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养功能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9416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疗养功能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疗养用功能床,属于床类。
病患者长期卧床时须自行翻身、转动、起卧,而现有实现这一功能的功能床只能左、右各翻转30。,这只是病人身体依托床面交换一下重心,非真正的侧翻身。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实现平仰卧与左、右侧卧之间相互翻身的疗养功能床,目的之二在于还同时提供可实现平仰卧与坐姿相互转换的疗养功能床。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首先,对翻身动作进行分解,将一个连续动作分解成多个小单元动作,设计出完成这些小单元动作机构,由动力源带动这些关联单元运行。
稳定姿势共有四种平仰卧,坐仰卧,左曲体侧卧,右曲体侧卧,可由任一姿势向另三种姿势转换。
由平仰卧换成坐仰卧,可分成①上半身以臀部为轴,升转至所需高度,②下半身下降一定角度,共两个动作,或者分为①上半身升转至所需高度,②抬膝盖至一定高度两个动作。
由平仰卧转换成左(或右)曲体侧卧,分成①抬起膝盖(抬起大腿、脚不离床面),②臀部右(或左)平移,③身体左翻(或右翻),三个动作。
由左(右)曲体侧卧换成平仰卧,分成①展直弯曲的大、小腿,②臀部向前平移,③在臀部下半部,向后拨动,翻转身体。
以上动作由以下机构实现本实用新型疗养功能床,包括有床体、传动机构与动力机构,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床体分为活动连接的三部分前部、中部、后部,分别对应人体腰部、臀部和下肢,动力与传动机构包括可带动完成抬膝盖上升与展直大小腿的动力源、抬膝盖上升机构、展直大小腿机构,动力与传动机构还包括可带动完成平仰卧与左(右)曲体侧卧之间转换的动力源、滑车及可供滑车滑动的轨道构成的平仰卧与左(右)曲体侧卧转换机构。
本疗养功能床还包括有可带动完成平仰卧与坐仰卧之间转换的动力源、平仰卧与坐仰卧转动机构。
所述可带动完成抬膝盖上升与展直大小腿的动力源为双向油缸,其位于床体后部中心部位下方、纵向水平设置;抬膝盖上升机构是一个受力后可顶起膝盖的杠杆装置,展直大小腿机构是一节点固定,与固定节点相对的节点可滑动伸展双腿的平面四杆装置。
杠杆装置为绕固定在床上的固定点转动的“厂”字形杠杆,杠杆水平臂紧贴床上平面,水平臂顶端设有与水平臂垂直可抬起大腿的横杆,杠杆“/”形臂一端连有受油缸控制的绳索,“厂”字形杠杆在动力源D复位后,由大腿自重复位。
上述平面四杆装置的一个节点固定于床上平面,由“口”字形四杆活动连接,沿四杆可滑动节点的滑动方向,设有滑板构成滑动轨道,四杆装置通过连杆与可转动杠杆连接,杠杆一端连有受油缸控制的绳索,四杆装置沿滑动方向的两节点之间还连有可使四杆装置复原的弹簧。
在所述平面四杆装置的四杆上,分别对应左、右侧卧时大、小腿,设有外侧、内侧拨片,使人体展直大小腿时,大腿拨片向内侧推动大腿,小腿拨片向外侧推动小腿,有助于人体展直双腿。
上述可带动完成平仰卧与左(右)曲体侧卧之间转换的动力源为空心双活塞杆油缸,其位于床体中部中心部位下方,横向水平设置;平仰卧与左(右)曲体侧卧转换机构由滑车以及供滑车滑动的轨道构成,滑车中间为主车,两旁各为辅车,主车直接与双杆油缸相连接,主车两边各设一组水平方向翻身推杆和弹簧推杆,弹簧推杆对应两边辅车上设在套筒内的弹簧,翻身推杆对应两边辅车上所设依转轴转动的翻身拨杆,翻身拨杆另一端由复位弹簧连接在辅车上,轨道两端还设有使辅车停止的障碍物。
主车受双杆油缸带动,可左右平移规定距离,主车在前进方向推动辅车前进,当辅车遇到所设障碍物时,停止前进,但此时主车受到油缸推力仍继续前进,弹簧推杆压缩套筒内弹簧,翻身推杆推动辅车上翻身拨杆转动,使卧于其上的臀部受到推力,形成翻身力矩,使臀部翻转。翻转完毕,障碍物撤去,在受压缩弹簧作用下,辅车前进一小段距离,主、辅车恢复正常距离,翻身拨杆也在复位弹簧作用下还原。
所述使辅车停止的障碍物由电磁铁组成,当电磁铁上电时,与轨道相吸合,阻止辅车前进,当电磁铁断电时,障碍物撤去。
可带动完成平仰卧与坐仰卧之同转换的动力源为位于床体前部中心部位下方且垂直床体平面的单向油缸,床体前部与后部下方分别设有前、后定滑轮,由钢丝绳穿过两定滑轮将床体前部与后部连为一个连动体,油缸活塞推动床体前部绕前部与中部相连处轴线转动上升,并使床体后部下降,实现由平仰卧向坐仰卧的转换。开启单向油缸放油阀,可实现坐仰卧向平仰卧转换。
