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腰椎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71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腰椎穿刺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腰椎穿刺器械,尤其是一种新型腰椎穿刺针。
腰椎穿刺针是临床常用的操作方法之一,其目的在于测量脑脊液压力,采集脑脊液标本,向腰蛛网膜下腔注射药物及进行脑脊液置换。做腰椎穿刺的器械是腰椎穿刺针,目前腰椎穿刺操作过程如下,首先将腰椎穿刺针穿刺进入腰椎蛛网膜下腔,抽出针芯使脑脊液从针柄流出通畅,联接测压管测量脑脊液初压力之后移去测压管,采集一些脑脊液标本,然后再联接测压管测量脑脊液终压力,若需进行脑脊液置换,则在测量压力后,移去测压管使脑脊液通过针柄孔缓缓外流,再注入等量脑脊液代用品如生理盐水,如此反复多次。现有的腰椎穿刺针有如下缺点1、在联接或移去测压管的过程中,脑脊液会自行流出,虽然量不大,但对颅压增高的病人,却有可能诱发脑疝,加重病情,可导致病人死亡。
2、在移去测压管时,为将管内的的脑脊液收集起来,操作人员多以左手固定腰椎穿刺针柄,右手食指压紧测压管的顶端开口,做逆时针或顺针转动,然后去掉测压管,在此过程中常会使测压管口断裂,断端碎屑阻塞在穿刺针内影响进一步操作,如果在去除测压管后至插入针芯这一段时间外流脑液过多,病人将出现生命危险。
3、目前穿刺针在留取脑脊液时,没有限速装置,不能有效控制脑脊液的流出速度,为防止诱发脑疝等意外情况的发生,操作者往往将针芯插入针套内少许,以限制脑脊液的流出速度,如果操作者心情紧张,往往不能将针芯顺利插入针套内,会使脑脊液流出速度过快,在颅腔和椎管之间形成压力梯度,诱发脑疝死亡。
4、测压管多数是几节组成,很难将管内脑脊液全部收集起来作为标本使用,浪费脑脊液。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操作方便,可有效限制脑脊液流出速度的新型腰脊椎穿刺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腰椎穿刺针,包括针套、针柄、针芯,在针柄上开有一测压孔,在针柄内安有一个阀门。所述的阀门是一个带有调节柄的T状三通阀门。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1、可减少腰穿所诱发的死亡率。
由于在穿刺针的针柄内加装阀门,通过调节阀门可有效控制脑脊液的流速,从而可避免脑脊液流速过快,诱发脑疝。
2、可有效避免测压管断裂,通过阀门控制可使测压管内的全部脑脊液直接流入试管内,不浪费脑脊液标本。
3、操作简单,该阀门的通断标记明显只需根据不同方向转动即可,能有效克服操作者紧张心理。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阀门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腰椎穿刺针的结构如
图1所示,腰椎管刺针1由针套2、针芯9、针柄7构成,在针柄7上开有测压孔6,在针柄7内有球型T状通断阀门,阀门8的结构如图2所示。
阀门8的三个通道口为4、5、11,通过阀门调节柄12的旋转可控制三个通道口的位置,从而控制脑脊液的流速。
针套2与针柄7的接口为3,针芯9通过针柄孔10进入针套2内。
本实用新型腰椎穿刺针的操作过程如下准备工作1、调节阀门8的调节柄12,使阀门通道口4、11分别与穿刺针1针柄7内的通道口3、10相对应。
2、将针芯9通过接口10、11、4、3穿入针套2内。
3、将测压管接到测压口6上,此时阀门8的通道口5呈关闭状态。
当准备工作完成后,就可进入操作过程,首先将腰椎穿刺针1穿刺进入腰椎蛛网膜下腔,抽出针芯9使脑脊液流出(此时阀门通道口5关闭),可用试管采集脑脊液标本,旋转阀门8的调节手柄12,使阀门通道口4、5、11全部关闭,采集标本过程结束,旋转阀门8的调节手柄12使通道口4、5分别与针柄上的测压口6和针套口3对应(此时阀门道通口11关闭),接通测压管通道用来测量病人的脑脊液压力。
旋转阀门8的调节手柄12使通道口11、5分别与通道口6、10接通(此时阀门通道口4关闭)。可将测压管内的脑脊液全部放出,不浪费脊液标本。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腰椎穿刺针,包括针套、针柄、针芯,其特征是在针柄上开有一测压孔,在针柄内安有一个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椎穿刺针,其特征是所述的阀门是一个带有调节柄的T状三通阀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腰椎穿刺针,包括针套、针柄、针芯,在针柄上开有一测压孔,在针柄内安有一三通阀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阀门的调节能有效限制脑脊液的流速,从而减少脑疝的发生。
文档编号A61B17/34GK2291123SQ9722333
公开日1998年9月16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28日 优先权日1997年5月28日
发明者阎福岭, 袁真丽, 王建平, 方树友, 王庆祝, 连亚军, 腾军放 申请人:阎福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