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在哺乳动物眼睛的晶状体被膜上形成小切口的装置与方法

文档序号:1063562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用于在哺乳动物眼睛的晶状体被膜上形成小切口的装置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医用装置,并特别地涉及一种电外科装置,该装置可用以在眼睛的晶状体被膜上形成相对较小(例如,1-2mm)的切口。
在老龄人口中白内障已成为视力减损和失明的一个最普遍的原因。当前外科手术是使因白内障导致视力减损或失明的患者恢复视力的最好的办法。
传统的白内障外科手术需要将受白内障-侵袭的晶状体整个地通过在眼睛的晶状体被膜的前面形成的7-10mm的切口取出。在受白内障侵袭的晶状体通过该7-10mm的切口取出后,接着由该7-10mm的切口插入一个假体晶状体(例如,一个由生物配伍的聚合物形成的透明的晶状体)并置入该晶状体被膜以作为已被取出的受白内障-侵袭的晶状体的替代物。业已证明这种经典的白内障切除方法在恢复视力方面是成功的,但由于在晶状体被膜上形成的较大的7-10mm的切口常伴随产生手术后的并发症。
新近,另外一种称作晶状体乳化术的外科方法被开发用以切除受白内障-侵袭的晶状体。在这种晶状体乳化术的方法中,一个超声振动探头通过在晶状体被膜上形成的切口插入其中。然后该超声振动乳化探头在全范围内进行扰动以达到受白内障-侵袭的晶状体完全乳化。被乳化的晶状体物质接着由晶状体被膜中被抽吸出来。其后,将所需的假体的晶状体替代物插入晶状体被膜中。尽管晶状体乳化术探头的直径可能相对较小,但一般仍需要使用长度为2.5-6.0mm的被膜切口,以使探头能够全面充分地扰动以达到完全的乳化并将晶状体物质取走。再有,经常需要将晶状体乳化术探头插入时所使用的被膜切口扩大到通常的7-10mm的大小以便随后将一个预制的假体的晶状体置入晶状体被膜内。
由于晶状体切除/置换技术的切实的发展,这种在晶状体被膜前面形成相对较大的切口以使假体的晶状体替代物通过并进入晶状体被膜的需求将很快地被排除。例如,如在此项技术和/或最近正在开发的技术中所熟知的,某些可注入的晶状体置换材料可以通过一个针或管状套管进入晶状体被膜的前部。由于这些可注入的晶状体置换材料可以通过一个相对较小的切口进入晶状体被膜,这些可注入的晶状体置换材料的出现消除了在晶状体被膜上造成大的切口以使假体的晶状体进入晶状体被膜的需要。
再有,某些可旋转的晶状体切除装置,诸如在美国专利No.5,437,678(Sorensen)以及美国专利申请序列No.08/421,421,和08/658,846中所描述的,可以通过小切口(例如,小于3mm)进入晶状体被膜,并可在晶状体复位和切除的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从而避免了形成任何大的(例如,大于3mm)被膜切口的一切需要。
鉴于现代可注入晶状体置换材料和可旋转的晶状体切除装置的发展,其可以通过晶状体被膜上相对较小的切口插入和运作,从而使现在通过晶状体被膜前面的一个小(例如,小于3mm)切口进行全部的白内障切除和假体的晶状体置换,同时使晶状体被膜前面的其余部分保持完整和不再切开成为可能。无论如何,由于穿刺时晶状体被膜物质的被撕开或“蔓延”的趋势,在晶状体被膜前面造成一个小(例如,小于3mm)切口的操作还是存在问题的。
因此,现在需要有一种能够在眼睛晶状体被膜前面稳定地造成小(例如,小于3mm)切口的新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在哺乳动物眼睛的晶状体被膜前面形成小(例如,小于3mm)切口的电外科装置和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外科探头装置,该装置通常包括a)一个细长的探头,探头具有一个近端,一个远端和在其间伸出的纵轴,和,b)一个位于所说的细长探头远端的环形电极头,所说的环形电极头具有一个晶状体被膜接触面,该接触面基本上可随意地位于一个与探头纵轴不平行的平面内,所说的探头从而可放入眼睛以使该环形电极头的晶状体被膜接触面与晶状体被膜相接触,因此通过环形电极头的电流将在晶状体被膜上造成一个切口。
