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构造的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5383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构造的按摩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摩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使其预定部位产生温热效果的改良构造的按摩机。
请参阅


图1所示为传统的按摩机(10),其构造主要不外乎包含有一机座(12),一马达(14)固定于机座(12)上,一传动架(16)固定于机座(12)上并受马达(14)所驱动,且其轴向与马达(14)输出轴的轴向相平行,若干个滚轮(18)枢设于传动架(16)上,其轴向与传动架(16)的轴向平行,且其周缘突出于传动架(16)的周边外。
使用时,传动架(16)受马达(14)所驱动而旋转,各滚轮(18)则在传动架(16)的周边环绕转动,供使用者以其待按摩的特定部位例如脚底等压制于各滚轮(18)其突出于传动架(16)外的外缘部位上,以对该特定部位进行按摩。
然而,按摩机(10)启动后,由于各滚轮(18)是以不断环绕于传动架(16)轴心的方式运动,且各滚轮(18)间又相隔有一段距离,因此,在使用时,各滚轮(18)并无法针对人体的特定部位做持续不断的按摩,而仅能做间歇式的按摩,因而减损了其按摩效果。
再者,一般而言,若能对接受按摩的人体特定部位适当予以提高其皮肤表层的温度,则按摩效果将更为显著,而能直接对该部位进行加温的方式,当然是能由该按摩机(10)所能直接提供为最佳;然而,由于该按摩机(10)其唯一能与人体接触的组件为各滚轮(18),而各滚轮(18)却又呈不断变换其位置的环绕运动状态,因此,制造者无法直接在其上设置适当的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改良构造的按摩机,使其具有可对人体与其接触的部位予以压制,并进行连续不断的回转式按摩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构造的按摩机,使其用以对与人体接触的部位可借由一加热装置予以适当的加热,以提高贴靠于其上的人体预定部位的温度,可提高其受接摩时所获得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良构造的按摩机包括机座、马达及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机座,具有一壳体,一马达固定于该壳体的预定部位上,一配重件以偏心结构方式固定于该马达的输出轴上,一轴承以对应于该配重件的偏心结构方式固定于该马达的输出轴上;一按摩板,具有若干个凸起部设于其外侧端面,并分别相隔预定距离,若干个凸粒分别设于该按摩板的外侧端面以及各该凸起部的表面,一枢接部呈环状而凸设于该按摩板的内侧端面,若干个凹陷部设于该按摩板的下端面,并分别对应于各该凸起部的下方;若干加热装置,分别设有一压制件固定于该凹陷部的下方,一导热薄片或薄膜夹制于该压制件与该按摩板内侧端面之间,一发热源夹制于该压制件与该导热薄片或薄膜之间,其上并连接有电源线;该按摩板设于该机座上方,该马达输出轴上的轴承嵌置于该按摩板内侧端面所设的枢接部内。使用时该按摩板以该马达的输出轴为中心做回转运动,各加热装置在导通电源后,可使该发热源产生热能并经由各导热薄片或薄膜传递至凹陷部的内侧端面,使该按摩板上各凸起部的外侧端面呈温热状态。
由以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包含有一机座,其上设有一马达,一驱动机构以偏心结构方式固定于该马达的输出轴上,一按摩板设于该机座上并受该驱动机构所带动而做回转运动,一加热装置设于该按摩板的预定部位上,其可产生热能,使该按摩板的预定部位发热,以供使用者当以其待按摩的部位贴靠于其上时,除可受该按摩板所推动进行按摩外,同时亦可接受该温度,以增进按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良构造的按摩机,包括一机座,其上设有一马达及固定于输出轴上的轴承,一按摩板设于机座上方并与轴承连接,受马达驱动做回转运动,该按摩板以一体成型结构在其上端面设有个若干个凸起部与凸粒,其下端面设有若干个与各该凸起部下端面对应的凹陷部,若干个加热装置分别设于各凹陷部分中,其各具有固定于按摩板下端面的一压制件及分别介于该压制件与该按摩板下端面间的一导热薄片与一发热源;借此,除使该按摩板可以马达输出轴为中心做回转运动外,更可使发热源产生的热能传递至各凸起部外侧端面而使其呈温热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利用偏心轴方式迫使该按摩板做回转运动,使其可充分与人体接触,可增加按摩的效果,而又利用预设于该按摩板下方的各加热装置,则可使其随该按摩板摆动,同时又可用以对该按摩板的特定部位预以加热,,其构造更为适于实用;又本实新型为同类产品未曾出现过而确属首创,实为一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及实用性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为传统的按摩机沿其马达输出轴轴向方向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沿图2中A—A的剖视图。
