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胸腔自动抽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800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次性胸腔自动抽液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一次性医用胸腔自动抽液器,属医疗器械。
目前临床上对“胸腔积液”的抽液,一般用穿刺针和针筒抽液,操作时需备有穿刺包和有助手协助,当患者胸腔积液较多时,因针筒的容量有限只能多次重复抽液,给患者增加痛苦;且多次抽液易使手套上的滑石粉与针筒芯上的胸液相混,使针筒抽液困难费力;另外,重复使用穿刺针,如用后刷洗或消毒不严,易发生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新颖胸腔抽液器具。
本实用新型为一次性胸腔自动抽液器,主要由软管3,置于软管一端的穿刺针8,置于软管中部的抽吸囊4,置于软管另一端的引流袋6等构成,使用时,将穿刺针刺入胸腔后,压瘪抽吸囊,然后放松产生负压,胸腔内的积液即能通过软管自动流入引流袋内。为便于控制胸腔积液的抽液,在抽吸囊4和引流袋6之间的软管上还可套有调节装置5;同时,引流袋上还标有刻度7,以确认胸腔抽液量;穿刺针上也标有刻度2,以确认穿刺针刺入胸腔时的穿刺深度;另外,在穿刺针头上还套有护套4,以保护针头不受污染。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只需临床医生一人操作,具有使用简便、安全可靠,密闭卫生,并发症少,自动抽液省力省时等突出优点,其整体结构呈密封状态,避免了在使用时空气逆流进入胸腔。且一次性使用,避免了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抽出的胸腔积液也不会产生二次环境污染,同时抽出的胸腔积液计量精确,有利于对患者的进一步诊断治疗,并可在操作时视病人反应通过调节装置进行控制调节,以便作必要的对症处理。
附图
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软管3,置于软管一端套有护套1的穿刺针8,置于软管中部的抽吸囊4,置于软管另一端的引流袋6,套于抽吸囊4与引流袋6之间的软管上的调整装置5等构成,穿刺针8和引流袋上均分别标有刻度2和7,使用时的操作程度如下a、将患者通过B超或A超检查确诊并定位穿刺点;b、消毒并局部麻醉穿刺点;c、启封无菌一次性胸腔自动抽液器,去掉护套1,将调节装置5调节至紧闭位置备用;d、根据患者胸壁厚度将穿刺针8缓慢刺入穿刺点,并根据穿刺针刻度2判断穿刺针已进入胸腔内;e、将抽吸囊4压瘪,然后放松产生负压,胸腔积液即由穿刺针引出,此时渐渐松开调节装置5,利用重力原理,胸腔积液缓慢自动地经软管3流入引流袋6内;f、观察引流袋内刻度7,当胸腔积液抽液到设定容量时,关闭调节装置,拔出穿刺针,在穿刺点进行加压纱布包扎,即完成抽液。
权利要求1.一种一次性胸腔自动抽液器,其特征在于由软管(3),置于软管一端的穿刺针(8),置于软管中部的抽吸囊(4),置于软管另一端的引流袋(6)构成。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胸腔自动抽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囊和引流袋之间的软管上还套有调节装置(5)。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胸腔自动抽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穿刺针上还标有刻度(2)。
4.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次性胸腔自动抽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流袋上还标有刻度(7)。
专利摘要一种一次性胸腔自动抽液器,主要由软管3,分别置于软管头部、中部、尾部的穿刺针8,抽吸囊4,引流袋6等构成。使用时,将穿刺针刺入胸腔内,将胸腔积液由软管抽吸入引流袋内。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具有使用简便,安全可靠,密闭卫生,并发症少,自动抽液省力省时等显著优点。
文档编号A61M1/04GK2311270SQ97224120
公开日1999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7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7日
发明者楼正龙 申请人:楼正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