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气发生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13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药气发生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药气发生盒,尤其说是一种能把药液充分挥发成药气。通过人的鼻或口吸气,把药气吸入体内,达到治病防病目的的新器具。
目前,公知的医疗方法,主要是打针、吃药。但是对一些呼吸道的疾病,打针吃药难以见效,比如伤风感冒、流行性感冒等。主要的原因是打针吃药只能消灭已经进入人类机体的细菌病毒,但是不能消灭尚未进入人类机体,仍然隐藏在呼吸道内壁的细菌病毒,病根未除。呼吸道的病毒随时会重新侵入机体或转移到其它器官,产生隐性感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药气发生盒,它能把可挥发性药液充分气化,让人吸入体内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药气发生盒由上盖、下盖、容器组成,容器边缘上有进气孔和吸气孔,容器里面有进气槽、挥发板,挥发板与挥发板之间组成挥发槽,进气孔、进气槽、挥发槽和吸气孔之间构成气流通道。在容器内有可安放药载体的空位。使用时把药载体放入容器内,再把可挥发性药液滴入挥发板或药载体上,挥发板和挥发槽的作用是尽量让药液与空气的接触面增大,增加药液挥发的速率。当人体的口或鼻对准吸气孔吸气时,空气就从进气孔进入容器,经过进气槽和挥发槽,携带着已充分挥发的药气,经过吸气孔进入人体的呼吸道,直接杀灭呼吸道内壁的细菌病毒。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使用本实用新型,许多疾病不需要打针吃药,只要把可挥发性的药液注入药气发生盒的容器内,让药液充分气化后吸入体内就可治病、防病,而且见效快,费用少,可随身携带,可避免打针吃药引起的副作用,可把呼吸道引起的疾病消灭在病发初期,降低医院的侯诊率,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
下面结合实施例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第一个实施例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第二个实施例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3是第三个实施例结构的正面示意图,图4是第三个实施例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中1、进气孔,2、进气孔,3、进气槽,4、进气槽,5、吸气孔,6、吸气孔,7、进气槽,8、进气槽,9、挥发板,10、药载体,11、挥发板,12、挥发板,13、挥发板,14、容器,15、挥发槽,16、下盖,17、上盖,18、挥发槽,19、挥发槽,20、挥发槽。
三个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目的和效果都相同。药载体(10)既可以在使用前临时加入到药气生发盒的容器(14)内,也可以事先存放在药气发生盒的容器(14)内。本实用新型中的容器(14)可以拆开更换药载体(10),因为拆开的方法简单,普通的技术人员均可理解,所以不在此详述。
以下结合附图的标号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图3、图4的第三种实施例中,使用前可先打开上盖(17),将可挥发性药物装在药载体(10)上;再将药载体(10)放入容器(14)内,也可以在容器(14)中先放入药载体(10),然后将药液从吸气孔(5)、(6)注入到挥发板(13),利用药液的流动性,自然地慢慢流到挥发板(12),再流到挥发板(11),再流到药载体(10),通过药载体(10)的吸收和传递,把药液传递到容器(14)内的各块挥发板(9)上,各块挥发板与挥发板之间组成了多条挥发槽(15)(18)(19)(20)。进气孔(1)(2)、进气槽(3)(4))(7)(8)、挥发槽(15)(18)(19)(20)和吸气孔(5)(6)之间构成了气流通道。当人类的口或鼻对准本实用新型的吸气孔(5)(6)吸气时,空气就从进气孔(1)(2)进入容器(10),经过进气槽(3)(4)(7)(8)和挥发槽(15)(18)(19)(20),携带着已经挥发的药气经吸气孔(5)(6)进入人体的呼吸道,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
图2与图3的差异之处是图2中的挥发槽(18)(19)(20)都是竖槽而且被药载体(10)复盖,而图3中的挥发槽(18)(19)(20)是横槽,不被药载体(10)复盖。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目的和效果相同;
图1与图3的差异之处是,
图1有2个类似图3的结构,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目的和效果也相同。
对于同行业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略作修改,而产生其它类型的实施例,但权利要求书已列出了本实用新型要保护的权利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药气发生盒由上盖、下盖、容器组成,其特征包括在容器边缘上有进气孔和吸气孔,在容器里面有进气槽、挥发板,挥发板与挥发板之间组成挥发槽,进气孔、进气槽、挥发槽和吸气孔之间构成气流通道。
专利摘要一种药气发生盒由上盖、下盖、容器组成,容器内有进气孔、进气槽、挥发板和吸气孔,使用时将药液滴入容器内,药液在药载体和挥发板的表面上扩散挥发,当人类用口或鼻对准吸气孔时,空气就从进气孔进入,经过进气槽和挥发槽,携带着易挥发的药气,通过吸气孔进入体的呼吸道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M15/00GK2373110SQ9921287
公开日2000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1999年6月5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5日
发明者林章建 申请人:林章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