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4370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药品领域,尤其是涉及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
目前治疗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常用胃药有三九胃泰、奇星四方胃片等。三九胃泰对治疗胃病有一定疗效,但其只在辩病的指导下用药,不具有辩证的针对性;奇星四方胃片虽由三个具有辩证作用的金邻子散、左金丸、乌贝散和民间验方柿霜奇星四方组成,但组合之后辩证的针对性就不强了。总之,这些药物对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有疗效,但效果不十分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既具有疏肝和胃辩证功效,又具有消除胆汁返流辩病功效,可以逆转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达到病理康复作用的辩病与辩证相结合的胃药。
本发明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配方如下(按重量份)高良姜8-10香附20-25白芍18-20甘草8-10柴胡14-16枳壳15-18党参20-22黄芪25-26茯苓20-21法半夏13-15旋复花19-20吴萸4-5郁金10-11元胡13-15莪术15-16黄芩10-12本发明颗粒剂的制备工艺是以上述配方的高良姜、吴萸、郁金、莪术煎煮提取挥发油,残渣与其它各味药材合并,用50%乙醇提取两次,第一次2-2.5小时,第二次1.5-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将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3.0-4.0(80℃热测)的稠膏,加入糖粉、糊精,混合均匀,制粒、烘干,再喷入高良姜等挥发油,混匀,密封过液,分装即得。
从《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上查证高良姜性味辛温、入脾、胃经;有温胃、祛风、散寒、行气、止痛之功效。
香附辛、微苦、甘、平;入肝、三焦经;有理气解郁、止痛调经之功效。
白芍苦、酸、凉;入肝、脾经;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之功效。
甘草甘、平、入脾、胃、肺经;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
柴胡苦、凉、入肝、胆经;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
党参甘、平;入手、足太阴经;有补中、益气、生津之功效。
枳壳苦、辛、凉;入肺、脾、大肠经;有破气、行痰、消积之功效。
茯苓甘、淡、平;入心、脾、肺经;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
法半夏辛、湿、有毒;入脾、胃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
旋复花咸、湿;入肺、肝、胃经;有消痰下气、软坚、行水之功效。
吴萸辛、苦、湿、有毒;入肝、胃经;有湿中、止痛、理气、燥湿之功效。
郁金辛、苦、凉;入心、肺、肝经;有行气解郁、凉血破痰之功效。
元胡辛、苦湿;入肝、胃经;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之功效。
莪术苦、辛、温;入肝、脾经;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功效。
黄芩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有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之功效。
本发明的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颗粒剂,以高良姜,香附为君药,以白芍、甘草、柴胡、枳壳为臣药,以党参、黄芪、茯苓、法半夏、旋复花、吴萸、郁金、元胡、莪术为佐药,为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而设,具有疏肝和胃之功效,临床观察到有消除胆汁返流的作用。用本药治疗患者170例,临床治愈153例,显效9例,好转5例,无效3例,临床治愈率为90%,总有效率98.2%。
典型病例病例1×××,女,42岁,患胃病史5年多,胃镜配合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证属肝胃气滞型。服用本发明的颗粒剂两个半月(一个疗程)后,复查胃镜配合活检病理诊断为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10年未复发,已康复如常人。
病例2×××,女,22岁,胃镜(南昌市第三医院胃镜号6998)诊断为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返流,证属肝胃气滞型。服用该发明颗粒剂一个疗程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3年未见复发。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将高良姜10克、吴萸5克、郁金10克、莪术15克煎煮提取挥发油,残渣与香附20克、白芍20克、甘草10克、柴胡15克、枳壳15克、党参20克、黄芪25克、茯苓20克、法半夏15克、旋复花20克、元胡15克、黄芩10克用50%乙醇提取两次,第一次2小时,滤过,第二次1.5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将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3.5(80℃热测)的稠膏,加入糖粉、糊精,混合均匀,然后制粒、烘干,再喷入高良姜等挥发油,混匀,密封过液,分装即得。
权利要求
一种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它是由以下配方组成(按重量份)高良姜8-10香附20-25白芍18-20甘草8-10柴胡14-16枳壳15-18党参20-22黄芪25-26茯苓20-21法半夏13-15旋复花19-20吴萸4-5郁金10-11元胡13-15莪术15-16黄芩10-12其制备工艺是将高良姜、吴萸、郁金、莪术煎煮提取挥发油,残渣与其它各味药材用50%乙醇提取两次,第一次2-2.5小时,第二次1.5-2小时,滤过,合并两次滤液,将滤液减压回收乙醇并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3.0-4.0(80℃热测)的稠膏,加入糖粉、糊精,混合均匀,制粒、烘干,再喷入高良姜等挥发油,混匀、密封过夜,分装即得。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肝胃气滞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的颗粒剂,其配方是(按重量份)高良姜8—10、香附20—25、白芍18—20、甘草8—10、柴胡14—16、枳壳15—18、党参20—22、黄氏25—26,茯苓20—21、法半夏13—15、旋复花19—20、吴萸4—5,郁金10—11、元胡13—15、莪术15—16、黄芩10—12,其制备工艺是将上述药材用50%乙醇提取,滤过;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再制粒、烘干。本发明具有疏肝和胃之功效,临床观察到有消除胆汁返流的作用,对肝胃气滞型慢性浅表、萎缩性胃炎有效率达98%。
文档编号A61K9/16GK1110592SQ9411747
公开日1995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1994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1994年10月21日
发明者孟灵源, 高克成, 李洁, 邹凤娇, 孟若云, 孟若松, 孟若沫 申请人:孟灵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