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罩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9598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罩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罩布,更详细地说,是生理用的卫生巾或尿布中与人体肌肤直接接触的最表面的罩布,是既能保持它的性能和手感,又能使被吸收的血液或尿等体液不从这佩着中向外部流出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罩布。
以前,一般都是把有孔的薄膜或无纺布用作生理用的卫生巾、尿布等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罩布。
把有孔薄膜用作表面罩布的场合有如日本专利特公昭57-17081号公报和特开昭60-68928号公报所公开的、采用在塑料薄膜的表面上开设孔、通过该孔使血液或尿等体液吸收的方法。
但是,有孔的塑料薄膜与肌肤接触的感觉较差,而且会使使用者具有感受被缠住似的不舒服感。
另一方面,现在公知的是把无纺布做成表面罩布,为了减少对使用者肌肤的体液湿润感,提高体液的透过性,在憎水性的无纺布上成列地开设孔。这种无纺布型的表面罩布,除了开孔部分以外,其余都是平面结构,相当多的表面部分是与肌肤接触的。因此,希望进一步减轻与肌肤的接触,使肌肤与表面罩布之间的通气性进一步提高。
而且,在围住孔周缘设置的肋的硬度不是充分强硬的情况下,在表面罩布上加上人体压力时,或者在吸收了体液的吸收体膨胀时,肋就被压坏,从而使表面罩布与吸收体之间的间隙缩小,体液经过表面罩布上的孔从吸收体渗到表面罩布的外面,使其在初期就不能充分发挥机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保持它的性能和手感,又能使由体液形成的湿润感减少,与肌肤接触较好,而且能防止体液体经过表面罩布上的孔从吸收体渗至表面罩布外面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罩布。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具有下述特征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罩布来达到的,即是由使热塑性合成纤维融接而形成的无纺布薄片构成;在上述的无纺布薄片上,使其没有平面部分地交替排列配设着多排波峰部分和波谷部分;上述的波峰部分弯曲成凸状,上述的波谷部分弯曲成凹状;上述的波谷部分具有开孔,而这些开孔都带有从上述无纺布薄片的表面向里面延伸的肋;而且上述的肋被做成比肋以外的部分更硬。
由于本发明的表面罩布是由无纺布构成,因而当将其用作吸收性物品与肌肤相接触一侧的表面罩布时,能得到像布那样的触及肌肤的感觉,同时又由于在这无纺布薄片表面上,使其没有平面部分地交替排列配设着多排波峰部分和波谷部分,因而与肌肤的接触面积就显著地减少,表面罩布与肌肤的密切接触就能较轻微,体液湿润感也就被减轻。
又由于把波谷部分的从无纺布薄片的表面向里面延伸的肋做成比肋以外的部分更硬,因而,即使吸收了体液的吸收体受到人体压力,或者吸收了体液的吸收体膨胀后、吸收体压接至表面罩布上,由于这些肋仍能把吸收体与表面罩布间的距离保持较大,因而有使被吸收体吸收的体液不能返回到表面罩布里的作用。
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罩布既能保持它的性能和手感,又能减少由体液形成的湿润感,与肌肤的接触较好,能防止体液经过开孔从吸收体渗至表面罩布的外面。


图1是表示用断面把使用本实施例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罩布的吸收性物品切断后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罩布的局部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罩布的纤维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说明制造本实施例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罩布用的制造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无纺布薄片被开孔的过程中,从薄片流动方向一端看的局部剖面图。
下面,参照着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罩布的最佳实施例。
图1是表示用断面把使用本实施例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罩布的吸收性物品切断后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罩布的局部剖面图。图3是表示本实施例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罩布的纤维的主要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罩布2是被用在作为吸收性物品的生理用的卫生巾1中。如图2和图3所示,表面罩布2由使热塑性合成纤维融接而形成的无纺布薄膜2构成,在该表面罩布2的表面2A上、使其没有平面部分地交替排列配设着多排波峰部分12、12……和波谷部分13、13……。波峰部分12成凸状地弯曲、波谷部分13成凹状地弯曲。波谷部分13有从无纺布薄片的表面向里面延伸的带肋14的开孔15;该肋14被做成比肋14以外部分更硬。
