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2409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椎体融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适用于腰椎不稳、腰椎滑脱、骨折、椎间盘切除后,行椎体间植骨用。
临床上腰椎骨折、腰椎增生、椎间盘滑脱、骨折等腰椎病症很常见,由于脊神经受压而导致腰腿痛、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目前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后路手术松解、植骨法,即从腰椎后路(后背切口)手术切开,松解被卡压的神经、切除病变椎间盘,尔后取自体附件骨组织移植于椎间,并配以固定棒等硬性固定(暂时性支持固定),以求上下两椎体间骨性愈合(融合)。但由于移植的附件骨易滑脱,融合不牢,部分病人术后出现下腰椎不稳、脊椎再滑脱和医源性椎管狭窄等并发病,有的不得不再次手术,真正达到骨性愈合的愈合率仅占30%。
为了防止移植后的附件骨滑脱和下椎体不稳,增加骨性愈合率,提高远期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适合椎体手术附件骨植骨用的椎体融合器。
融合器选用抗折抗压、对人体无毒无害无不良反应的金属材料制成螺旋形中空金属固定器,并根据下腰椎椎体的横径及矢径的测定数据来确定融合器的大小尺寸。将融合器置入椎间,装入自体骨后既可防止植入骨向椎管移位,又可起支撑固定作用,保持椎间距离,防止下腰椎不稳和椎管狭窄等并发症,待移植骨与椎体骨融合为一体时,便实现骨性愈合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融椎器、融椎器上盖和旋进轴三部分组成。融椎器1是由医用钛合金材料制成的外直径为10~15mm,高度为25~30mm的螺旋形圆筒,其结构如附


图1所示,由2~3条直径为2—2.5mm的合金立柱4作支撑(其力学强度为150~200公斤),上口部立柱上有一与弹性卡相适应的沟曹6。盘绕在立柱4周围上的是同样的钛合金丝5,并与立柱连成一体形成中空螺旋形圆筒状。
融椎器上盖2同样是由钛合金材料制成的圆形盖,上盖2直径与配套的融椎器相适用,上盖连缘上对称设有弹性卡7,通过弹性卡扣入沟曹6内,使上盖2固定在融椎器上。
旋进轴3是由无毒无锈无不良反应的硬金属制成的实心圆柱体,其外径与融椎器内径相适应,在与立柱4对应部设有曹沟9。旋进轴末端为一把手8,与旋进轴连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按腰椎后路手术常规操作,松解被卡压的神经系统,充分暴露椎管及切除部位,在预定植骨部位上下椎体间的左右侧分别用骨钻打孔,并选择合适型号的椎体融合器2套,将融椎体1分别用旋进轴3旋入椎体两侧孔内,尔后将自体骨装入融椎器内,将上盖2的弹性卡7压紧对准融椎器上口的沟曹,盖好后旋紧,术毕。由于椎体融合器的保护和支撑作用,植入的自体骨逐渐通过融椎器周边孔隙与椎体骨融合为一体,形成坚强的椎体植骨融合。
本实用新型经临床试用效果理想,达到原设计目的。

图1为椎体融合器的融椎器部分示意图。其中1—融椎器、4—立柱、5—钛合金丝、6—沟曹。
附图2为椎体融合器的上盖示意图。
其中2—上盖、7—弹性卡。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旋进轴部分示意图。
其中3—旋进轴、8—把手、9—曹沟。
权利要求1.一种由融椎器、上盖和旋进轴组成的椎体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该融合器的融椎器是由2~3条钛合金立柱周围绕以钛合金丝构成螺旋形空心体;配有与其适应的钛合金上盖和硬金属旋进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椎体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该融合器的旋进轴外径与融椎器内径相适应,末端有一金属把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椎体融合器,其特征在于该融合器的融椎器力学强度为150~200公斤。
专利摘要椎体融合器是为临床骨外科治疗腰椎病(腰椎滑脱、骨折、椎间盘突出症等),用于腰椎后路手术椎体间植骨时,起支撑固定作用,防止术后下腰椎不稳、椎管狭窄等并发症。椎体融合器由一钛合金制成的空心融椎器,一钛合金上盖和一硬金属旋进轴组成。使用方便,效果理想。
文档编号A61B17/58GK2223616SQ9423579
公开日1996年4月3日 申请日期1994年11月24日 优先权日1994年11月24日
发明者王仁成, 崔学文, 张喜善 申请人:王仁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