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急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218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急救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适用于医学方面、且对危病人特殊抢救急需的医疗机械,尤其是一种多功能急救机。
当前国内外医学界中,对于溺死、缢死、猝死及各种垂危病人的抢救始终是个难题。各医院采取的急救措施仍然是人工呼吸、输氧、药物等急救方案。其弊端是1、人工呼吸伤害皮肤,张合距小,后背无法受力;2、氧气袋输氧只吸无呼,无自动压缩,与抢救患者配合不当;3、在抢救重患中缺少呼唤;无体外增温;无体外健康心脏的强音震动及辅助设施;无活动四肢等设施。
因此由于急救措施不力,配合不当,使一些重危患者失去了治疗机会而离开了人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多功能急救机。该机具有健康人的心脏跳动、呼吸、活动四肢等设施。急症患者经过抢救,使猝死及重危患者弥留人世,给医疗盈得宝贵时间。本实用新型对危重患者是一种可行的复活急救装置,填补了国内外医疗急救学中的空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的该装置由左壁、右壁、底前壁、后壁、上盖、底构成长方形壳体,壳体内为急救室,带有玻璃板与左、右两壁的前端下部为门字型空腔,在其空腔底具有长方形输氧箱,左前壁上端部具有呼唤器、磁力心脏助跳器,左、壁中部具有急救箱,其后部具有电源开关。左、右钳形臂封箱分别插入左右壁前端。壳体四角通过螺丝、合页与固定架或固定轮连接。
操作时,将患者抬到急救室仰面放好,系上臀部安全带,如需要胸肺强呼吸,再将其前胸和后背、腹部和腰部均分别通过两组橡胶吸盘吸住,吸盘的机械呼吸与其内部变速箱上的左、右壁椭圆轮上、下工作杆及输氧箱配合。上下两组吸盘固定杆与左右壁椭圆轮上、下工作杆连接,通过变速箱两次变速,以29/分次的张合运动(上下张合共24cm),来助胸肺强呼吸。输氧箱内具有氧气袋和氧气管,开机抢救时将输氧管插进患者鼻孔,当橡胶吸盘扩胸吸气时,输氧箱压力板自动向下压缩12cm进氧,吸盘收胸出气时,输氧箱压力板自动向上回缩12cm停氧出气,往复循环挤压输氧抢救。
急救中的四肢活动通过椭圆轮工作杆带动左、右臂杠杆活动器和左右腿活动板杠杆活动器来完成。脚部活动由脚部活动车来完成。在机械呼吸和活动四肢中,如有大小便排出,可通过设置在底下方左、右两腿活动板中间的排便器来完成。
对危病患者如需前胸和后背实施抡救,可通过心脏助跳器来配合。磁力体外心脏助跳器具有增强加大3-5倍的健康人的心脏跳动音,能辅助和带动垂危病人微弱心脏的跳动,促进心血管的血液循环,避免心血管堵塞,引导病人的微弱心律同健康人的心脏同步。对心脏病的患者辅助治疗,也得到良好的效果。
对抢救猝死或垂危患者时,可根据需要通过该装置中的增温器和呼唤器急速抢救。且增温器可增温至45℃左右,借以补充垂危病人的体温,以防过快僵尸;呼唤器置于左壁上方,备录好录音带,急救戴上耳机反复呼唤,给急救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该装置的左壁外侧具有急救箱、电源开关,其左壁前上方具有点滴架,以备紧急需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价格低廉,具有多功能设施,可随时根据患者需要,选择呼唤机、呼吸盘、压力输氧箱、四肢活动器、磁力心脏助跳器、增温器等功能,给危病患者盈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延长了生命;2、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该机除安装在急救室和病房外,还可安装在救护汔车里,便于现场和途中抡救。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机造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壁、前壁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壁、后壁、底内结构示意图;图4压力输氧箱结构示意图;图5左、右腿杠杆活动器结构示意图;图6脚部活动车结构示意图;图7左右臂杠杆活动器结构示意图;图8吸盘正面结构示意图;图9吸盘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10磁力体外心脏助跳器通音管结构示意图;