下面,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罩布2,如图1所示,生理用的卫生巾1由表面罩布2、有不透水性的防漏材料3、有缓冲性的中间层4和吸收体5构成。吸收体5除了与肌肤相接触的一侧外,其余都由防漏材料3覆盖,吸收体5与肌肤相接触的一侧通过中间层4由表面罩布2覆盖着。表面罩布2还把整个吸收体5包裹着,表面罩布2中把中间层4夹在中间的那部分是生理用的卫生巾1的体液吸收部分,构成与肌肤相接触的面。
表面罩布2由与肌肤接触得较好的无纺布薄片构成,该无纺布薄片是通过融接热塑性合成纤维而形成的。融接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用压花辊和热风把纤维融接。无纺布薄片是把那些已公知的热塑性合成纤维,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聚丙烯等融接而形成的。这些热塑性合成纤维可以是芯-套型或并列型的复合纤维。也可以把一种或两种以上热塑性合成纤维混合地使用。热塑性合成纤维的纤维直径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最好是在0.1-6.0旦的范围内。纤维直径超过这范围的,无纺布的隐蔽性能就较差,有被吸收体吸收的体液透过并被看见的问题。若纤维直径不满这范围,纤维间距离就较小,就会由毛细管吸引力的作用而产生体液残留。
无纺布薄片可采用在梳理机上把热塑性合成纤维开松后制成的抽吸热粘合无纺布、由熔融纺丝法制成的仿粘型无纺布、或者由熔融吹制的无纺布等。本发明的表面罩布可以由单一的无纺布构成,也可以用把无纺布与无纺布、无纺布/薄膜或者无纺布与其他材料分别复合成的各种未开孔的薄片。对无纺布薄片在未开孔前本来的厚度和单位面积重量没有特别的限制,但厚度在0.2-2mm范围内的毛纺布有较好的手感和加工性能,单位面积重量在15-45g/m2范围内的无纺布有较好的手感和加工性能,质地较均匀。
本实施例的未开孔无纺布薄片采用由同芯型的PET/PE复合纤维(容积比是(40/60)、约2旦)-70wt%、PET约(6旦)-30wt%构成的抽吸热粘合无纺布(表观厚度约0.6mm、单位面积重量是20g/m2)。
如图2所示,在表面罩布2的表面2A(与肌肤相接触的面)上形成呈凸状弯曲的波峰部分12和在波峰部分12与波峰部分12之间呈凹状弯曲的波谷部分13。表面罩布2的波峰部分12使表面罩布没有平面部分地形成多排。而波谷部分13则在波峰部分12与波峰部分12之间呈多排、由波峰部分12的连续面构成。波谷部分13也是使表面罩布没有平面部分地形成多排。波峰部分12之间的间距(相邻接的波峰部分12、12的排间的间距)和波谷部分13之间的间距(相邻接的波谷部分13、13的排间的间距)分别是0.5-20mm,最好是1.5-4.0mm。当超过这范围时,波峰部分变得较宽,在加上压力时肋容易被压坏而使肋成为平面;当不满这范围时,波峰部分变成过于狭窄,波峰部分和开孔的周围都不能牢固地形成。使用这种结构的表面罩布2的生理用的卫生巾在佩着时只有波峰部分12的一部分与肌肤直接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波峰部分的排间间距和波谷部分的排间间距P都是2mm(见图2)。
在波谷部分13形成从表面罩布2的表面2A向里面2B延伸的带肋14的开孔15。该开孔15的深度S是未开孔无纺布薄片厚度的1.1-3.0倍,最好是1.2-2.5倍,这样能把吸收体和表面罩布间的距离保持成较大尺度,由吸收体吸收的体液就不会返回到卫生巾表面上。开孔15的直径D是0.2-10mm,最好是0.5-1.5mm,这样能便于使血液等体液不存积地通过。直径不满这范围的,开孔的大小接近于无纺布的纤维间距离,实质上就没有形成孔的作用。当直径D超过这范围时,开孔过大,肌肤就有可能直接接触吸收体,因而是不好的。各排波谷部分上的相邻接的带肋14的开孔15之间的间距(表面罩布的在机械方向上的带肋14的开孔15间的间距)是0.4-40mm,最好是1.5-8mm。当间距超过这范围时,开孔的存在间隔变粗,就会降低液体的通过性能。当间距不满这范围时,波峰部分变窄,开孔的周缘就不能牢固地形成。但是,这个间距由于不存在波峰部分,因而能取成比波峰部分间的间距小,形成带这种肋14的开孔15的表面罩布2具有较好的血液等体液的透过性,没有液体存积。而且,如果被吸收的血液等返回到表面罩布2的里面一侧也不能看见。
在本实施例中,开孔的直径D是1mm,开孔15的深度S是未开孔无纺布薄片厚度的2.0倍(见图2)。
下面,详细说明上述的肋14,在上述开孔15的内侧壁面上形成上述的肋14,上述的开孔15由该肋14使它的强度得到提高。因此,在本发明里所说的“肋14”是指在图2中,在开孔周缘上的无纺布具有向里面的至少比开孔周边显著相差S(S>0.1×未开孔的薄片厚度)地突出部位。
即,如图3所示,通过加热,使由上述无纺布薄片构成的表面罩布2的肋14的热塑性合成纤维比较地密集,做成比肋14以外的部分的无纺布(波峰部分12的无纺布)更加坚硬。即只有凸状的与肌肤直接接触的波峰部分12能维持无纺布特有的柔软的手感;受人体压力等作用,开孔15中只有肋14没压坏那样地把肋14做成比肋14以外部分更坚固。
由上述结构构成的本发明的表面罩布(开孔薄片)2,与未开孔薄片相比,从波峰部分的上端到波谷部分下端的表观厚度最好是1.2-5.0倍,在压力为50g/cm2.G、压缩时的厚度最好是1.1-4.0倍。
