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病多功能治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5060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脊椎病多功能治疗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属于医疗器械,主要用于颈椎和腰椎间盘突出的复位及骨质增生、脑血栓后遗症、肩周炎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本实用新型是张福民医师第93222950.6号,名称为“腰间盘复位机”实用新型专利的后续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的脊椎病治疗机,即能施行强力机械腰椎间盘突出的复位治疗,又能施行脊椎的牵引治疗,还可以施行身体穴位的强力指压按摩治疗,以利于疾病的综合治疗和尽快康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腰间盘复位机的基础上,增设牵引装置,即在床面的床头一侧安装一个支架,支架上固定着测力器和牵引钩,在床面的床尾一侧安装一个加力器和牵引钩;测力器可以采用筒式拉力弹簧称,在称钩上连接着衣架式牵引钩;加力器可以采用离合式卷线器,卷线器的出线端连接在衣架式牵引钩上,这样再借助于捆绑带子即可实现脊椎各部位的牵引治疗。
为实现按摩治疗,还进一步增设一套按摩装置,它由夹持器和按摩器组成,即在床面的上方安装一个夹持器,夹持器的高度可随意调整,可以采用开口套筒式结构,由内、外套、调整垫,固定圈和共振弹簧组成,夹持器通过轴套安装在腰间盘复位机的调位器光杠上,也可以悬臂支撑在床面上,按摩器固定在夹持器内,调整好高度后,对准穴位接通电源即可实现按摩。
脊椎病多功能治疗机包括腰间盘复位机和牵引装置组成,组成中还进一步包括按摩装置。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加以详细说明


图1 是脊椎病多功能治疗机结构主视图;图2是左视图;图3是改进后的复位仪结构图;图4和图5是按摩装置结构图。其中床身由床面1、床纵撑2、床腿3、床横撑4和导轨13组成,四连杆升降机构5通过连接板6连接在床面1的下面,可使床面绕铰链15向上支起和落下。调位器呈门式,它由左右支架7、光杠8、支座9、导轮10、拖板11、锁紧螺钉12、导轨13、手轮16、齿轮轴29、齿条30组成,齿条装在床面1的下面,转动手轮16通过齿轮轴29在齿条上的滚动带动拖板11沿床面实现左右移动;复位仪27和按摩装置28可沿光杠8前后移动。
本实用新型对复位仪作了局部改进(见图3),增设了压力传感器36和球面座35,与原有的轴套17、四连杆18、手轮19、杵杆盘21、杵针22、上连接座23、丝杠螺母24、四连杆丝杠25、下连接座26以及与新增设的压力及时间数显箱14(见
图1)可以实现压力的数字显示控制和加压时间的控制。压力传感器36及球面座35置于下连接座26和杵杆盘21中间,由吊挂螺钉20将其连接。
牵引装置(见
图1)由支架31,弹簧测力计32、牵引钩33、离合式卷线器34及捆绑带子组成。
按摩装置(见图4和图5)由轴套17、外套筒37、内套筒38、共振弹簧39、高度调正垫40、紧固圈41及按摩器42和防脱销43组成,按摩器42选用的是台湾产强力指压按摩器;外套筒和内套筒均开有长条口,内套筒的下端是合页式结构,由紧固圈41将按摩器固定住,使用时对准按摩部位,选择调垫40为适合高度后,将防脱销43插入内套筒的长条槽里,接通电源即可进行按摩,按摩时共振弹簧39会上下擅动增加按摩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设计合理、多功能、机械化,操作方便,减轻了医生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治疗效果,不仅可以治疗脊椎病,还可治疗关节炎、肩周炎等多种疾病。
应用脊椎病多功能治疗机,不打针、不吃药、不手术,可实现杵压复位、机械牵引、强力按摩的综合治疗,一机多用,疗效显著,全愈率在90%以上,有效率达98%。
权利要求1.一种脊椎病多功能治疗机,由腰间盘复位机和牵引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牵引装置由支架(31)、弹簧测力计(32)、牵引钩(33)、离合式卷线器(34)及捆绑带子组成,支架安装在床面(1)的床头一侧,卷线器安装其床尾一侧。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病多功能治疗机,其特征在于组成中还进一步包括按摩装置,它由夹持器和按摩器(42)二部分构成,夹持器采用开口套筒式结构,由外套筒(37)、内套筒(38)、共振弹簧(39)、高度调正垫(40)及紧固圈(41)组成,夹持器可通过轴套(17)安装在腰间盘复位机的调位器光杠(8)上。
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椎病多功能治疗机,其特征在于腰间盘复位机增设了压力传感器(36)和压力及时间数显箱(14),压力传感器通过球面座(35)、吊挂螺钉(20)联接在加压器的下连接座(26)及杵杆盘(21)之间。
专利摘要脊椎病多功能治疗机属于医疗器械,主要用于颈椎和腰椎间盘突出、膨隆、疝的复位治疗,以及骨质增生,脑血栓后遗症、肩周炎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它由腰间盘复位机、牵引装置、按摩装置三部分组成,杵压穴位可使间盘突出迅速复位,施行牵引或强力指压按摩可对脊椎病及骨质增生、肩周炎等进行治疗。特点是结构合理、一机多用,不打针,不吃药,不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大大地减轻了医生的劳动强度,特别是压力大小可以通过数显控制。
文档编号A61F5/01GK2215903SQ9520473
公开日1995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1995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1995年3月16日
发明者张韶天, 张韶凯 申请人:张韶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