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内固定钢丝导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7004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骨折内固定钢丝导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折患者治疗用医疗器具,特别是一种骨折内固定用钢丝导入器。
目前,对于需用钢板或钢丝内固定的骨折患者,一般采用普通的骨膜剥离器剥离伤口深面和对面的骨膜,采用止血钳盲目环绕骨折处穿出钢丝。骨膜剥离器剥离伤口对面的骨膜时,容易损伤深面的肌肉、血管和神经;环绕骨干穿钢丝也易将对面的肌肉、血管、神经刺伤,或者将血管、神经、肌肉固定于骨胳上,导致术后肢体永久性麻木、瘫痪、甚至坏死。在开放性骨折患者中,也容易损伤深部组织,或者把细菌带入深部组织,引起病症扩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骨折内固定用钢丝导入器,在不损伤肌肉、血管、神经的情况下,把骨折处固定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钢丝导入器由操作柄和导入器主体构成。导入器主体为弧形体,该弧形体弧度大于等于π/4,小于等π,所述导入器主体和操作柄固定在一起。
上述弧形体弧度大于等于π/3、小于等于π更为合适。其中在弧度最大的弧形体中央有导入槽。该导入槽为弧形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①使用安全、有效,缩短了手术时间。②减轻了对肌肉、骨胳和神经的损伤,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面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
所述导入器由操作柄1和导入器主体2构成。操作柄1与导入器主体2为一体的,由不锈钢材料制作。导入器主体2为弧形体,其弧度一般大于等于π/4,小于等于π。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人体股骨干的周长和肱骨干的周长,同时为了便于操作,把导入器主体2设计为两套,每套三个。其中一套的弧形体弧度分别是π/3、2π/3和π,弧长分别为2cm、4cm和6cm,导入器主体2和操作柄1接触点处切线与操作柄1的夹角分别为150度,120度和90度。另一套的设计只有弧长与前套不同,其弧长分别为1.5cm、3cm和4.5cm。导入器主体2宽度为1.5cm,厚度为0.5cm。弧度为π的弧形体内面中央有宽0.2mm、深0.1mm的沟槽,沟槽截面为弧形,使钢丝易穿出。
在临床应用中,首先使用弧度π/3的导入器剥离骨膜,再使用2π/3的导入器,进一步剥离骨膜。最后使用弧度为π的导入器,通过该种导入器中央的沟槽将钢丝穿过,将骨胳断处固定。
权利要求1.一种骨折内固定钢丝导入器,由操作柄和导入器主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器主体为弧形体,该弧形体弧度大于等于π/4,小于等于π,所述操作柄和导入器主体固定在一起。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折内固定钢丝导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体弧度大于等于π/3,小于等于π。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骨折内固定钢丝导入器,其特征在于最大弧度弧形体中央有导入槽。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骨折内固定钢丝导入器,其特征在于导入器主体为弧度π/3、2π/3和π的三种弧形体,其中弧度π的弧形体中央有导入槽。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骨折内固定钢丝导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入槽为弧形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折内固定用钢丝导入器。由操作柄和导入器主体构成,导入器主体为弧形体,操作柄和导入器主体固定为一体。它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易损伤骨折处肌肉、血管、神经,引起肢体病变或并发症的问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适合临床应用的骨折内固定医疗器械。
文档编号A61B17/88GK2255244SQ9523496
公开日1997年6月4日 申请日期1995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1995年10月31日
发明者王江泉, 张玉芳, 李学民 申请人:东营市人民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