用东方(株)公司制造的张力测定仪和卡托旦克(株)公司的压力试验器对本实施例表面罩布2的物性和未开孔无纺布薄片的物性(机械方向(MD)和横的方向(CD))进行了测定,结果如表1所列。表1中的拉伸强度是以JISL10966.13为标准,表观厚度是以JISL10968.5为标准进行测定的。压力为50g/cm2.G、压缩时的厚度是用KES-FB3压缩试验机、用压缩试验法测定的。所谓压力为50g/cm2.G。压缩时的压缩能量是指压力从初始状态(压力=0)加至50g/cm2.G为止的压缩时间内,测力传感器的移动距离×压力的积分值,由上述的压缩试验机自动地读出计算的值。
(表1
>下面,详细地说明上述的吸收物品的表面罩布2的制造方法。
上述的表面罩布2是用公知的纤维交织的制造技术,把上述公知的纤维制成无纺布,通过将该无纺布机械地开孔而得到。例如把未开孔无纺布插在第1压模和第2压模之间就能压出,第1压模具有多个呈角锥或圆锥形的凸状销,而且它们是并列地排成多排的;第2压模具有嵌在上述多排的凸状销之间的突条部分。
具体做法可利用本申请人在日本专利特愿平5-16104号公报里记载的方法。如图4和图5所示,把未开孔的无纺布薄片20夹在沿无纺布薄片20的输送方向具有多个呈角锥或圆锥形的凸状销22、22……、而且这些销是并列地排成多排的销辊21(第1压模)和具有嵌在上述多排的凸状销之间的突条部分24、24的突条辊23(第2压模)之间,就能压轧形成多个开孔。
在这种开孔方法中,销辊21的凸状销22是沿未开孔无纺布薄片20的输送方向排成多排,而且这些排是并列地设置的。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突条辊23的突条部分24是嵌在销辊21的各个销22的排与排之间。
因此,借助突条辊23的突条部分24就能容易地形成表面罩布2的波峰部分12,而借助销辊21的凸状销22按压无纺布薄片20又能形成波谷分13和开孔15及肋14。这种场合下,若将销辊21加热至60-260℃再加以使用,则可利用热量使与凸状销22周缘部分相接触的无纺布(即形成肋的无纺布)部分地软化或部分地熔融,在凸状销22拔出后,就能把形成表面罩布2的肋14那部分无纺布做成比肋以外的部分更硬。
在本实施例的表面罩布2的形成过程中,是把销辊温度设定成115℃才对无纺布薄片20进行开孔的。
把用上面所述的方法制成的表面罩布2用在生理用的卫生巾1上时,这种生理用的卫生巾1具有优良的手感、液体透过性、缓冲性和防止体液返回性。
因此,可得出这样的结果,即,当把本发明的表面,罩布2用在生理用的卫生巾1上时第一、能使表面罩布2与肌肤接触的部分减少,而且、由于与肌肤相接触的部分保留着以前的柔软无纺布的手感,因而佩着感觉良好,而且能减少佩着后的湿润感。
第二,由于表面罩布2是立体的结构,不含有平面部分或血液存积部分,因而能使血液迅速地通过开孔15被吸收体5吸收。
第三,由于把肋14做成比肋以外部分更硬,因而即使表面罩布受到人体压力,肋的厚度不会减薄,有较好的缓冲性。由此,能保持表面罩布2与吸收体5或与中间层4之间的一定间隔,能基本消除已被吸收的血液等体液从吸收体5向表面罩布2的表面2A返回。
本实施例是把表面罩布2用在生理用的卫生巾1上,但这表面罩布的用途并不局限于这些,它当然可用在如尿不湿等纸质尿布那样的吸收性物品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罩布,其是由使热塑性合成纤维融接而形成的无纺布薄片构成,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无纺布薄片上,使其没有平面部分地交替排列配设着多排波峰部分和波谷部分;上述的波峰部分弯曲成凸状,上述的波谷部分弯曲成凹状;上述的波谷部分具有开孔,这些开孔都带有从上述无纺布薄片的表面向里面延伸的肋;而且上述的肋被做成比肋以外的部分更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罩布,其特征在于邻接着的上述波峰部分的排间间距及邻接着的上述波谷部分的排间间距分别是0.5mm-2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罩布,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孔的直径是0.2mm-1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罩布,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排波谷部分中相邻接的开孔之间的间距是0.4-4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面罩布,其特征在于上述开孔的深度是未开孔的无纺布薄片厚度的1.1-3.0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使热塑性合成纤维融接而形成的无纺布薄片构成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罩布;在无纺布薄片上,使其没有平面部分地交替排列配设着多排波峰部分和波谷部分;波峰部分弯曲成凸状,波谷部分弯曲成凹状;波谷部分具有开孔,这些开孔都带有从无纺布薄片表面向里面延伸的肋;而且这些肋做成比肋以外的部分更硬。
文档编号A61F13/512GK1105844SQ9411567
公开日1995年8月2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1日
发明者前岛诚藏, 齋藤丰, 坂涉 申请人:花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