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吸盘式超声治疗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337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负压吸盘式超声治疗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超声医疗仪器技术领域。
现有超声治疗头,由于没有自动固定机构,治疗过程中医生须手持治疗头按压在患者治疗部位,或将声头固定在支架上,由患者自己将治疗部位挨靠在治疗头上,使用很不方便,在治疗过程中医生或患者不能得到解脱。这种无自动固定机构的超声治疗头一般只能同时对一、二处穴位进行治疗。
根据经络理论和中医针炙治疗的特点,针对不同病情选择多个相关穴位同时进行针炙,可比孤立地对一、二个穴位针炙取得更好的疗效。而没有自动固定机构的超声治疗头难于实现对多个相关的穴位同时进行超声治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有超声治疗头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能利用负压将治疗头自动固定于治疗部位的负压吸盘式超声治疗头。



图1给出了负压吸盘式超声治疗头的结构剖示图。
这种负压吸盘式超声治疗头,包括发声谐振板1,壳体2和导线4,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为杯状吸盘,与发声谐振板1相连的导线4穿过杯壁的孔8密封固定,杯底孔6与弹性吸球7连结成一气密性腔体,发声谐振板1以弹性支撑体3固定于杯体内壁上,并使其治疗面处于杯口平面位置。
使用时,将此负压吸盘式超声治疗头的弹性吸球挤压,排出部分空气,将杯口轻按平置于治疗部位,放开弹性吸球,密闭腔体内形成负压,将超声治疗头吸附固定于治疗部位;发声谐振板依靠弹性支撑体的弹力作用,将治疗面紧贴于治疗部位。
采用本实用新型负压吸盘式超声治疗头,可方便地利用负压吸附固定于治疗部位,不仅减轻了医生的操作强度,使医生和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更大的解放,而且将它与多道超声穴位治疗仪配套使用,为医生采用同时对多个穴位实施超声治疗提供了方便,并提高了超声治疗的疗效。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三个实施例。
实施例1杯体2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做成壁厚1.5mm、高12mm、杯口内直径为30mm的园锥状壳体2,杯底孔6的外直径为8mm,在杯底孔6上密封套置直径为40mm的橡胶吸球7;直径17mm、厚1.28mm的园片状发声谐振板1,用PZT发射型压电材料制成,以均匀分布的三只弹簧3固定于杯底壁5(或侧壁)上,使其治疗面处于杯口平面或稍高于杯口平面的位置上。连接发声谐振板1的屏蔽导线4的另一端穿过杯壁孔8与超声穴位治疗仪的输出端相连接,杯壁孔8用密封胶密封,使整个腔体具有气密性。
实施例2杯体2采用聚苯乙烯材料,做成壁厚1.5mm、高8mm、杯口内直径为23mm的园筒状壳体,杯底孔6的内直径为10mm。将规格为30毫升的橡胶洗耳球的尖端处平切去除,使断面处直径也为10mm。将橡胶洗耳球插在杯底孔6内,并用粘合剂密封;直径为15mm、厚为2.12mm的园片状发声谐振板1与杯底壁5之间放置弹性支承物3,它由直径3mm的充气橡皮管粘合成环状构成。弹性支承物与杯底壁5及发声谐振板1之间均采用粘合方式连接。连接发声谐振板1的导线4另一端采用铆钉连接在杯壳上。外引线从杯壳外侧的铆钉上引出,铆钉孔8处密封,使整个腔体具有气密性。
实施例3杯体2采用1.5mm厚的镀镍薄钢板,做成高10mm,杯口内直径为25mm的园锥状壳体,杯底孔6的外直径为10mm;在杯底孔6上密封套置直径为35mm的橡胶吸球7;直径为15mm、厚2.12mm的园片状发声谐振板1与杯底壁5之间放置由泡沫状橡胶构成的条状弹性支承物3,弹性支承物与杯底壁5及发声谐振板1之间均采用粘合方式连接。连接发声谐振板之治疗面的导线直接焊接在杯体2上;连接谐振板另一面的导线采用铆钉连接在杯壳上,但铆钉与杯壳之间采用电绝缘材料隔离。铆钉钉孔8处密封,使整个腔体具有气密性。
权利要求1.一种负压吸盘式超声治疗头,包括发声谐振板、壳体和导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通过杯底孔与弹性吸球连结而成的能产生负压的杯状吸盘,与发声谐振板相连的导线穿过杯壁的孔密封固定,发声谐振板以弹性支撑体固定于杯体内壁上,并使其治疗面处于杯口平面位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负压吸盘式超声治疗头,其特点在于壳体是通过杯底孔与弹性吸球连结而成的能产生负压的杯状吸盘,发声谐振板以弹性支撑体固定于杯体内壁上,使其治疗面处于杯口平面位置。这种治疗头可方便地利用负压吸附固定于治疗部位,减轻了医生操作强度,并可与多道超声穴位治疗仪配套使用,为实施对多个穴位同时进行超声治疗提供了方便。
文档编号A61H23/00GK2203146SQ94248180
公开日1995年7月12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17日
发明者周康源 申请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