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磨牙无缝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3366阅读:2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磨牙无缝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牙科医学中牙修复术,特别是修复磨牙的一种镶复材料制品。
牙科医学中对磨牙的修复,采用一种磨牙无缝冠,其形状为一端封闭的圆柱筒形,用于套在磨牙上作为固位体。现有的磨牙无缝冠,断面呈圆型,套在磨牙上时,其与牙冠外部形态差异过大,当锤造或经压冠机制作成固位体时,出现轴面皱褶和两牙尖间缘的坚硬皱褶。既使采用机械方法平展其皱褶,也容易出现无缝冠的变形,甚至破裂,而导致返工再重新制作;同时,缘的坚硬皱褶也易压伤该处的硬铅阳模,影响固位体的准确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与牙冠外形相适应的形状构造的磨牙无缝冠,以克服现有传统无缝冠在制作固位体时易出现的皱褶减少固位体破裂的机会,提高制作固位体的准确度,使之在戴入口腔后与基牙面及各轴面缘都紧密贴合,减轻异物感,充分发挥其功能,也可减轻因固位体破裂而造成返工重作的劳动。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磨牙无缝冠,由冠顶面部和冠身筒形部组成,其特征是,冠顶面部为椭圆形,冠身筒形部断面为面部延伸的椭圆型;前磨牙(双尖牙)型磨牙无缝冠为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的椭圆形面延伸10毫米高椭圆筒身的无缝冠;磨牙型磨牙无缝冠为椭圆形面延伸10毫米高椭圆筒形冠身的无缝冠。
在口腔内各部位的磨牙无缝冠的椭圆尺寸见下表前磨牙型各部位 颊舌径近远中径高度(mm)上颌第一双尖牙型9.5 7.2 10.0上颌第二双尖牙型9.3 6.7 10.0下颌第一双尖牙型7.9 7.1 10.0下颌第二双尖牙 8.3 7.1 10.0磨牙型各部位 颊舌径 近远中径 高度(mm)上颌第一磨牙型11.810.1 10.0上颌第二磨牙型11.49.6 10.0上颌第三磨牙型11.29.1 10.0下颌第一磨牙型10.511.2 10.0下颌第二磨牙型10.410.7 10.0下颌第三磨牙型10.411.1 10.0本实用新型的制作和使用方法是,将制冠机器的制冠部阳模和阴模按规定的长轴、短轴、套高尺寸分别制成各个部位磨牙需用的10种由阴、阳组成的椭圆形模具,经机械传动使同种对应的阳模向阴模内冲压镍铬合金至阴阳模完全吻合,即制得新型磨牙无缝冠。其冠套高10毫米,厚0.274毫米。
当对磨牙修复时,将磨牙无缝冠套在相应的磨牙上,即可制成固位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新型磨牙无缝冠与牙冠形态相适应,其椭圆型断面适应了前磨牙的近远中径小于颊舌径和下颌后磨牙的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的特点,也适应了上颌后磨牙近远中径小于颊舌径的形态特点;较之传统的无缝冠一律采用面为圆形的筒形为优越;新型磨牙无缝冠较传统的无缝冠提高了制作固位体的准确度,由于其形状与牙冠形态相适应,在制作固位体时,无缝冠的各轴面与硬铅阳模各轴面及面,平缓圆滑相接触,而且牙冠阳模各轴面和面与无缝冠相应的各面均匀贴合,各边缘脊也与之相贴合,在施加压力过程中,避免了传统圆形冠套的皱褶,不会压伤硬铅阳模,使制作完成的固位体能够准确、顺利地戴入牙冠;新型靡牙无缝冠保证了制作完成的固位体具有的合金厚度和强度,传统无缝冠为圆形,在制作固位体时,给无缝冠着力大的突出的轴面或牙尖部位的金属套造成过度锤压或牵拉,而变薄或拉裂,强度下降;而新型磨牙无缝冠的各部位都能适合牙冠模形,避免了过度牵拉,制成的固位体能够保证原有合金强度和厚度。适用于口腔内磨牙的无缝冠。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新型磨牙无缝冠的构造主视图图2是
图1的A-A剖面图由图可见,新型磨牙无缝冠由冠顶面部和冠身筒形部组成,其特征是,冠顶面部1为椭圆形,冠身筒形部2断面为面部延伸的椭圆型。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磨牙无缝冠,由冠顶面部和冠身筒形部组成,其特征是,冠顶面部为椭圆形,冠身筒形部断面为面部延伸的椭圆型;双尖牙型磨牙无缝冠为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的椭圆形面延伸10毫米高椭圆筒身的无缝筒;磨牙型磨牙无缝冠为椭圆形面延伸10毫米椭圆筒形冠身的无缝冠。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磨牙无缝冠,其特征是,冠顶面部为椭圆形,冠身筒形部断面为面部延伸的椭圆形。根据磨牙具体位置确定其椭圆形长轴和短轴的尺寸。优点是克服了传统的圆形无缝冠在制作固位体时冠套易出现的皱褶破损,提高了制作完后固位体的准确度保持冠套合金的强度和厚度,使之戴入口腔后更舒适,充分发挥其功能。由于镶复固定义齿时制作固位体,牙体大部缺损的恢复、矫治牙周病时做固定夹板。
文档编号A61C13/00GK2237423SQ9424811
公开日1996年10月16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20日
发明者郭清林 申请人:郭清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