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加热恒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5076阅读:8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静脉输液加热恒温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加热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可用于医疗上的静脉输液加热恒温器。
现有技术中装在瓶内用于静脉输液的液体温度与室温相同,或低于室温,而人体温度基本恒定在摄氏37度左右,两者间存在着一定的温差,特别是在冬季,静脉输液的液体温度与人体温度的温差较大,因此在输液过程中,不少患者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最为常见的是周身发冷,输液部位血管痉挛而引起疼痛。为了减轻输液反应,患者往往采用热水袋或热毛巾在靠近注射部位进行贴敷,以缩小液体与人体的温差,但加热静脉输液的液体温度无法控制,还容易导致针头刺破血管,甚至发生皮肤灼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脉输液加热恒温器,它可以将静脉输液的液体加热并保持在一定的温度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装有实现的静脉输液加热恒温器,它主要包括壳体,装在壳体内的加热恒温器和与之连接的导线,装在导线一端的插头,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的两电极间装有可加热控温的导电复合材料层,在该导电复合材料层上还设有一槽。
本实用新型在壳体内的两电极间采用可加热控温的导电复合材料层,使用时将靠近注射部位的一段输液管嵌插在槽内。由于该导电复合材料是热塑性树脂与导电碳黑经过分散复合而形成,具有电热转换及自动调节限制温升双重功能,其本身就是一种加热和温控材料,不需外接任何温控元件,因此可使输液管内的液体升温并保持在较为合适的温度上,避免了患者在静脉输液中因液体温度与人体温度的温差而造成的不适反应。


图1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打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壳体1,装在壳体1内的加热恒温器和与之连接的导线2,装在导线一端的插头3,它区别于现有技术为在壳体1内的两电极4间装有可加热控温的导电复合材料层5,在该导电复合材料层上还设有一槽6,由于导电复合材料是热塑性树脂与导电碳黑经过分散复合而形成的,是一种很复杂的高分子聚合物,它可利用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将电能转变成热能,在具体制作时可设定上下限温度值,当温度上升到上限温度值时,受分子热运动本身的特性限制,电路断开,使温度控制在限温值的范围内,具体地说,在低环境温度时导电复合材料微观收缩,增加电流通路,也增加了热量产生;在温暖的环境下,导电复合材料微观膨胀,切断一些电流通路,减少了热量的产生;在极热的环境下,导电复合材料有较大的膨胀,几乎切断所有的电流通路,放热量近似为零,由此可见,导电复合材料单位长度上的热输出受控于环境温度,当环境温度较低时,它输出较高的额定热量,反之则给出较少的额定热量;当环境温度处于某一种状态下,导电复合材料可达到热稳定输出,不会产生过热现象,具有安全可靠性,本实施例采用大庆风华功能材料厂的自限温电热带中的导电复合材料层,壳体1内的两电极4可采用镀锌铜绞线,在两电极4靠近壳体1处设有绝缘护套层7,在壳体一面的相应位置亦可设有供输液管嵌插的槽,为了使用安全,在与两电极相连接的壳体外还可设有一变压器8,使输出电压低于36V,
图1中的标记9表示输液架,标记10为输液瓶,标记11为调速阀,标记12为连接电源的插座,标记13为输液管,标记14表示注射部位,经试用本实用新型具有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使用方便的特点。
权利要求1.静脉输液加热恒温器,它主要包括壳体,装在壳体内的加热恒温器和与之连接的导线,装在导线一端的插头,其特征在于在壳体内的两电极间装有可加热控温的导电复合材料层,在该导电复合材料层上还设有一槽。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脉输液加热恒温器,其特征在于两电极可采用镀锌铜绞线,在两电极靠近壳体处设有绝缘护套层,在壳体一面的相应位置亦可设有供输液管嵌插的槽。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静脉输液加热恒温器,其特征在于与两在电极相连接的壳体外还可设有一变压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静脉输液加热恒温器,其特征为:在壳体内的两电极间装有可加热控温的导电复合材料层,在该导电复合材料层上还设有一槽。使用本实用新型可使输液管内的液体升温并保持在人体感觉较为合适的温度上,避免了患者在静脉输液中因液体温度与人体温度的温差而造成的种种不适反应。
文档编号A61M5/44GK2366122SQ9922629
公开日2000年3月1日 申请日期1999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1999年4月14日
发明者宋振林 申请人:宋振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