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推结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1361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头推结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部外科手术用医疗器械之双头推结杆,含有肥、瘦推结头等。
在外科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深部组织进行缝扎和结扎、医生可采用单手打结,双手打结及持钳打结的方法来完成,单手及双手打结适用于手指头能伸及之缝扎、结扎部位;持钳打结适宜缚线过短或手术部位视野狭小的情况,对切口小、手不能触及的深部组织都不能缝扎和结扎,为解决这一问题,医生可使用深部外科结结扎杆或深部外科结缝扎、结扎钳,但该器械在术野小、部位深情况下,后视位操作很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深部外科结缝扎、结扎钳及深部外科结结扎杆后视位挂线、推结不便及占居术野的弊端,为外口小且手不能触及之深部组织,提供可与各种手术钳配合完成外科结结扎、缝扎,并且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之双头推结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一种双头推结杆,由一根两端均设有推结头的杆料构成,其中一端为瘦推结头、另一端为肥推结头,在肥推结头处设有观察口。
本实用新型还可通过如下措施来实现双头推结杆的瘦推结头呈“V”型;肥推结头呈分叶状凹缘,也可呈环形凹缘,还也呈不完整环形凹缘;在双头推结杆上还可设长度刻度。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推结头代替手指推线结进行缝扎与结扎的技术,增加了对组织进行结扎的深度。有利于解决外口小情况下深部组织缝扎与结扎。
2、本实用新型吸收了深部外科结缝扎、结扎钳及深部外科结结扎杆的原理、采用手术钳与推结杆分离的技术,手术时术钳可置于切口外,具有少占术野、不档视野、易挂线套的优点。
3、本实用新型吸收了深部外科结缝扎、结扎钳的推结杆的推结头呈“V”型的优点,并采用肥、瘦推结头,并在肥推结头端设观察口的技术,在缝扎、结扎时,具有挂、推、分、拧等多种功能,增大了安全可靠性,并使操作简便。
4、本实用新型可与各种手术钳配合进行手不能触及的深部组织之外科结缝扎与结扎,尤其实用于肛肠科手术。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结出;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瘦推结头、2-杆料3-观察口 4-肥推结头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还将结合附
图1、2、3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参照
图1、2、3,采用一根长300mm,外径5mm,内径4mm的管型杆料(2),将一端头一侧劈破5mm后撑开,磨成分叶状凹缘,成为肥推结头(4),在距肥推结头(4)5mm处去掉部分管壁成为1/2×4×20mm大小观察口(3)、再将杆料(2)的另一端头10mm长压扁制成“V”型瘦推结头(1)。
使用方法1、结扎时,将缠于手术钳一侧指环的结扎线于手术钳上绕外科结线套,钳尖夹线头,由双头推结杆配合围套深部组织后,钳回线头,置钳于切口外,再用双头推结杆及其瘦、肥推结头(1)、(4)推、拧结扎线,完成外科结结扎。
2、缝扎时,将缠于持针器一侧指环的缝线于持针器上绕外科结线套并穿线持针,缝合组织后,持针器与缝针均置于切口外,再以同1的方法完成外科结缝扎。
权利要求1.一种双头推结杆,其特征是由一根两端均设有推结头(1)、(4)的杆料(2)构成,其中一端为瘦推结头(1),另一端为肥推结头(4),在肥推结头处设有观察口(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推结杆,其特征是,瘦推结头呈“V”字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推结杆,其特征是,肥推结头(4)呈分叶状并凹缘;也可呈环状并凹缘,还可呈不完整环状并凹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推结杆,其特征是肥推结头(4)处设有观察口(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头推结杆,其特征是杆料(2)上可设有长度刻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部外科手术用器械之双头推结杆,由一根两端各设有肥、瘦推结头的杆料构成;其肥推结头处设有观察口。本实用新型克服了深部外科结缝扎、结扎钳占据术野及操作不便的弊端,可与各种手术钳配合完成手不能触及之深部组织的外科结缝扎与结扎,尤适用于肛肠外科手术。
文档编号A61B17/12GK2197953SQ94216229
公开日1995年5月24日 申请日期1994年6月24日 优先权日1994年6月24日
发明者段虹, 雷佰敏 申请人:段虹, 雷佰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