请参阅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良构造的按摩机(20),包含有一机座(22),一按摩板(24)设于机座(22)上,若干个加热装置(26)固定于按摩板(24)的预定部位上。
机座(22),具有一壳体(30),一马达(32)固定于壳体(30)内部,其驱动轴(33)凸出于机座(2 2)的上端面外,一配重片(34)以及一轴承(35)分别以对应于驱动轴(33)轴心的结构方式偏心固定于其末端上,四个第一穿孔(36)设于壳体(30)内部的四个角落,并分别贯通于其上、下端面。
按摩板(24),以一体成型方式在其上设有三对凸起部(40)分别呈圆弧形,并由按摩板(24)的上端面向上凸出预定高度,多数个凸粒(42)满布于按摩板(24)与各凸起部(40)的上端面,三对凹陷部(44)分别设于按摩板(24)的下端面,并分别对应于各凸起部(40)的下方,六对凸柱(46)分别设于各凹陷部(44)的下端面,各具有一开口朝下的螺孔(47),一凸环(48)设于按摩板(24)的下端面;四个连接件(49)在按摩板(24)一体成型时即固定于其四角落,其分别具有以其一端埋设于按摩板(24)中的一固定杆(41),一橡胶柱(43)连接于固定杆(41)的另一端,一螺杆(45)连接于橡胶柱(43)的另一端;组合时将按摩板(24)下端面的各螺杆(45)贯穿于机座(22)上对应的各第一穿孔(36),并以四个对应的螺帽(图中未示)予以锁固。
各加热装置(26),分别包含有一压制件(50),呈薄板状,其上端面呈弧形突起状,可贴靠于对应的各凹陷部(44)的下端面,一对第二穿孔(52)贯通于压制件(50)的上、下端面,一凹槽(54)设于其上端面,一发热片(56)大体上以经导电后可产生热能的钛酸钡类陶瓷材料制成,并嵌置于凹槽(54)内,其上并连接有电源线(55),一导热薄片(58)夹制于发热片(56)与按摩板(24)下端面之间;组合时,借由贯穿各第二穿孔(52)以及各螺孔(47)的一对螺丝(53),将压制件(50)固定于对应的一凹陷部(44)的下方。
借由上述各组件的配合,使按摩机(20)启动后,马达(32)可经由嵌置于按摩板(24)下端面所设的凸环(48)内的轴承(35),推动凸环(48)的内壁迫使按摩板(24)以马达驱动轴(33)为轴心做回转运动;而在各加热装置(26)启动后,则逐渐发热的发热片(56)即将热量经由各导热薄片(58)均匀分布于各凹陷部(44)的下端面,使各凸起部(40)用以与人体接触的上端面可产生温热的现象。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构造的按摩机,包括机座、马达及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机座,具有一壳体,一马达固定于该壳体的预定部位上,一配重件以偏心结构方式固定于该马达的输出轴上,一轴承以对应于该配重件的偏心结构方式固定于该马达的输出轴上;一按摩板,具有若干个凸起部设于其外侧端面,并分别相隔预定距离,若干个凸粒分别设于该按摩板的外侧端面以及各该凸起部的表面,一枢接部呈环状而凸设于该按摩板的内侧端面,若干个凹陷部设于该按摩板的下端面,并分别对应于各该凸起部的下方;若干加热装置,分别设有一压制件固定于该凹陷部的下方,一导热薄片或薄膜夹制于该压制件与该按摩板内侧端面之间,一发热源夹制于该压制件与该导热薄片或薄膜之间,其上并连接有电源线;该按摩板设于该机座上方,该马达输出轴上的轴承嵌置于该按摩板内侧端面所设的枢接部内。
专利摘要一种改良构造的按摩机,包含一机座,其上设有马达及固定于输出轴上的轴承,一按摩板设于机座上方并与轴承连接,受马达驱动做回转运动,该按摩板上端面一体成型有若干凸起部与凸粒,下端面设有若干与凸起部下端面对应的凹陷部,若干加热装置分别设于各凹陷部中,其各具有固定于按摩板下端的压制件及分别介于压制件与按摩板下端面间的导热薄片与发热源;借此除使按摩板以马达输出轴为中心做回转运动外,更可使发热源产生的热能传递至各凸起部外侧端面使其呈温热状态。
文档编号A61H39/06GK2231100SQ9521097
公开日1996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1995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1995年6月13日
发明者王志达 申请人:王志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