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胃同治法治疗胸痹病新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7480阅读:7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心胃同治法治疗胸痹病新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品技术领域,是一种心胃同治法治疗胸痹病新药。
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心痛”等病范畴。目前西医对该病尚无特效药物,一般采用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风险大,费用高。中医理论认为该病是“本虚标实”。但以何脏亏虚为主、则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心阳虚所致,有的主肾虚心痛说、有的从脾气虚论治。根据以上中医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药物相配合治疗,尤以活血化瘀为主要疗法。但是目前各种中医中药,因其理论基础的不明确、对胸痹病的本标辩证不彻底,所提供的中药治疗效果普遍不明显,药效不持久,毒副作用大,易伤脾胃。
以风湿性心脏病为例现代医学认为风心病是由于风湿热引起的心脏损害,特别是心瓣膜的损害而出现的心脏疾患。风心病的发展可分为活动期的心脏炎和非活动期的慢性风心病。慢性风心病是指风湿性心脏炎停止后,从发炎、损害、愈合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心脏病变,特别是瓣膜病变,尤其是二尘瓣损害最为常见。临床上以气短、心悸、浮肿、咳嗽、咯血为主要症状。在治疗方面,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内科治疗以抗风湿、抗菌、强心为主。常用阿斯匹林、青霉素等,心功不全或有房颤者,常用地高辛片。
中医治疗风心病常以祛风利湿、强心补气、通络化瘀为主。至今仍无固定方药或中成药。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辩证“心胃循环”,推出“心胃同治”新疗法的基础上,提供一种治疗胸痹病新药,该药应当治疗效果明显,药效持久,毒副作用小,强胃健脾。
本发明心胃同治法治疗胸痹病新药,是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按中药配伍原则提出的。在生理上,心胃之间有胃大络贯通,足太阳脾经通胃入心,心-—胃(脾)之间构成经络通道,形成心胃循环。在病理情况下,心—胃(脾)相互影响,形成心胃同病的病理特点。这种分析附合中医的基础理论,内径云“脾足太阳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是隔,注心中”“食气入胃,浊气归心”“足阳明之正……属胃散于脾,上通于心”。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提出“治心先治胃,胃通心必通”的治疗原则,形成“心胃同治”新疗法,该疗法可提供如下新药(配比采用重量份)陈小麦5-40 茯苓15-45 炒内金10-45太子参1-45川芎5-25制半夏5-25 水牛角5-25由于本发明是在开创性理论基础上提供的,对众多例以上病人治疗发现,该药对高血压者无降低作用,对低血压者有轻度升压,对高血脂症有降血脂作用。同以往中医治疗胸痹病药物相比,该药是纯中药制品,具有治心补气,利湿消肿,化瘀开胃安神化痰功效,药效持久,无毒副作用,疗效明显等优点。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心胃同治法治疗胸痹病新药由以下药物组成,配比采用重量份陈小麦5-40 茯苓15-45 炒内金10-45太子参10-45川芎1-25 制半夏5-25 水牛角5-25进一步配方为陈小麦25-35 茯苓18-35 炒内金20-35太子参20-35川芎3-20 制半夏5-20 水牛角10-20优选的配方为陈小麦30 茯苓30炒内金30 太子参30川芎15 制半夏15 水牛角15为了增强疗效,并适应不同症状,以上配方可增加以下配比北沙参10-20寸麦冬10-20沙枳实10-20陈小麦配茯苓有强心补气,利湿消肿作用,陈小麦配内金可调补胃气,化瘀血,输道心胃循环,茯苓配川芎痰瘀同消,改变瓣膜粗糙肿胀状态,改善心、肺、胃水肿、瘀血,水牛角清火降压,可防治心动过速及房颤。
该药若为汤剂,可以丝瓜为引。
该药可以为汤剂,也可以按常规制剂方法制成丸剂、片剂或散剂。
主要参考文献1、《实用心脏病学》上海科技出版社1992年出版2、《实用内科学》第九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863、《心脏病》上海科技出版社19824、《瓣膜性心脏病的诊治进展》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1989,520,1990,643,
权利要求
1.一种心胃同治法治疗胸痹病新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配方组成,配比采用重量份陈小麦5-40 茯苓15-45炒内金10-45太子参10-45川芎1-25制半夏5-25 水牛角5-2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配方配比如下陈小麦25-35 茯苓18-35 炒内金20-35太子参20-35川芎3-20 制半夏5-20 水牛角10-2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其特征在于配方采用以下方案陈小麦30 茯苓30炒内金30 太子参30川芎15 制半夏15 水牛角15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其特征在于配方中可增加以下药物,配比采用重量份北沙参10-20 寸麦冬10-20 沙枳实10-20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药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心胃同治法,治疗胸痹病新药,它的主要特点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基础上,提出心胃循环,治心先治胃、胃通心必通的治疗原则,并在该治疗原则下提供了以陈小麦、茯苓、炒内金、太子参、川芎、制半夏、水牛角为主要原料配制的一种新药,该药与现有治疗胸痹病新药相比,具有强心补气,利湿消肿、化瘀开胃,安神化痰功效,药效持久,无毒副作用,疗效明显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K35/37GK1169294SQ96108319
公开日1998年1月7日 申请日期1996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1996年6月20日
发明者袁宝庭 申请人:袁宝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