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螺旋闭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3841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不规则螺旋闭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是一种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器械。
目前,经心导管关闭动脉导管未闭的方法问世已30年,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Porstmann的塞子填塞法和Rashkind的双伞闭合法。但由于这些方法所选用的闭合材料及器械的本身的因素,均有不可避免的严重并发症,例如(1)塞子填塞法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塞子易脱落而导致闭合失败。塞子脱落后可形成体或肺动脉栓塞,需急症外科手术取出。这一方法需建立股动脉--动脉导管--股静脉的全轨道。且需11-14Fr的大口径血管外鞘运送塞子,对病人伤害大,极易造成股动脉撕裂和栓塞;(2)双伞闭合器的最大并发症是术后残余分流,部分病人还可发生机械性溶血,闭合器运送导管复杂且直径大。这两种方法均不适合小年龄组患儿。另外,最近报道了一种为避免上述方法的不足而设计的使用单螺旋钢丝关闭动脉导管未闭于去年应用临床。但是,这种闭合器采用不锈钢丝、单螺旋结构,仅能用于直径在3mm以内的动脉导管未闭,释放后即无法回收,这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在临床的应用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不规则的螺旋闭合器,使它能解决现有治疗方法中所存在的不足,在径心导管关闭动脉导管未闭的治疗中,给病人的伤害小,填塞的成功率高,可适应各个年龄组,闭合器可回收,增加使用安全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闭合器呈螺旋状,其结构为闭合器外层为弹簧(1),弹簧(1)的表面涂保护膜(2),弹簧(1)内装有记忆合金丝(3),在螺旋圈上设置海绵(4)。记忆合金丝(3)的端头栓控制绳(5)。


附图1是本发明拉直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发明常温状态下的形状图,附图3是本发明使用前的运送状态图,附图4是本发明已送入体内固定后的状态图。
对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及使用做详细说明闭合器在常温状态下呈螺旋状,它的外层是弹簧(1),弹簧(1)的表面涂保护膜(2),保护膜(2)采用液体喷涂,一般以Teflon为好,可以减少表面的血栓形成。弹簧(1)内装有记忆合金丝(3),记忆合金丝(3)的端头栓控制绳(5),该记忆合金丝(3)经高温高压制成,它可在4℃左右的冷水中拉成直线,在常温下30秒内即能恢复其设计形状(螺旋状)。螺旋圈上设置海绵(4)的位置,一般以最小的圈为好。最小圈的两侧圈恰好卡住动脉导管未闭处的两端,如图4所示。闭合器使用时,先在4℃左右的冷水中拉直,再将其装入运送鞘(7)内,闭合器的一端与装在运送长鞘(7)内的鞘芯(6)联接,控制绳(5)从长鞘(7)的手柄端拉出。当闭合器经小口径运送长鞘(7)送入动脉导管未闭端以后闭合器可在35℃以上的血液中于30秒内恢复到设计形状(螺旋状)。在运送过程中,如果闭合器不到位,可用控制绳(5)将闭合器从血管内收回到运送长鞘(7)内。
本发明的设计形状、结构及所选用的材料,保证了闭合器易于被送入体内,当闭合器不到位时,可收回,避免了外科手术,对病人的伤害极小。采用本发明闭合器填塞动脉导管未闭的成功率极高。本发明闭合器的适应症广,可适用于各个年龄组,使用的安全性很高,避免了已有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器械的并发症。
权利要求
1.不规则螺旋闭合器,它呈螺旋状,其特征在于闭合器的外层为弹簧(1),弹簧(1)的外表面涂保护膜(2),弹簧(1)内装有记忆合金丝(3),螺旋圈上设置海绵(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规则螺旋闭合器,其特征在于记忆合金丝(3)的端头栓控制绳(5)。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它的技术方案是,闭合器呈螺旋状,其外层为弹簧(1),弹簧(1)的表面涂保护膜(2),弹簧(1)内装有记忆合金丝(3),在螺旋圈上设置海绵(4)。本发明的设计形状、结构及所选用的材料,保证了闭合器易于被送入体内,避免了外科手术,对病人的伤害极小。采用本发明闭合器填塞动脉导管未闭的成功率极高。本发明闭合器的适应症广,可适用于各个年龄组,使用的安全性很高,避免了已有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器械的并发症。
文档编号A61B17/12GK1122683SQ9511219
公开日1996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30日
发明者夏伟, 杨兴季, 王玉玮 申请人: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