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药液雾化吸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6370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药液雾化吸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可与氧气瓶配用的药液雾化装置。
现有技术中的医用超声雾化器均要用电源,且其电子线路复杂,并易引起故障,气动式医用雾化器(专利号ZL90205684)其圆台体与雾化芯非一体化,间距难控制,影响雾化效率,且所需气源压力较高,雾化芯结构复杂,模具制作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医用药液雾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医用药液雾化吸入装置,它包括装在盖中的喷头、与喷头连接的气管,与盖相连的接管,其特征在于一药杯与盖相连接,药杯中设有密封圈和吸管,气管穿过密封圈、药杯与喷头连接,在喷头中装有散射杆和针管,针管与吸管相连通,在喷头与盖间装有收集罩。
本实用新型在喷头中装有散射杆和中间空的钢针,形成超声粉碎与散射一体化的喷头结构,不仅结构简单,模具易制作,且成本低,所需的气源压力仅为0.06-0.4MPa,无需电源,可直接与吸氧器连接,尤其适用于有管道供氧的病房,一体化的喷头可折换,无需专业人员维护,可做到单个病人使用,避免交叉感染,据测试雾化速率大于0.1毫升/分,雾滴在直径为5微米以下的占60%以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中的A-A剖示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装在盖8中的喷头11,与喷头11连接的气管2,与盖8相连的接管7,其区别现有技术为一药杯10与盖8连接,该连接方式既可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可活动的连接,药杯10中设有密封圈1,该密封圈1实际是药杯10的杯底,气管2穿过密封圈1、药杯10与喷头11连接,在喷头11中装有散射杆5和中间空的针管4,针管4与置放在药杯中的吸管3相连通,在喷头与盖间装有收集罩9。本实施例的药杯和盖呈圆形,气管与密封圈固定连接,药杯中的吸管和针管的最佳设置均为三个,呈均布状,分别进行连接,在与盖相连的接管7上还设置有咬嘴6,喷头与气管为可活动的连接,一般可做成螺旋连接,在实施例中做成卡插式,喷头卡固在气管的顶部便于拆换,在喷头上部水平插入三等分的针管,在喷头的顶部水平插入散射杆,该散射杆通过喷头的中心,为加速雾化,在收集罩上可设置有空孔,针管距气管顶部的距离h1为2.5-3.0mm,散射杆离气管顶部的距离h2为7-8mm,针管的内径为0.5mm,散射杆的外径为1.2mm,附图中位于气管下方及咬嘴中的箭头为气流方向。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在药杯中放入药液,将气管与氧气瓶相连接,打开闸阀,气体从气管进入喷头,喷头上部的细针管由于与气管的顶部有一定的距离,它所形成的空间在高速气流喷出时可产生超声波,而喷头顶部水平插入的散射杆又通过喷口中心,气流在针管内产生负压经吸管将药液吸起,在超声波和散射杆的作用下形成细雾,再经收集罩送至咬嘴直至病人鼻腔。
权利要求1.医用药液雾化吸入装置,它包括装在盖中的喷头、与喷头连接的气管,与盖相连的接管,其特征在于一药杯与盖相连接,药杯中设有密封圈和吸管,气管穿过密封圈、药杯与喷头连接,在喷头中装有散射杆和针管,针管与吸管相连通,在喷头与盖间装有收集罩。
2.按权利要求1的所述的医用药液雾化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药杯和盖均呈圆形,吸管和针管的最佳设置均为三个,呈均布状,在与盖相连的接管上还设置有咬嘴。
3.按权和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药液雾化吸入装置,其特征在于喷头与气管为可活动的连接;在收集罩上可设置有空孔;针管距气管顶部的距离为2.5-3.0mm,散射杆离气管顶部的距离为7-8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药液雾化吸入装置,其特征为:一药杯与盖相连接,药杯中设有密封圈和吸管,气管穿过密封圈、药杯与喷头连接,在喷头中装有散射杆和针管,针管与吸管相连通,在喷头与盖间装有收集罩。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对气源的压力要求低,无需电源,雾化速率大于0.1毫升/分,雾滴在直径为5微米以下的占60%以上。
文档编号A61M11/00GK2306790SQ9723472
公开日1999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4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4日
发明者朱臣梁 申请人:朱臣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