图11机体上盖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构造及工作细节。
参照附
图1~11所示。
多功能急救机由左壁9、右壁13、前壁2、后壁11、上盖12、底3、臂封箱1构成长方形壳体,壳体内部是空腔为急救室,带有玻璃板的底前壁2与左、右两壁9和13的前端下部构成门字型空腔,在其空腔内具有长方形压力输氧箱4,左前壁9前上端部具有呼唤器5、磁力心脏助跳器6,左壁9中部具有急救箱8,其后部具有变速箱、电源开关10。左、右钳形臂封箱1分别与左、右壁9和13前端部插接。机壳体四角通过螺丝、合页与固定架7(或固定轮)连接,如
图1所示。
如图2~3所示,机壳体左壁9内的中后端部具有变速箱,变速箱由一次变速轮24、三角带23、二次变速轮20、椭圆工作轮19、椭圆工作轮19上具有椭圆轮上工作杆21和椭圆轮下工作杆15、其工作杆21和15中间的前后端具有两组左壁拉力回程弹簧25。右壁13中间具有右壁椭圆工作轮46,右壁椭圆工作轮46上、下端分别具有椭圆轮上工作杆21、椭圆轮下工作杆15,右壁椭圆工作轮46的外侧通过四根固定螺丝与脚部活动车启动轮47连接;椭圆轮上工作杆21、椭圆轮下工作杆15中间前后端具有两组右壁拉力回程弹簧31。电机22固定在壳体底部左侧的固定台上,通过三角带23传动一次变速轮。电机22通过两组三角带23分别带动一次变速工作轮24、二次变速工作轮20,一、二次变速工作轮24和20通过轴承三角带23连接。左壁椭圆工作轮19通过通心轴36与右壁13内的右壁椭圆工作轮46连接,并固定在壳体底3中心的左、右两侧。二次变速工作轮20的右侧通过四根螺丝固定在左壁椭圆工作轮19上,二次变速工作轮20带动右壁椭圆工作轮46。左、右壁椭圆工作轮19和46上、下端,分别通过左臂拉力弹簧25、右臂拉力弹簧31,与椭圆轮上工作杆21和椭圆轮下工作杆15连接。
二次变速工作轮20以29转/分的速度进行工作,左、右壁椭圆工作轮19和46的旋转启动左、右椭圆轮上、下工作杆21和15,使其变成上、下张合运动,回程靠左、右壁拉力弹簧25、31。
机壳内底3上端部,左右臂封箱的后部具有橡胶吸盘69,如图8~9所示,根据部位及作用分为上、下两组吸盘如腹部上呼吸盘26和胸部上呼吸盘28,均分别通过腹部吸盘调节固定杆27和胸部吸盘调节固定杆29,悬浮固定在左壁9、右壁13的椭圆轮上工作杆21的前上端;如腰部吸盘48和背部吸盘49两组,固定在机底3的中上方,背部吸盘49两组各有四个背部和腰部呼吸盘弹簧32垫底,背部吸盘49、腰部吸盘48的吸盘背部调节固定杆73,穿过机底3的四个孔道,通过腹部吸盘调节固定杆27、胸部吸盘调节固定杆29固定在左、右壁9和13下左右椭圆轮下工作杆15上。
橡胶吸盘69由磁力心脏助跳器吸嘴70、吸盘板71、吸板排气工作阀72、吸板调节固定杆73构成,吸盘板71上的橡胶吸盘69与吸盘调节固定杆73连接。吸盘板71上具有吸嘴70和吸板排气工作阀72,吸嘴70与磁力导管连接。吸盘调节固定杆73又分别与两组左、右壁椭圆轮上、下工作杆21和15连接。电机接通后,通过三角带23传动,通过两次变速以29次/分张合运动,助胸肺强呼吸。前胸和后背均受力张合,不伤害皮肤。
机壳底3前端下部门字型空腔内具有长方型压力输氧箱4,由左右两侧压力板固定杆16、压力板活动道51、四个底部板下弹簧52、弹簧板53、外壁54、四个固定螺丝55构成。左右两侧固定螺丝55四根固定在机底3前端的底背部。压力输氧箱的压力板左、右活动杆16分别固定在左壁9和右壁13内的两根下工作杆15上,压力输氧箱4内具有氧气袋和氧气管,如图4所示。
机壳底3内具有左、右臂杠杆活动器17和18,该活动器17、18均通过合页与底3上方背部吸盘49两侧的左、右臂活动板33、30连接,活动器17、18的左右杠杆固定在变速箱左右椭圆轮下工作杆15上,如图3所示。
左、右臂杠杆活动器17和18由左右拉力弹簧61、左右运动杆固定螺丝孔62、左右活动中心板63、四个中心板固定螺丝孔64构成,其64通过螺丝固定在机底3前下端部压力输氧箱4的后端,如图7所示。
患者两臂运动由左右臂杠杆活动器17和18带动左、右臂活动板33、30运动,活动板33、30均具有安全带50。
机壳底3下方具有左右两腿活动板杠杆活动器39、43,由左右两腿活动板38和安全带45、杠杆活动轴56、57、58、59、固定螺丝孔60构成。杠杆活动轴56、57、58、59通过轴孔和活动轴连接。杠杆活动轴57固定在机底3左、右下端两侧,如图5所示。
