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护处理的安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047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防护处理的安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注射器。
目前的注射器,注射完后,医护人员,清洁工等等被扎针事件屡屡出现,而有一些注射针是传染病人(AIDS,乙肝,丙肝带菌者等等由血液,体液传染的)使用过的针,因此,几乎所有的人都怕被针给扎到。在美国,政府、保险机构及医疗院所一年因为防止扎针,支付被扎针医护人员,清洁工之补偿费用一年高达35亿美金,在中国虽没有如此的统计数字,但安全注射器的使用早已是医护人员共同的心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防护处理的安全注射器,它是在注射完后,将推杆往后拉,在注射针被拉至注射筒内自动偏斜,加压在推杆上,注射针在注射筒的圆锥筒上弯曲而被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注射筒、连接器、胶塞、推杆及注射针,其中连接器一端固定注射针,其中连接器置入注射筒的圆锥筒,推杆的伞形帽上置入胶塞下端洞内,注射针以其基座与连接器尾端连接,其特征是注射筒下半部为圆锥筒,该圆锥筒内设有一凸环及一环状凹槽,且该凸环止住连接器的最大直径段,而凹槽与连接器的橡胶圈咬住,圆锥筒内部最下方还具有圆锥筒的尾部凸环,两个结点;连接器具有空心的中孔,自其下端外缘而上依序具有两个固定点、两止滑点、一凹槽、最大直径段,两个侧边洞及伞形帽,其中止滑点卡在尾部凸环与凹槽中间,连接器的凹槽外围套置橡胶圈,连接器的最大直径段顶住圆锥筒内的凸环;胶塞具有下端洞及上端洞,其中下端洞与推杆的伞形帽结合,上端洞设有倾斜凹槽及一尖凸物,突出胶塞的上端洞外;推杆底端具有一伞形帽与胶塞下端洞结合。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O型胶圈其用以止住空气自圆锥筒底部渗入;及胶塞下端洞内设有倾斜凹槽及一尖凸物,该尖凸物突出胶塞外,用以破坏药液的表面张力,使药液能注满凹槽内部而不残存气体;使用后的注射针被破坏于注射器内,不会扎伤医护人员或清洁人员。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注射针与连接器脱开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注射筒剖面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连接器外观图。
图4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连接器剖视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活塞剖视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推杆外观图。
图7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注射针外观图。
图8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注射针针套外观图。
图9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注射时注射筒使用状态图。
图10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注射针后拉偏斜在注射筒内的状态图。
图11本实用新型典型实施例注射针弯曲在注射筒内的状态图。
图中1、注射筒,11直圆筒部,12圆锥筒,122尾部凸环,123凸环,124凹槽,125结点,2连接器,21中孔,22固定点,23止滑点,24凹槽,24a橡胶圈,25最大直径段,26伞形帽,27侧边洞,3胶塞,31下端洞,32上端洞,321倾斜凹槽,322尖凸物,4推杆,41伞形帽,42顶端,5注射针,51基座,52针头,53针套。
本实施例包括注射筒1,连接器2,活塞3,推杆4及注射针5,如
图1-11所示,其中注射筒1主要有两部分,上半部是内直圆筒部11,可用于填装药液,下半部分为一圆锥筒12。上半部顶端为两对称半圆角凸物,以方便操作。此注射筒内为正圆形,轴心在筒中间。下半部的圆锥筒12壁较上半部厚,用以在增加硬度,以便在注射针5被拉至注射筒1内而要加压力破坏时,不会扎破注射筒1而造成意外。圆锥筒12在与直圆筒部11交接处的内径小于上半部,使其在注射后,将推杆4往后拉时,注射针5因较小的内径卡住不会滑出圆锥筒12。该圆锥筒12内部最下端尾部凸环122,其直径与注射针5的基座51外径略相等,使使基座在注射时不松动,两个结点125用以咬合连接器2,且在圆锥筒12内中部有一凸环123,圆锥筒12的内尾部凸环122,其直径与注射针5的基座51外径略相等,两个结点125用以咬合连接器2,圆锥筒12的凸环123用以卡住连接器2最大直径处,使其固定。圆锥筒12中部有一凹槽124,以咬合连接器2的O形橡胶圈24a,使其更紧密贴住注射筒1,两结点125用以止住O型橡胶圈24a,使其不下滑,如
