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双腔气囊引流管的胸腔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0897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有双腔气囊引流管的胸腔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气胸用引流装置。
目前在医疗临床中对开放性气胸和张力性气胸的处理方法上,出现了一种套管置入治疗法,套管置入治疗法较以前的切开置管法,具有创伤小、不易感染、疗程短等优点。套管置入法就是通过带有针蕊的套管穿刺后,经套管将引流管置入,固定引流管即可。但目前使用的引流管为普通引流管,在使用中有如下缺点1、不易固定,易滑出或滑入;2、引流管进入胸腔过长,肺脏扩张时易刺伤肺脏,不易于液体体位引流,胸腔内的液体引流不彻底;3、引流管进入胸腔后,胸腔内的气体易通过入口进入皮下,造成皮下气肿,严重影响病人呼吸、循环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治疗气胸的引流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引流管不易固定,进入胸腔较长,易刺伤肺,不易于液体体位引流,易造成皮下气肿等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包括引流瓶,与引流瓶连通的引流管,与引流管配套使用的带有针蕊的套管,引流管为一双腔管,包括主、副腔,引流管的前端设气囊,主腔为一通腔,其后端与引流瓶连通,副腔的后端设一控制阀,副腔的前端与气囊连通。
为便于对病人的治疗观察及病人活动,可在引流瓶与引流管之间加设开关和后引流管,后引流管接入引流瓶,开关后端接后引流管,前端接引流管主腔。
副腔后端所设的控制阀可为一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适于对开放性气胸和张力性气胸的治疗,不仅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等优点,而且在治疗中,引流管易固定,引流管进入胸腔较短,不易刺伤肺,易于液体体位引流,可避免皮下气肿。
附图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附图,图中1为引流瓶,后引流管2接入引流瓶1中,开关3的后端接后引流管2,前端接引流管,与引流管配套使用的套管8中带有针蕊9,引流管为一双腔管,包括主腔4、副腔5,引流管的前端设有气囊7,主腔4为一通腔,主腔4的后端接开关3,副腔5的后端设有控制阀6,控制阀6为一单向阀,副腔5的前端与气囊7连通。
使用时,先通过针蕊套管引入引流管,引流管至胸腔内约3-4厘米,通过单向阀、副腔向气囊注入无菌水或空气,使引流管前端气囊膨胀形成一盘状气囊,向外牵拉引流管使气囊紧贴胸壁,压迫于胸壁内口处,这样引流管既可固定防止滑脱,又因进入胸腔较少且紧压于胸壁内口处,可防止刺伤肺脏,易于液体体位引流,避免皮下气肿。治疗中如病人需观察或活动,可关闭开关取下引流瓶。治疗结束,只需将气囊内气体或液体放出,按压入口处便能顺利拨出引流管。
权利要求1.一种带有双腔气囊引流管的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1),与引流瓶(1)连通的引流管,与引流管配套使用的带有针蕊(9)的套管(8),其特征在于引流管为一双腔管,包括主腔(4)、副腔(5),引流管的前端设有气囊(7),主腔(4)为一通腔,其后端与引流瓶连通,副腔(5)后端设有一控制阀(6),副腔的前端与气囊(7)连通。
2.据权利要求1规定的带有双腔气囊引流管的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引流瓶(1)与引流管之间加设有后引流管(2)和开关(3),后引流管(2)接入引流瓶(1)中,开关(3)的后端接后引流管(2),前端接引流管的主腔(4)。
3.据权利要求1或2规定的带有双腔气囊引流管的胸腔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控制阀(6)可为单向阀。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治疗气胸用的带有双腔气囊引流管的胸腔引流装置,包括引流瓶,与引流瓶连通的引流管,引流管为一带气囊的双腔管,包括主腔、副腔,其主腔为一通腔,主腔与引流瓶连通,副腔的后端设有控制阀,副腔的前端与设于引流管前端的气囊连通。本实用新型治疗气胸不仅具有创伤小、疗程短等优点,而且还具有使用中易固定,不易刺伤肺脏,易于液体体位引流,避免皮下气肿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M1/04GK2250763SQ9622776
公开日1997年4月2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19日
发明者时建华, 徐大勇, 侯清奎, 李详明 申请人:时建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