还是根据本发明,如上所简述的探头装置可以是单极的或双极的型式。如果装置是单极类型的,需要有一个第二电极(例如,一个片状电极)连接在或置于充分接近地电连接于患者的身体以接通电路或在装置的电极头和第二电极之间接通电路。另一方面,如果装置是双极类型的,第二电极将形成于或连接在探头的主体上,而不需要在外部连接的第二电极。
更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外科系统用以在哺乳动物眼睛的晶状体被膜上形成小(例如,小于3mm)切口,所说的系统包括一个具有上述特性的电外科探头装置,进一步与以下装置相连接一个大小和形状适宜于人手把握的机头,所说的机头具有一个远端和一个近端;一个与机头连接着的电信号发生装置;一个通/断开关用以开启和关闭由电信号发生装置至机头的电流;用以将机头的远端连接到所说的探头装置的近端的连接装置并接通由机头到探头的环形电极头的所说的电流。
更进一步地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以在眼睛的晶状体被膜上形成一个切口的方法,所说的方法通常包括的步骤为a)提供一个电外科探头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带有一个近端,一个远端的细长的探头,和一个在其远端细长的电极头;b)将探头放入眼睛以使电极头与眼睛的晶状体被膜相接触;c)接通通过探头到电极头的电流,所说的电流应足够大以便在所说的电极头与晶状体被膜相接触的位置处在所说的晶状体被膜上形成一个切口。
在阅读并理解了以下的描述和附图的基础上,对于那些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来讲,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和优点将是很清楚的。


图1为一个透视图,表示正在操作地放入人眼睛的本发明的一个电外科探头装置。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一个系统的透视图,该系统包括a)一个电信号发生装置,b)一个机头,c)一个连接在机头远端的电外科探头装置。
图2a为一个连接组件的部分透视图,该连接组件在图2所示的机头的远端形成。
图3为本发明的电外科探头装置的单极实施例的背面透视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单极电外科探头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5为下部管段的透视图,其中切除一个凹槽以形成用于本发明的电外科探头装置的一个环形电极头。
图5a为图5所示的由带凹槽的下部管段所形成的环形电极头的透视图。
图6为图3-4所示的单极实施例的局部切开的透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电外科探头装置第一个双极实施例的局部切开的透视图。
图8为通过图7中的线8-8的横剖面图。
图9为本发明的电外科探头装置第二个(另一个)双极实施例的纵剖面视图。
图10为通过图9中的线10-10的横剖面图。
图11a-11c为动力与时间的图形显示,表示用于本发明的装置与系统的电波形式和动力水平变化情况。
以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的目的仅在于说明和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无论如何意图不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参照附图,提供了一种可用于在眼睛的晶状体被膜LC前面形成小切口(例如,小于3mm)的电外科探头装置10。通常,电外科探头装置10包括一个近端的连接/接触套筒12,套筒带有一个由其向远端延伸的细长的探头部件14,和一个连接在细长的探头部分14远端的环形电极头16。该环形电极头16是以相对于细长的探头部分14的纵轴LA成一个角度进行配置的。
图1表示一个优选的方法,用该方法本发明的电外科探头装置10为在眼睛E的晶状体被膜LC的前面形成一个小(例如,小于3mm)切口可放入眼睛E。由图1可以看到晶状体被膜LC是悬挂在眼睛E内,位于前室AC和角膜C之后。晶状体被膜LC通过眼睛的各种锚定结构保持在其正常的解剖位置上,这些结构包括位于眼睛E的虹膜I的后面的悬挂韧带SL。在操作时,在角膜C上造成一个小切口,装置10的细长探头部分14通过该切口插入,并通过眼睛E的前室AC向前直到环形电极头14和晶状体被膜LC的前面相接触。其后,电流通过该环形电极头16从而使头16穿入晶状体被膜LC,于是形成一个环形的切口,切口与环形电极头16具有大致相同的大小和形状。
