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道可调节过滤式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6951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三通道可调节过滤式输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三通道可调节过滤式输液器,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主要用于临床输液治疗。
在已有技术中对于手术、危重及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临床上常采用静脉留置针头进行静脉穿刺以达预期的治疗效果。这种操作方法虽有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针头留置的时间长等优点,但由于现有技术中尚无与之配套的输液器,使得上述操作方法存有如下弊端一、在进行静脉注射时,因静脉留置针头末端与输液器乳头连接处距离静脉穿刺点过近,分离二者的连接点时,易造成静脉血液大量、快速的回流,使静脉穿刺点受到血液污染,而且注入的药液没有经过过滤,不符合无菌操作要求;二、在无配伍禁忌,需两路液体同时静脉输液的情况下,因三通管体积大,不易固定,临床应用不便,需另行静脉穿刺,不仅操作繁锁会延误抢救时机,而且还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三、由于每做一次静脉注射都需清洁静脉穿刺点并更换无菌敷料,从而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造价低、操作简便规范、能保证无菌操作、减少病人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确保及时抢救、便于临床输液治疗的三通道可调节过滤式输液器。
根据在一定条件下液体可经两条通道同时向同一管腔流动和正常人中心静脉压为4至12cm水柱这些基本事实,针对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思是在现有的输液器的调节阀与过滤器之间在乳头以上4-12cm处增设一个由腔体帽、腔体和三通管组成的侧壁管腔体,既可防止关闲了调节阀而侧壁管腔体在开放的情况下气体经此管腔进入静脉形成气栓,又可根据病情需要通过此开放的侧壁管腔体与注射器相连,进行静脉注射,从而避免反复多次分离留置针头末端与输液器乳头的连接,还可再连接另一套输液器进行三通道可调节过滤式静脉输液治疗。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的三通道可调节过滤式输液器,是在由从上到下依次装配有插瓶针头、排气管、茂菲氏滴管、输液管、调节阀、过滤器和乳头所组成的公知的输液器的上述的调节阀和过滤器之间且在位于上述的乳头以上与正常人中心静脉压值相等的4-12cm处增设一个由相互连为一体的腔体和与整体相连接的三通管及扣在腔体口上的腔体帽组成的侧壁管腔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合理,克服了现有同类产品所存在的缺点,成本低,便于临床输液治疗,尤其能实现三通道可调节过滤式输液,既可根据病情需要进行静脉注射避免反复多次分离留置针头末端与输液器乳头的连接,减少对静脉穿刺点的污染,保证无菌操作,还可再连接另一套输液器进行三通道可调节过滤式静脉输液治疗,解决了留置针头与三通管不易连接固定的技术难题,避免反复静脉穿刺给病人造成痛苦和给医护人员带来的麻烦,提高了工作效率,利于争取时间抢救危重病人,同时还能节省人力和物力,避免浪费。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之一整体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插瓶针头,2排气管,3茂菲氏滴管,4输液管,6调节阀,6侧壁管腔体,6a腔体帽,6b腔体,6c连接三通管,7过滤器,8乳头。
结合附图和最佳实施例,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进一步简述如下硬塑料质的插瓶针头1其下端依次连接与其相垂直的软塑料质的排除气泡用的排气管2和与针头1内管轴线成一直线上下贯通的壁厚为0.4mm软塑料质的茂菲氏滴管3、输液管4、调节阀5、球形的过滤器7以及乳头8,在上述的调节阀5和过滤器7之间,乳头8以上8cm处有一由连接三通管6c和与之连为一体的腔体6b及可扣在腔体口上的腔体帽(与腔体由遍带连在一起)6a组成的侧壁管腔体6。
作为本实施例的变更1、各构件的原材料和外型尺寸可适当变更;2、侧壁管腔体的设置位置可在乳头8以上4-12cm范围内变动;3、侧壁管腔体既可与注射器连接也可与另一套输液器连接,进行三通道可调节过滤式输液治疗。
权利要求1.一种三通道可调节过滤式输液器,由从上到下依次装配的插瓶针头1、排气管2、茂菲氏滴管3、输液管4、调节阀5、过滤器7和乳头8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输液器在上述的调节阀5和过滤器7之间还装有侧壁管腔体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通管可调节过滤式输液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侧壁管腔体6由相互连为一体的腔体6b和连接三通管6c及扣在腔体口上的腔体帽6a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三通管可调节过滤式输液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的三通管6c的设置位置在上述的乳头8以上4-12cm处。
专利摘要一种三通道可调节过滤式输液器,属医疗器械,用于临床输液治疗。其特征在于该输液器由插瓶针头、排气管、茂菲氏滴管、输液管、调节阀、过滤器和乳头组成的公知的输液器的调节阀和过滤器之间乳头以上4-12cm处再增设一个由腔体及其帽和三通管构成的侧壁管腔体。具有结构合理、造价低、操作简便规范、确保无菌操作、减少病人痛苦、提高工作效率、利于抢救和与注射器或另一套输液器连接进行三通道可调节过滤式静脉输液治疗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M5/14GK2225255SQ9523427
公开日1996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1995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1995年7月11日
发明者戚旻 申请人:戚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