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药在制备抗菌消炎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8284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草药在制备抗菌消炎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草药的新用途,确切地说是一种草药在制备抗菌消炎药物中的应用。
人体受到致病的细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等感染后多发生炎症,抗菌消炎是最普遍、最常见的临床实践。目前临床应用的抗菌素品种繁多,而且还在不断推陈出新。这是因为即使是同一感染菌种,首选的和供选择的抗菌素往往有若干种甚至十多种。而致病的菌种已被确认的却有近百种。抗菌素大多有毒副作用,若长时间使用,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会引起病原微生物产生抗性甚至变异,使其疗效降低甚至失去疗效。研究开发一个新的抗菌素其周期之长,费用之高是一般企业难以承受的。
本发明通过开发一种草药资源,旨在为广大贫民百姓提供一种药源分布广,价格低兼可替代大部分抗菌素且无毒副作用的家庭必备常用药。
臭藜藿是藜科藜属中一种一年生直立分支草本植物,高80~100厘米,茎有纵槽纹,被腺毛,揉之有令人不快的臭味。味辛微苦。其茎叶入药,民间用来驱蛔虫、蛲虫和钩虫。
本发明经十多年实践,用于抗菌消炎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应用的方法是取其茎叶煎煮后饮其汁。简单的制备方法就是取其茎叶洗净后切碎(鲜品),加适量水煎煮15~20分钟后分离,取其液汁即是抗菌消炎药。工业制备可以加工成散剂或冲剂。散剂简单,取其茎叶洗净后干燥,然后粉碎、包装即得,但服用时仍需煎煮。冲剂饮服方便。加工以水为溶剂,萃取后分离得到萃取液,经减压蒸馏后得到浸膏,浸膏同辅料和糖混合后干燥得到冲剂。
本发明通过十多年临床实践证明,此药清热解表、抗菌谱广,此外还有极强地活血化瘀功能。用于风寒感冒发烧、多发性浓肿、骨髓炎、鼻炎、牙龈浓肿、痢疾、肋间神经痛、火流腿、跌打红肿等多种常见病的治疗。疗效快捷,对感冒初发一剂见效,其他疾患一般一个疗程内即可治愈。且无毒副作用,对细菌也不会产生耐药性。十多年的临床实践无一例因毒副作用引起后果。
臭藜藿在我国南北各省均有分布,村落附近的旷地、田野低湿的场所,尤喜生于瓦砾地混有腐草或垃圾的地方,无论何种土壤均可丛生,表土有适当自然肥即易繁茂,每年6~11月均可收采其嫩茎、叶及含花的枝茎。药源丰富,价格低廉,加工方便,可作为家庭常备药物,以替代西药多种抗菌素。
实施例
1、散剂采集臭藜藿茎和叶洗净后干燥,粉碎过20目筛,即得散剂后包装。每袋50克。每天早晚各煎服一剂,五天为一疗程。儿童每剂一袋,成人或病重体壮者每剂2~3袋。
2、冲剂采集臭藜藿茎和叶,洗净后切碎,干品则粉碎。投入釜中加3~5倍量的水,加热回流萃取半小时,过滤,渣弃去。滤液再减压蒸馏脱去水份得到浸膏。最后按药典规定的方法同辅料、糖一起加工成冲剂后包装。每袋含50克干品的提取物。每天早晚各服一剂,开水冲服,五天为一疗程。儿童每剂一袋,成人或病重体壮者每剂2~3袋。
权利要求
1.一种草药在制备抗菌消炎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取臭藜藿茎和叶加工成散剂或冲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药在制备抗菌消炎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取臭藜藿茎和叶洗净后干燥,粉碎过20目筛即得散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草药在制备抗菌消炎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取臭藜藿茎和叶,加3~5倍的水回流萃取半小时,分离,萃取液经减压蒸馏后得到浸膏,该浸膏与辅料、糖一起加工成冲剂。
全文摘要
一种草药在制备抗菌消炎药物中的应用,取一年生草本臭藜藿茎和叶加工成散剂或冲剂。本发明可用于风寒感冒发烧、多发性浓肿、骨髓炎、鼻炎、牙龈浓肿、痢疾、肋间神经痛、火流腿、跌打红肿等多种常见病的治疗。感冒发热一剂见效,其他疾患一个疗程内即可治愈。无毒副作用。药源丰富、价格低廉,加工方便,可替代多种抗菌素,实属家庭常备药物。
文档编号A61K9/14GK1181261SQ9612120
公开日1998年5月13日 申请日期1996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1日
发明者司长云 申请人:司长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