当环形电极头16以电外科手术穿透晶状体被膜LC时,热量将烧灼或溶化晶状体被膜LC上环绕由电极头16形成切口的周边部分,从而使该切口的边缘得到增强或加劲。切口周边的这种增强或加劲,可防止或制止在白内障切除和/或晶状体置入器械通过切口时,切口随之发生的撕开,不希望产生的扩大或张拉。
参照图2-2a,本发明的电外科探头装置10的结构和形状可做成可用于通常在眼外科使用的一种电烧灼系统的附件。这种电烧灼系统通常包括一个机头18,一个电信号发生器20和一个诸如脚踏板22的通/断开关。
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如图2-2a所示类型的电烧灼系统为可由EllmanInternational,Inc.,1135RailroadAvenue,Hewlet,NewYork11557买到的型号为FFPF的SurgitronTM。
在图2-2a所示的实施例中,一个连接组件24形成于机头18的远端,以便以一个电接触器连接到本发明的电外科探头装置10上。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包括一个通常为柱形的向远端延伸的接线柱26,该柱被一个内刻螺纹可旋转的鲁尔-锁套管24所包围。该接线柱可插入一个在探头装置10的近端形成的接受的接触孔,于是鲁尔-锁套管将探头装置10啮合并锁定在机头18上,从而使机头18的接线柱26以紧固的电接触与探头装置10卡紧。
应该了解以上一般描述的电外科探头装置10可以具体地制成单极的或双极的实施例,如以下所全面描述的ⅰ.单极实施例图3-6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单极的电外科探头装置10a,该装置可与图2-2a所示类型的一种电烧灼系统联合使用。
如图3-6所示,单极电外科探头装置10a的结构使环形电极头16a成为探头装置10a主体上存在的唯一电极。一个第二电极,诸如一个片状电极(未示出),必须单独地连接在或放入患者身体的近处以使一个电路或电容性耦合在环形电极头16a和这种外部-设置的第二电极(未示出)之间接通。
如所示,单极探头装置10a的近端套节12a包括一个导电的通常为柱形的套筒30,套筒带有一个在其周围形成的鲁尔-锁法兰32。一个由聚氯乙烯(PVC)或其它适合的塑料制成的绝缘外套34可以围绕柱形套筒30外表面形成,但不能影响鲁尔-锁法兰32与机头连接组件24的可旋转套节28的内部螺旋的啮合。
单极探头装置10a的远端-延伸的探头部分14a可以包括一个刚性的基管36,该基管与分块-锥形近端套筒30相连并由此伸向远端,如图所示。一个第一下部管部件38插入基管36的远端部分,并由此沿纵向延伸,如图所示。一个第二下部管部件40插入第一下部管部件38的远端部分,并由此向远端延伸,如图所示。环形电极头16a在该第二下部管部件40的远端形成。
在图5和5a中描述了一种用以在第二下部管部件40的远端形成环形电极头的方法。参照图5-5a,第二下部管部件40绝缘一个由其上切除的凹槽42。该凹槽42的形状应使其远端的边缘与第二下部管部件40的纵轴LA垂直,且其近边是曲线的或相对于该纵轴LA成锐角。这导致在第二下部管部件40的远端形成一个基本上成柱形的环,该环由第二下部管部件40的剩余部分44连接到位于凹槽42近端的第二下部管部件40的近端部分。
形成于第二下部管部件40的远端的柱形环的远端面DS开始位于与纵轴LA垂直的平面内。无论如何,剩余部分44在偏离纵轴LA的方向被弯曲从而使得在第二下部管部件40远端的环形部件远端面的平面P相对于纵轴LA形成一个内角A。另外,电导线54焊接在或固定在第二下部管部件40的内侧。
当组装时,示如图5a的准备好的第二下部管部件的近端插入第一下部管部件38的孔的远端,并在这里被固定。同样地,第一下部管部件38固定在基管36上,反过来基管又固定在分块-锥形近端的套筒30上。下部管部件38,基管36和分块-锥形近端套筒30的这种直接地固定可充分地提供可靠的电接触和其间的导电性。无论如何,如果在这些部件彼此间的直接连接未能达到其间的可靠的电接触和导电性时,一个附加的电导线54可以电连接在下部管部件38,基管36和/或近端套筒30的任何一个或全部上,以便于其间的电传导。
