用锅炒成微黄状(琥珀、牛黄、朱砂、冰片等易熔药不炒,将香草清蒸),诸药烘干即可。
全文摘要
多功能保健耳枕,适用于脑力劳动者的强身健体。有硬布缝制的圆筒与枕套底面固连,构成以底面为底的盲孔,枕芯自其第一孔的右端至枕芯右端为开口,其上通孔的位置与圆筒相对应,其孔径与盲孔直径相同,枕套正面与圆筒对应处有圆孔与圆筒固连;药磁盒为两半球壳螺纹连接,两端内凸台的槽中分别嵌有极性相反放置的磁铁,其余部分球壳上均布有小孔,壳中放有配制好的中药。具有药到病处的时间短、药力大、疗效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N2/08GK1100298SQ9410747
公开日1995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1994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1994年7月15日
发明者孙奇有 申请人:孙奇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