左右两腿活动板杠杆活动器39、43通过螺丝固定在机壳底3底部,左、右两腿活动杠杆活动器39、43上端的两个螺丝孔60,分别用两个螺丝固定在左、右椭圆轮上工作杆21上的中下端。
机壳底3下方具有脚部活动车40,置于在机底3下端的两条脚部活动车活动轨道42内。脚部活动车40由二组脚部活动安全带65、四个活动轮66、脚踏板67、底部牵引架68构成,如图6所示。它的运行靠右壁13、右椭圆工作轮46外侧的脚部活动车启动轮47,通过牵引线接在脚部活动车底部牵引架68上。回程靠机底3下端的拉力弹簧,同时也靠左、右腿杠杆活动器39、43的运动力,以29次/分前后35cm的距离滑行。
磁力体外心脏助跳器6由橡胶吸嘴70、磁铁通音管74、磁力导管75构成,如
图10所示。其橡胶吸嘴70固定在胸部吸盘板28、49上,磁力心脏助跳器6与通音管74插式连接,上下两根具有磁饼的磁力导管75,其中一根与胸部吸盘28背部的橡胶吸嘴70连接,另一根与背部吸盘49背面橡胶吸嘴70连接。
开机时橡胶吸嘴70可自动吸在病人的前胸和后背实施抢救。
机壳左壁9前上方具有呼唤器5,后壁11具有红外线增温器41,通过木螺丝固定。底3中间部位具有排便器37、上盖12具有灯管。
上盖12由木框76、玻璃板77、头部玻璃板78、头部框79、合页80、四个支架开关81构成。机体上盖12的木框76、79的四边均用槽卯及木胶组成。上盖玻璃77和头部玻璃78均通过橡胶牙边镶在上盖木框76、79的内口,四根上盖支架合页81上端通过木螺丝固定在木框70、79上下端,通过螺丝固定在机体左、右壁9、13的四条支架合页槽44内。上盖12分头部和下部,中间具有两个合页80连接,可急时开关急救,如
图11所示。
开上盖12时,将上盖12升高65cm,向后壁11探出65cm,将急救人员送入急救室,回关时,四根支架合页81回归左右壁9、13的合页槽44内,盖严机体。
实施例1、冯某65岁,患脑血栓,一天夜里病情突然加重,瞳孔扩散,身体渐凉,心脏仃止跳动。这时,家人立即找来本实用新型中的橡胶吸盘放在患者的前胸和后背,进行机械呼吸。同时,通过其活动器活动四肢,拌有节奏的扩胸和两腿伸缩活动,并通过不断的呼唤,十几分钟后,奇迹出现了,冯某死而复生。
2、王某21岁,因婚姻不幸福上吊自溢,众人将已伸出一半舌头的王某放下来,立即进行急救,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橡胶吸盘和磁力助跳器及配合氧气袋急救,约五分钟左右,王某舌头抽回到嘴里,又通过呼唤器及人们的不断呼叫,大约十分钟左右,王某嘴角流出唾液,人得救了
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医学领域的多功能急救机,其特征是由左壁(9)、右壁(13)、前壁(2)、后壁(11)、上盖(12)、底(3)、臂封箱(1)构成的长方形壳体,壳体内部是空腔为急救室,带有玻璃板的底前壁(2)与左、右两壁(9)和(13)的前端下部构成门字型空腔,在其空腔内具有长方形压力输氧箱(4),左前壁(9)前上端部具有呼唤器(5)、磁力心脏助跳器(6),左壁(9)中部具有急救箱(8),其后部具有变速箱、电源开关(10);左、右钳形臂封箱(1)分别与左、右壁(9)和(13)前端部插接,机壳体四角通过螺丝、合页与固定架7或固定轮连接。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急救机,其特征在于机壳体左壁(9)内的中后端部具有变速箱,变速箱由一次变速轮(24)、三角带(23)、二次变速轮(20)、椭圆工作轮(19),椭圆工作轮(19)上具有椭圆轮上工作杆(21)和椭圆轮下工作杆(15)、其工作杆(21)和(15)中间的前后端具有两组左壁拉力回程弹簧(25);右壁(13)中间具有右壁椭圆工作轮(46),右壁椭圆工作轮(46)上、下端分别具有椭圆轮上工作杆(21)、椭圆轮下工作杆(15),右壁椭圆工作轮(46)外侧通过四根固定螺丝与脚部活动车启动轮(47)连接;椭圆轮上工作杆(21)、椭圆轮下工作杆(15)中间前后端具有两组右壁拉力回程弹簧(31)。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急救机,其特征在于机壳内底(3)上端部,左右臂封箱(1)的后部具有橡胶吸盘(69),分为上、下两组吸盘腹部上呼吸盘(26)和胸部上呼吸盘(28),均分别通过腹部吸盘调节固定杆(27)和胸部吸盘调节固定杆(29),悬浮固定在左壁(9)、右壁(13)的椭圆轮上工作杆(21)的前上端;腰部吸盘(48)和背部吸盘(49),固定在机底(3)的中上方,背部吸盘(49)两组各有四个背部和腰部呼吸盘弹簧(32)垫底。