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剥离针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57009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剥离针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骨科筋伤手术用的剥离针刀。
目前,一般对于弹响指、桡骨茎突腱鞘炎、髌胫束弯缩性弹响髋等疾病多采用封闭疗法或手术切开等疗法。封闭疗法疗效不好,手术切开疗法病人痛苦,创伤大,不安全因而不易被病人接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不用手术切开即可对患者采取治疗,使治疗手术时间短、疗效高、创伤小、功能恢复快、安全可靠的一种剥离针刀。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刀体,在刀体的一端顶端为弧形刀头,弧形刀头前端部内侧设有锋利的刀刃,在刀体的中部设有刀柄,刀柄为扁状,刀体的另一端为刀杆,在弧形刀头与刀柄之间为刀身。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一般的手术刀改为微型针刀,将传统的手术切开的方法改为针刺穿入,将挛缩粘连的组织剥离切断,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故手术时不用将患处切开,因而使手术时间短,疗效高,创伤小功能恢复快,而且安全可靠,很值得推广使用。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刀体,2-刀刃,3-弧形刀头,4-刀身,5-刀柄,6-刀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不锈钢刀体1构成,在刀体1的一端顶端为弧形刀头3,在弧形刀头3的顶端内侧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处为锋利的刀刃2,在刀体1的中部设有扁状的刀柄5,刀体1的另一端为刀杆6,在弧形刀头3与刀柄5之间为刀身4,刀身4根据不同手术的需要,做成弧形或做成直的。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将本实用新型的刀身4及弧形刀头3用碘酒浸泡半小时,再将患者用适当方法麻醉后,将本实用新型的弧形刀头3顶端的刀刃2经皮肤刺入,将挛缩粘连的组织剥离切断,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由于创伤小,皮肤仅有1毫米大小的针眼,不用缝合,操作时间短,5-6分钟即可完成手术,所以无菌条件要求比较低,可以与肌肉注射相同,仅用碘酒、酒精作局部消毒,因而在治疗弹响指、桡骨茎突腱鞘炎、髌胫束挛缩性弹响髋、臀肌挛缩、股内收肌挛缩和肌性斜颈等疾病时手术时间短、疗效高、创伤小、功能恢复快,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由刀体(1)组成的剥离针刀,其特征在于刀体(1)的一端顶端为弧形刀头(3),在弧形刀头(3)顶端内侧为刀刃(2),在刀体(1)的另一端为刀杆(6),在刀体(1)的中部设有刀柄(5),刀柄(5)与弧形刀头(3)之间为刀身(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剥离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刃(2)设在弧形刀头(3)顶端内侧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三处,所述的刀柄(5)为扁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剥离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身(4)为直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剥离针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刀身(4)为弧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骨科筋伤手术用的剥离针刀,它由刀体构成,在刀体一端顶端为弧形刀头,弧形刀头顶端内侧为刀刃,刀体的另一端为刀杆,其中间为刀柄,在刀柄与弧形刀头之间为刀身,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手术切开的方法改为针刺穿入,将挛缩粘连的组织剥离切断,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治疗弹响指、桡骨茎突腱鞘炎、髌胫束挛缩性弹响髋、臀肌挛缩、股内收肌挛缩和肌性斜颈等疾病时,手术时间短,疗效高、创伤小、功能恢复快,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A61B17/00GK2245431SQ95235048
公开日1997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16日
发明者高玉山, 王鹏云, 王鹏池, 张俊忠, 崔晓华 申请人:高玉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