探头装置10a的环形电极头16a的远端面DS的角度A可以是不同的,它取决于预计的电外科探头装置10a在眼睛E中的定位。通常地,其所需要的电外科探头装置10a的位置与图1所示的方式相同。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使环形电极头16a的远端面DS形成一个不小于90°的内角并且通常地在90°-150°的范围内。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一个第一绝缘外套50用热装-冷缩或其它方式紧固在第二下部管部件40的近端部分和第一下部管部件38的远端部分。该绝缘外套50有助于将第一38和第二40下部管部件紧固地连接在一起并且还可在其上提供一个绝缘的外套。一个第二绝缘外套52随后在围绕第一绝缘外套50的近端和基管36形成。
单极电外科探头10a通过将连接组件24的接线柱26插入近端套筒30中连接在如图2-2a所示的电烧灼系统的连接组件24上,从而使接线柱26的外表面直接地紧靠着与分块-锥形套筒30a的内表面相接触。于是,可旋转的套管24旋转着前进使旋转套管34的内螺旋与近端套筒30的鲁尔-锁法兰32a相啮合。在这种情况下,由电信号发生器20发出的电流将经过机头18,由接线柱26到探头装置10a的套筒30a。这一电流随后由套筒30通过第一38和第二40下部管部件的导电壁和/或通过电导线54。接着电流将由环形电极头16a到第二电极(未示出),该电极已经连接在或放入患者身体的近处以接通电路或形成所需的电容性耦合。
ⅱ.双极实施例图7-8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双极电外科探头10b的第一个实施例,图9-10表示另一个双极电外科探头10c,该探头的结构与(和拥有许多共同的结构特性与)图3-6所示的和以上所述的单极实施例的结构基本上相同。
参照图7-8,本发明的这一双极探头装置10b包括一个细长的探头部分14b,该部分由一个内管状电极部件60,一个外管状电极部件62和一个位于其间的管状绝缘套筒64。内管状电极部件60,外管状电极部件62和绝缘管状套筒64是环绕一个公共的纵轴LA共轴配置的。内管状电极60的远端形成环状电极头16b。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该环状电极头16b是由切割内管状电极60的远端使其远端面垂直于纵轴LA(即,90°角)而形成的。应该了解,无论如何,内管状电极60,外管状电极62和/或置于其间的套筒64的远端可以相对于纵轴LA以不同的角度进行切割,从而提供不同角度位置的环形电极头16b。同样地,外管状电极62以及绝缘套筒64的远端可以是沿轴向彼此隔开和彼此紧固的从而使内管状电极60,绝缘套筒64和外管状电极62相应的远端形成这种角度。
在图7-8中所示的该第一个双极探头10b的细长探头部分15b与一个近端套节(未示出)相连接并由此向远端延伸,该近端套节可以基本上和此前所述的相应于单极探头装置10a的近端套节12a相似。无论如何,在该实施例中,只有内管状电极60电连接于近端套节上,而外管状电极62通过单独电连接于信号发生装置20单独地进行连接,从而接通该实施例所需的双极电路。
如图7所示,外管状电极62可以在内管状电极60的远端沿近端方向隔开一定距离处终止。还有,伸出于外管状电极远端之外的管状绝缘套筒64的远端部分可以如图7所示的方式削尖。在这种情况下,当此双极探头装置10b插入眼睛中,内管状电极60的远端位于与晶状体被膜LC相接触的位置上。于是,在通电后,电流将在内管状电极60的远端(它形成了环形电极头16b)和相邻的外管状电极62的远端部分之间流动。因此,在此第一个双极实施例中,并不需要有连接在或放入患者身体近处的单独的一个外部电极,如同上述的单极探头装置10a所要求的一样。
图9和10表示另一个或第二实施例的双极探头装置10c,其结构与上述的单极探头10a相似。此双极探头10c的第二实施例包括一个近端套节12c,该套节具有一个由此沿轴向向远端方向延伸的细长的探头部分14c。一个环形电极头16c在探头部分14c的远端形成。柱状套筒30c,第一下部管状部件38c,第二下部管状部件40c,剩余部分44c,环形电极头16c和电导线54c的结构,形状和组装与上述的对于单极实施例的方式相同。
无论如何,在该第二双极实施例中,一个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外电极管70环绕着绝缘套筒50c。该外电极管70连接在一根电导线55上,导线通过近端套节12c的绝缘外壳34c延伸并连接在电信号发生装置20上。外电极管70与绝缘套筒50c在远端有共同的边界,因此只有第二下部管状部件40c的剩余部分44c和环形电极头16c向远端伸在外电极管70的远端的外边。