以上所述动力源皆为电动液压油缸,控制各油缸的油路均为电磁换向阀,由单片微机控制各电磁换向阀的启闭,及电磁铁的通断电。另外还可采用机械动力源,由电动机经蜗轮蜗杆系统变速后,带动各机构动作;还可采用气动动力源带动各机构动作,也可采用手动带动各机构动作,操作者视护理对象翻身移动的到位情况,来进行操作,并可辅以直接手动来完成翻转动作,如给予翻身的力矩来完成翻身动作,可直接在护理对象的臀部施一力矩,省去了主、辅车之间的推、拨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疗养功能床将复杂的左、右侧卧与平仰卧之间的翻身动作分解、规范成各种简单的单元动作完成机构,可适合长期患病丧失翻身功能的病员使用,使得卧床病人能自动或在护理人员简单帮助下自动、平稳地实现左、右翻身及平卧,得到舒适、自然的卧床姿势,减少褥疮发生率,并可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


如下图1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动力源分布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平仰卧与左(右)曲体侧卧转换机构;图3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状态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所用动力源皆为液压油缸动力源,带动完成抬膝盖上升与展直大小腿的动力源为双向油缸D位于床体后部3中心部位下方、纵向水平设置;带动完成平仰卧与左(右)曲体侧卧之间转换的动力源为空心双活塞杆油缸L,位于床体中部2中心部位下方、横向水平设置;带动完成平仰卧与坐仰卧之间转换的动力源为单向油缸H,位于床体前部1中心部位下方且垂直床体平面。
可带动完成平仰卧与坐仰卧之间转换的动力源为位于床体前部中心部位下方且垂直床体平面的单向油缸,床体前部与后部下方分别设有前、后定滑轮7、8,由钢丝绳9穿过两定滑轮将床体前部与后部连为一个连动体,油缸活塞推动床体前部绕前部与中部相连处轴线转动上升,并使床体后部下降,实现由平仰卧向坐仰卧的转换,开启单向油缸放油阀,可实现坐仰卧向平仰卧转换。
抬膝盖上升机构是一个受力后可顶起膝盖的杠杆装置,展直大小腿机构是一节点固定,与固定节点相对的节点可滑动伸展双腿的平面四杆装置。
杠杆装置为绕固定在床上的固定点转动的“厂”字形杠杆25,杠杆水平臂紧贴床上平面,水平臂顶端设有与水平臂垂直可抬起大腿的横杆26,杠杆“/”形臂一端连有受油缸控制的绳索18,“厂”字形杠杆25在动力源D复位后,由大腿自重复位。
上述平面四杆装置的一个节点固定于床上平面,由“口”字形四杆22活动连接,沿四杆可滑动节点的滑动方向,设有滑板构成滑动轨道21,四杆装置通过连杆23与可转动杠杆24连接,杠杆一端连有受油缸控制的绳索18,四杆装置沿滑动方向的两节点之间还连有可使四杆装置复原的弹簧19。
在所述平面四杆装置的四杆上,分别对应左、右侧卧时大、小腿,设有外侧拨片20、内侧拨片6,使人体展直大小腿时,大腿拨片向内侧推动大腿,小腿拨片向外侧推动小腿,有助于人体展直双腿。
平仰卧与左(右)曲体侧卧转换机构由滑车以及供滑车滑动的轨道17构成,滑车中间为主车10,两旁各为辅车11,主车直接与带活塞5的双杆油缸L相连接,主车两边各设一组水平方向翻身推杆4和弹簧推杆12,弹簧推杆对应两边辅车上设在套筒内的弹簧14,翻身推杆对应两边辅车上所设依转轴转动的翻身拨杆13,翻身拨杆另一端由复位弹簧15连接在辅车上,轨道两端还设有使辅车停止的障碍物16。
所述使辅车停止的障碍物由电磁铁组成,当电磁铁上电时,与轨道相吸合,阻止辅车前进,当电磁铁断电时,障碍物撤去。
本实施例疗养功能床可适合长期患病丧失翻身功能的病员使用,使得卧床病人能自动或在护理人员简单帮助下自动、平稳地实现左、右翻身及平卧,得到舒适、自然的卧床姿势,减少褥疮发生率,并可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