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急救机,其特征在于橡胶吸盘(69)由磁力心脏助跳器吸嘴(70)、吸盘板(71)、吸板排气工作阀(72)、吸板调节固定杆(73)构成,吸盘板(71)上的橡胶吸盘(69)与吸盘调节固定杆(73)连接,吸盘板(71)上具有吸嘴(70)和吸板排气工作阀(72),吸嘴(70)与磁力导管(75)连接,吸盘调节固定杆(73)分别与两组左、右壁椭圆轮上、下工作杆(21)和(15)连接。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急救机,其特征在于机壳底(3)前端下部门字型空腔内具有长方型压力输氧箱(4),由左右两侧压力板固定杆(16)、压力板活动道(51)、四个底部板下弹簧(52)、弹簧板(53)、外壁(54)、四个固定螺丝(55)构成,左右两侧固定螺丝(55)四根固定在机底(3)前端的底背部。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急救机,其特征在于机壳底(3)内具有左、右臂杠杆活动器(17)和(18),该活动器(17)、(18)均通过合页与底(3)上方背部吸盘(49)两侧的左、右臂活动板(33)、(30)连接,活动器(17)、(18)的左右杠杆固定在变速箱左右椭圆轮下工作杆(15)上;左、右臂杠杆活动器(17)、(18)由左右拉力弹簧(61)、左右运动杆固定螺丝孔(62)、左右活动中心板(63)、四个中心板固定螺丝孔(64)构成,其(64)通过螺丝固定在机底(3)前下端部压力输氧箱(4)的后端。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急救机,其特征在于机壳底(3)下方具有左右两腿活动板杠杆活动器(39)、(43),由左右两腿活动板(38)、杠杆活动轴(56)、(57)、(58)、(59)、固定螺丝孔(60)构成;杠杆活动轴(56)、(57)、(58)、(59)通过轴孔和活动轴连接,杠杆活动轴(57)固定在机底(3)左、右下端两侧。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急救机,其特征在于机壳底(3)下方具有脚部活动车(40),置于在机底(3)下端的两条脚部活动车活动轨道(42)内,脚部活动车(40)由二组脚部活动安全带(65)、四个活动轮(66)、脚踏板(67)、底部牵引架(68)构成。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急救机,其特征在于磁力体外心脏助跳器(6)由橡胶吸嘴(70)、磁铁通音管(74)、磁力导管(75)构成,其橡胶吸嘴(70)固定在胸部吸盘板(28)、(49)上,磁力心脏助跳器(6)与通音管(74)插式连接,上下两根具有磁饼的磁力导管(75),其中一根与胸部吸盘(28)背部的橡胶吸嘴(70)连接,另一根与背部吸盘(49)背面橡胶吸嘴(70)连接。
10.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急救机,其特征在于上盖(12)由木框(76)、玻璃板(77)、头部玻璃板(78)、头部框(79)、合页(80)、四个支架开关(81)构成,机体上盖(12)的木框(76)、(79)的四边均用槽卯及木胶组成;上盖玻璃(77)和头部玻璃(78)均通过橡胶牙边镶在上盖木框(76)、(79)的内口,四根上盖支架合页(81)上端通过木螺丝固定在木框(70)、(79)上下端,通过螺丝固定在机体左、右壁(9)、(13)的四条支架合页槽(44)内;上盖(12)分头部和下部,中间具有两个合页(80)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适用于医学领域的多功能急救机,由左壁、右壁、前壁、后壁、上盖、底、臂封箱构成的长方形壳体,壳体内具有急救室,底前壁与左、右两壁和的前端下部构成门字型空腔,其空腔内具有压力输氧箱,左前壁前上端部具有呼吸器、磁力心脏助跳器,左壁中部具有急救箱,其后部具有变速箱、电源开关;左、右钳形臂封箱分别与左、右壁前端部插接,机壳与固定架连接。该设备具有多功能,为急病患者赢得宝贵治疗时间,结构简单,造价低。
文档编号A61M16/00GK2190500SQ9422830
公开日1995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94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1994年4月13日
发明者冯锡午, 张丽华, 刘振方 申请人:冯锡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