在操作时,该第二实施例的装置10c插入眼睛使探头部分14c的远端部分穿过前室AC,而环形电极头16c的远端面DS与晶状体被膜的前面相接触。其后,由电信号发生器20发出的电流可以流过电导线部件54c,55和/或如上所述的探头装置10c的其它导电部分,使电流由环形电极头16c通过眼睛前室内的导电的液体环境流向外管状电极40。
应该了解上述的环形电极头16,16a,16b,16c可以具有任何适宜的几何形状,可以是一个空心的(例如,一个环或圈)或另外是一个实心的(例如,一个通常具有环形外边的盘)。另外,应该了解晶状体被膜接触面,诸如16,16a,16b,16c不一定要求基本上是扁平的或是平面的,而可以是略微下凹的或其它合适的形状。这样,在本专利申请中所做的关于“平面”的说明为远端电极头的晶状体被膜接触面位于其中的面,因此应该理解该面可以是一个凸面或一个一般变化的波形面的投影。另外,在各实施例中,环形电极头16,16a,16b,16c的晶状体被膜接触面是扁平的,这种完全扁平的边缘可以包括在所说明的平面之中。
ⅲ.操作该装置的优选的方法任何一个或所有的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都可以优选地按照一种一般的方法进行操作,即,细长的探头部分14,14a,14b,14c的至少一个远端部分通过角膜C上的切口插入并经过前室AC前进直到环形电极头16,16a,16b,16c的晶状体-被膜-接触面的远端面DS与晶状体被膜LC相接触。如果使用的是单极实施例的探头装置10a,应在患者身体的贴近处连接或放入一个第二电极,其位置应适合于接通探头10a的环形电极头16a和该第二电极之间的电流。另一方面,如果使用了双极实施例中探头装置10b,10c中的一个,将不需要提供在患者身体的近处连接或放入的一个单独的第二电极。
其后,开动电信号发生装置20使电流在环形电极头16,16a,16b,16c和单独连接的第二电极(单极实施例)之间,或者和在装置上的外电极管62,70之间流动。
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电波形式和动力水平。在这方面,至少在某些应用上,需要使用连续的,脉冲的或超脉冲的波形并能提供约10瓦的平均动力水平以便在晶状体被膜前面形成所需的切口。
在系统的实施例中,其中的波形预定为脉冲或超脉冲的,信号发生装置20应优选地包括一个机构用以设定所需的脉冲持续时间,脉冲序列持续时间,脉冲群聚持续时间和/或工作循环,一些例子用图形示于图11a,11b,和11c中。
参照图11a,其中示出了已知脉冲持续时间PD的单个脉冲所产生的平均动力。
图11b表示单独脉冲的序列所产生的平均动力,每个所说的单独的脉冲的脉冲持续时间为PD,而整个脉冲序列所具有的脉冲序列持续时间为PTD。
图11c表示本发明的超脉冲实施例,其中一些小的单独的脉冲的群聚以一个给定的重复周期RP周期地产生,每个所说的单独的脉冲的持续时间PD为10毫秒。
应该了解电信号发生装置20根据一个固定的通-断开关的每次启动可以按预编的程序发送所需的动力水平,和/或波形。另外,信号发生装置20可由一个脚踏板或其它类型的变阻控制装置以变阻的形式进行控制,通过环形电极头16,16a,16b,16c发出的动力的总量和持续时间由脚踏板或其它变阻控制机构的现时位置所决定。
在上述的情况下,本发明的电外科探头装置10可用以在晶状体被膜LC上形成一个切口,而切口的尺寸仅比环形电极头16,16a,16b,16c的外径略大些。再有,当使用设定的优选的波形和动力时,导致在晶状体被膜上的电外科术的切口周围附加地形成一个热-熔凝的区域,从而防止了晶状体被膜的前面在随后的白内障切除装置和/或假体的晶状体置入套管的插入和操作所引起的撕开,扩大或延伸。