图1、2所示。
连接器2为本实施例中另一较大的突破,其目的在于将该连接器2固定在圆锥筒内12上,而医护人员只要将注射针5固定在连接器2尾端上。它的中孔21贯穿头部到尾部,如图4所示,而与注射针5相通,药液由此注入注射针,其轴心与注射筒1相重叠,连接器2下端设计固定点22,使针座螺纹锁紧。另有两个止滑点23将其固定于注射筒1的圆锥筒12内。止滑点23上有一凹槽24,用以将O形橡胶圈24a,如图3所示,置入圆锥筒12内的凹槽124,连接器2最大直径段25,顶住注射筒1的圆锥筒12内的凸环123,连接器2顶端为有洞的伞形帽26,用以注射后被嵌入胶塞3的上端洞32内,推杆4、连接器2、注射针5连接在一起。两个侧边洞27用以减小注射时的阻力,如
图1、3及4所示。
胶塞3用以密封注射筒1,其下端洞31固定住推杆4,在上端洞32内设有倾斜凹槽321,底部倾斜约5°~15°及一尖凸物322突出胶塞3的上端洞32外。该尖凸物322在于破坏药液的表面张力,使胶塞3上端洞32内能注满药液,不让气体在胶塞3的上端洞32内残留,在注射后,胶塞3上端洞32咬住连接器2的伞形帽26,将注射针5抽出人体后,将推杆4往后拉,连接器2及注射针5被拉至注射筒1内,上端洞32内的倾斜凹槽321使连接器2注射针5偏斜。因注射筒1的圆锥筒12下端内径较小,注射针5不会下滑。如
图1、5所示。
推杆4用以拉吸药液至注射筒1,并将药液注射入人体内。推杆4底部为一伞形帽41用以连接胶塞3并卡入下端洞31内,推杆4轴心与注射筒1轴心合二为一。推杆4的顶端42可方便地拉推推杆4。如
图1、6所示。
注射针5基座51内有螺纹、用以与连接器2连接在一起,基座51底部及针头52内部为中空,使药液通过;注射针5还有一针套53,套住注射针5,以免注射针5,穿破包装袋及伤人。如
图1、7及8所示。
当使用本实施例注射器时,先将注射针5固定住连接器2上,抽取药液,将药液注入人体。注射完成后,连接器2顶端的伞形帽26嵌入胶塞3上端洞32内,此时注射针5,连接器2,胶塞3及推杆4连接在一起。将推杆4往后拉,连接器2带着注射针5被拉止注射筒1内而呈偏斜状态,如图9-11所示。
加压于推杆4上可将偏斜状态的注射针5往下加压弯曲,因注射筒1底部的圆锥筒12内壁加厚且管壁径小于注射筒1,注射针5不会滑出,加压后,注射针5弯曲。形成名符其实的一次性安全注射器。
权利要求1.一种可防护处理的安全注射器包括注射筒(1)、连接器(2)、胶塞(3)、推杆(4)及注射针(5),其中连接器(2)一端固定注射针(5),其中连接器(2)置入注射筒(1)的圆锥筒(12),推杆(4)的伞形帽(41)上置入胶塞(3)下端洞(31)内,注射针(5)以其基座(51)与连接器(2)尾端连接,其特征是注射筒(1)下半部为圆锥筒(12),该圆锥筒(12)内设有一凸环(123)及一环状凹槽(124),且该凸环(123)止住连接器(2)的最大直径段(25),而凹槽(124)与连接器(2)的橡胶圈(24a)咬住,圆锥筒(12)内部最下方还具有圆锥筒(12)的尾部凸环(122),两个结点(125);连接器(2)具有空心的中孔(21),自其下端外缘而上依序具有两个固定点(22)、两止滑点(23)、一凹槽(24)、最大直径段(25),两个侧边洞(27)及伞形帽(26),其中止滑点(23)卡在尾部凸环(122)与凹槽(124)中间,连接器(2)的凹槽(24)外围套置橡胶圈(24a),连接器(2)的最大直径段(25)顶住圆锥筒(12)内的凸环(123);胶塞(3)具有下端洞(31)及上端洞(32),其中下端洞(31)与推杆(4)的伞形帽(41)结合,上端洞(32)设有倾斜凹槽(321)及一尖凸物(322),突出胶塞(3)的上端洞(32)外;推杆(4)底端具有一伞形帽(41)与胶塞(3)下端洞(31)结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注射器。它主要是注射筒下半部为圆锥筒。该圆锥筒内设有凸环及凹槽,且该凸环止住连接器的最大直径段,而凹槽与连接器的橡胶圈咬住,连接器自其下端外缘依序具有固定点、两止滑点、一凹槽、最大直径段及伞形帽,其中止滑点固定在注射筒内,凹槽外围套置橡胶圈,最大直径段顶住圆锥筒内的凸环,伞形帽在活塞内。从而,注射后的注射针不会扎伤医护人员或清洗人员。
文档编号A61M5/178GK2364900SQ9921059
公开日2000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7日 优先权日1999年5月7日
发明者赖弘基 申请人:赖弘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