权利要求1.疗养功能床,包括有床体、传动机构与动力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分为活动连接的三部分前部(1)、中部(2)、后部(3),动力与传动机构包括可带动完成抬膝盖上升与展直大小腿的动力源(D)、抬膝盖上升机构、展直大小腿机构,动力与传动机构还包括可带动完成平仰卧与左(右)曲体侧卧之间转换的动力源(L)、滑车及可供滑车滑动的轨道构成的平仰卧与左(右)曲体侧卧转换机构。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疗养功能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可带动完成平仰卧与坐仰卧之间转换的动力源(H)、平仰卧与坐仰卧转换机构。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疗养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D)为双向油缸,其位于床体后部中心部位下方、纵向水平设置;抬膝盖上升机构是一个受力后可顶起膝盖的杠杆装置,展直大小腿机构是一滑动伸展双腿的平面四杆装置。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疗养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装置为绕固定在床上的固定点转动的“厂”字形杠杆(25),杠杆水平臂紧贴床上平面,水平臂顶端设有与水平臂垂直可抬起大腿的横杆(26),杠杆“/形臂一端连有受油缸控制的绳索(18),抬起大腿复原,“厂”字形杠杆(25)在动力源(D)复位后,由大腿自重复位。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疗养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四杆装置一节点固定于床上平面,由“口”字形四杆活动连接,沿四杆可滑动节点的滑动方向,设有滑板构成滑动轨道(21),四杆装置通过连杆(23)与可转动杠杆(24)连接,杠杆一端连有受油缸控制的绳索(18),四杆装置沿滑动方向的两节点之间还连有可使四杆装置复原的弹簧(19)。
6.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疗养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四杆装置的四杆上,分别对应左、右侧卧时大、小腿设有外侧拨片(20)与内侧拨片(6)。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疗养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L)为空心双活塞杆油缸,其位于床体中部中心部位下方,横向水平设置;平仰卧与左(右)曲体侧卧转换机构由滑车以及供滑车滑动的轨道(17)构成,滑车中间为主车(10),两旁各为辅车(11),主车直接与双杆油缸相连接,主车两边各设一组水平方向翻身推杆(4)和弹簧推杆(12),弹簧推杆对应两边辅车上设在套筒内的弹簧(14),翻身推杆对应两边辅车上所设依转轴转动的翻身拨杆(13),翻身拨杆另一端由复位弹簧(15)连接在辅车上,轨道两端还设有使辅车停止的障碍物(16)。
8.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疗养功能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H)为位于床体前部中心部位下方且垂直床体平面的单向油缸,床体前部与后部下方分别设有前、后定滑轮(7)、(8),由钢丝绳穿过两定滑轮将床体前部与后部连为一个连动体,油缸活塞推动床体前部绕前部与中部相连处轴线转动上升,并使床体后部下降,实现由平仰卧向坐仰卧的转换,开启单向油缸放油阀,可实现坐仰卧向平仰卧转换。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疗养功能床,其特征在于动力源还可采用机械动力源、气动动力源以及手动方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长期患病丧失翻身功能病员使用的疗养功能床,属床类。其传动机构与动力机构包括抬膝盖上升机构、展直大小腿机构及动力源,包括平仰卧与左(右)曲体侧卧转换机构及动力源。还可包括平仰卧与坐仰卧转换机构及动力源。使病员自动、平稳实现左、右翻身及平卧、坐卧、得到舒适、自然的卧床姿势。
文档编号A61G7/002GK2331347SQ9822143
公开日1999年8月4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5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5日
发明者张汝栋 申请人:张汝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