以上参照一些优选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没有企图对可以实施本发明所有可能的实施例进行详尽的描述。事实上,在不偏离本发明预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上述优选实施例可以做出各种添加,删减,修改和变换。因此,所有这些合理的添加,删减,修改和变换都被认为包括在以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以在一个解剖学的结构上诸如哺乳动物眼睛的晶状体被膜上形成一个切口的装置,所说的装置包括一个细长的探头,探头具有一个近端,一个远端和一个在其间伸出的纵轴;一个位于所说的细长的探头远端的环形电极头;所说的环形电极头具有一个晶状体被膜接触面,该面基本上位于与探头纵轴不平行的一个平面内;所说的探头从而可以插入眼睛以使环形电极头的晶状体被膜接触面与晶状体被膜相接触,因此通过环形电极头的电流将在晶状体被膜上做出一个切口。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装置是单极的,且其中所说的装置还包括一个第二电极,该电极电耦联于患者的身体以在环形电极头和所说的第二电极之间至少形成电容性耦合。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说的装置还包括用以将所说的第二电极连接在患者身体上的装置,以使所说的第二电极紧靠在患者的身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说的装置还包括用以将第二电极与患者的身体保持一个隔开的距离的装置,以使所说的第二电极电容性地耦合于患者的身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装置是双极的,且其中所说的探头还包括一个在所说的探头与所说的环形电极头充分近的地方形成的第二电极,以在所说的环形电极头和所说的第二电极之间接通电路,当所说的探头插入眼睛时使环形电极头的远端面与晶状体被膜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环形电极头是这样形成的一个导电的管部件,具有一个近端,一个远端,和一个在其间伸出的纵轴;在管部件靠近远端处切除一个凹槽,从而形成一个环,所说的环与管部件连接的部分在所说的凹槽的近端,由该管的剩余部分连接的;所说的导电管部件的近端同轴地连接在探头的远端上使在所说的管部件的远端形成的环部件形成探头的环形电极头。
7.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环形电极头由一圈导线形成并连接在探头的远端。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说的装置还包括一根电导线,该导线由环形电极头延伸至探头的近端以便于电流由管的近端到环形电极头的传导。
9.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管部件由一根电导线连接在所说的探头的近端以便于电流由探头的近端到由所说的管部件形成的所说的环形电极头的传导。
10.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导线圈由一根电导线连接到管的近端以便于电流由探头的近端到由所说的导线圈形成的环形电极头的传导。
11.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管部件的远端形成的所说的环的远端面构成了环形电极头的晶状体被膜接触面,并且管部件的所说的剩余部分被弯曲使得所说的环部件的远端面位于相对于所说的纵轴形成90-150度的内角的平面内。
12.一个装有权利要求1中所说的探头装置的电外科系统,所说的系统包括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说的探头装置;一个机头,其大小和形状做得适宜人手把握,所说的机头具有一个远端和一个近端;一个连接在所说的机头上的电信号发生装置;一个通/断开关用以启动和关闭由信号发生装置到机头的电流的流动;连接装置用以将机头的远端连接在所说的探头装置的近端,并将所说的电流由机头传至探头的环形电极头。
13.根据权利要求12中所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探头装置是单极的,并且其中所说的系统还包括一个第二电极,该电极可电耦联于患者的身体上,从而在探头装置的环形电极头和所说的第二电极之间至少形成电容性耦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说的系统还包括将所说的第二电极连接到患者身体上的装置,以使所说的第二电极紧靠在患者的身体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中所说的系统还包括将第二电极与患者身体保持一个隔开的距离的装置,以使所说的第二电极电容性地耦联于患者的身体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0中所说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探头装置是双极的,并且其中所说的系统还包括一个第二电极,该电极在所说的探头上与所说的环形电极头充分靠近处形成,以便当所说的探头插入眼睛使环形电极头与晶状体被膜相接触时在其间接通电路;和,连接装置,用以将所说的第二电极连接到所说的电流发生装置上以接通所说的环形电极头和所说的第二电极之间的电流。
1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说的单极装置还包括一个绝缘外套,外套环绕所说的探头的部分形成,该部分是环形电极头的近端并在探头插入眼睛使得电极头的晶状体被膜接触面与晶状体被膜接触时存在于眼睛中。
18.一种在眼睛的晶状体被膜上形成一个切口的方法,所说的方法包括的步骤有a)提供一个电外科探头装置,装置包括一个细长的探头,探头具有一个近端,一个远端,和一个在其远端形成的电极头;b)将探头插入眼睛使电极头和眼睛的晶状体被膜相接触;c)接通由探头到电极头的电流,所说的电流是足够大的从而在所说的电极头与晶状体被膜相接触的地方在所说的晶状体被膜上形成一个切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8中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中提供的探头装置是单极的,并且其中的步骤a还包括将一个第二单极电耦联于患者的身体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中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说的第二电极电耦联在患者身体上的步骤中包括将所说的第二电极紧靠着患者身体地连接在其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9中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说的第二电极电耦联在患者身体上的步骤中包括将所说的第二电极定位在接近但不紧靠在患者身体的近处上,以在患者身体和所说的第二电极之间形成电容性耦联。
22.根据权利要求18中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还包括通过探头到电极头传送具有约10瓦动力的电流。
23.根据权利要求18中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方法的步骤c中通过探头所传送的电流包括脉冲电流。
24.根据权利要求18中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方法的步骤c中通过探头所传送的电流包括脉冲的群聚,其脉冲是插入至少为最小电流的周期将电流分隔开所形成的。
25.根据权利要求18中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方法的步骤c中通过探头所传送的电流为超脉冲电流。
26.根据权利要求18中所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还包括通过探头传送一般的正弦波形的电流到电极头。
全文摘要
用于在哺乳动物眼睛(E)的晶状体被膜(LC)前面形成横向尺寸小于3mm,且优选地约1mm的小切口的装置和方法,以便插入晶状体复位/切除装置和/或用于向晶状体被膜(LC)内注入流动的晶状体置换材料的套管。装置通常包括一个机头(18),机头具有一个由其向前延伸的电外科探头(10)。电外科探头(10)带有一个环形电极头(16),电极头可定位在与晶状体被膜(LC)相接触的位置上,以便在其上造成所需的小于3mm的切口。环形电极头(16)可以是单极的也可以是双极的。
文档编号A61B18/12GK1211908SQ9719257
公开日1999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7日
发明者J·T·索伦森, M·米特尔斯坦, S·米尔哈谢米 申请人:奥普特克斯眼科技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