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306477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热喘病治疗领域,特别是一种治疗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上表现为轻度的上感症状,以刺激性干咳为主,呼气性呼吸困难,夜晚或清晨咳喘加重,似哮喘发作,经适当治疗,上述症状于5?7天后可明显减轻,预后较好,约5%发展成支气管哮喘但易反复发作。预防哮喘性支气管炎更重要的是食疗,食疗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对改善症状、促进康复有良好的作用。症状一:风寒哮喘,打喷嚏,咳嗽气促,喉间有哮鸣音,咳痰清晰色白,呈沫状,发热恶寒,形寒无汗,面色青白,四肢不温,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浮滑。治宜温肺化痰,止咳平喘。症状二:热性哮喘,症见胸闷气促、喉间哮鸣,不能平卧,痰稠色黄,面赤身热,渴喜冷饮,大便干燥或秘结,小便黄,舌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治宜清肺化痰平喘。症状三:在缓解期,表现为肺脾肾气亏虚,症见面色黄白,眼窝发青,自汗怕冷,四肢不温,倦怠乏力,气短懒言,食少消瘦,咳嗽痰多,大便溏泻,舌质淡、苔少,脉细缓无力。目前在临床上治疗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常用的药物以西药为主,作用单一、毒副作用较大,不适宜长期用药。而中成药方面,则多采用宣肺清热类药物,如白矾散、小青龙汤等,但对哮喘中风寒外感所致哮喘效果均不理想,且有的药物存在副作用较多、价格昂贵、收效缓慢、价格昂贵等问题。

【发明内容】

:
[0003]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以治疗外感风寒后出现的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症见咳嗽喘息、喉中哮鸣、发热恶寒、周身酸楚疼痛、无汗、少痰无痰为目的,提出了一种治疗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全方按君臣佐使组方。方中以炙麻黄为君药,桂枝、白芍、细辛、川贝母、蝉蜕、柴胡、葛根、厚朴、枳实、杏仁为臣药;石膏、荆芥、防风、板蓝根、徐长卿、紫草、黄芩、牛蒡子、郁金、黄芩为佐药;甘草为使药。全方配伍有散寒解表,止咳平喘之功效。对于外感风寒之后出现的咳嗽哮喘等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临床掌握适应症使用,无明显不良作用。有效率90%以上。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治疗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它由下列重量份比的原料药制成:方剂如下:炙麻黄3-8份、桂枝6-12份、白芍6-12份、荆芥6_12份、防风6_12份、蝉蜕6_12份、杏仁6-12份、板蓝根15-25份、徐长卿6-12份、紫草6_12份、细辛1_5份、石膏25-35份、牛蒡子12份、厚朴6-12份、枳实6-12份、川贝母1-3份、葛根15-25份、柴胡8_15份、郁金6-12份、黄芩6-12份、甘草6-12份。
[0006]优选的是,它为颗粒剂、片剂、胶囊剂。
[0007]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治疗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将上述的原料药按相应重量份比混合,加水煎煮提取2-4次,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1-1.05,喷雾干燥,制成细粉,用挤压造粒法制备颗粒,干燥,整粒,过筛即得。
[0008]优选的是,加水量为药材重量的10-15倍。
[0009]优选的是,加水煎煮提取3次,第一次煎煮时间为1-2小时,第二、第三次煎煮时间为2-3小时。
[0010]优选的是,所述干燥温度为60?80°C。
[0011]优选的是,所用筛网为I号筛和5号筛。
[0012]上述的治疗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所述的中药制剂封装于铝塑复合包装膜内,每袋含原料药量范围:2.92-3.08g?
[0013]炙麻黄:能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其药性辛温升散之性较强,能开泄腠理、透发毛窍,以外散侵袭肌表的风寒邪气。且其辛散而微兼苦降之性,即可外开皮毛的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又可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主治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对于风寒外束,肺失宣降之喘急咳逆,支气管哮喘等症,最宜使用本品,其发散风寒与平喘的功效,能全面针对该证的病因病理,同时蜜炙麻黄兼以润肺止咳,故以炙麻黄为君药。
[0014]臣药
[0015]桂枝:味辛、甘,性温;归心、肺、膀胱经。功效:解表和营,通阳散寒,温化水气,补益里气,平降冲逆,通瘀活血等。常以之配伍麻黄治疗无汗之外感风寒之症,以助发汗解表之功,共奏散寒解表,解痉平喘之效。
[0016]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有酸敛之功,与温通之桂枝合用,有调和营卫之效。
[0017]细辛:味辛,性温;有小毒;归肺、肾、心、肝、胆、脾经。功能祛风散寒;温肺化饮;通窍止痛,可用于稀痰壅盛的支气管炎。。
[0018]川贝母:味苦,性微寒,归肺经,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之证;又兼甘味,故善润肺止咳,可治肺有燥热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证,还兼有散结开郁之功,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胸闷心烦之证,
[0019]蝉蜕:味咸而甘,性寒。归肺、肝经。功善散风,解痉,除热,利咽,透瘆,退翳等。对于呼吸道刺激性反应而并表现的症状,有很好的疗效。
[0020]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肺经,有解表和里,和解少阳、以及疏肝解郁、调经作用。本方用其退热解表之功。
[0021]葛根味甘、辛,性凉,归肺、胃经。解肌退热,透瘆,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常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热病口渴等诸症,
[0022]厚朴:味苦、辛,性温。归脾、胃、肺、大肠经。燥湿消痰,下气除满,可用于痰饮喘咳之症的治疗。
[0023]枳实:味苦、辛;性寒。归脾;胃;肝;心经。功能破气,行痰,消积,可用于治疗咳喘上气,故《珍珠囊》曰:破气,泄肺中不利之气。
[0024]杏仁:味甘,性平,功能润肺止咳。具有润肺、平喘的功效,对于因伤风感冒引起的气喘、咳嗽、多痰等症状疗效显著;
[0025]上述诸药共为臣药,助君药共奏散寒解表,止咳平喘解痉,平冲降逆,宣畅肺气之作用,而达到治疗急性支气管哮喘,退热等作用。
[0026]佐药
[0027]石膏:味甘、辛,性大寒。归肺、胃经。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长沙药解》治热狂,火嗽,收热汗,消热痰,住鼻衄,调口疮,理咽痛,通乳”。
[0028]荆芥:味平,性温,为发汗解热药,能镇痰,怯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
[0029]防风: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膀胱经;气香升散;具有祛风解表,除湿止痛,疏肝解痉,杀虫止痒的功效。主治感冒风邪,发热恶寒,头身疼痛,咽喉疼痛,目赤等症。
[0030]板蓝根:苦,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温疫时毒,发热咽痛,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等等。
[0031]徐长卿:辛,温。归肝、胃经。有明显的祛风止痛,止痒解痉等作用。
[0032]紫草:味甘、咸,性寒,归心、肝经。功能凉血,活血,解毒透瘆等。
[0033]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等。
[0034]牛蒡子:味辛、苦,性寒。
[0035]具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瘆,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于解表药中,属于发散风热的药。
[0036]郁金:味辛、苦,性寒。归肝、心、肺经。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用于胸胁刺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乳房胀痛,,血热吐衄,黄疸尿赤等症。
[0037]上诸药共为佐药,以助臣药发挥解表散寒,解痉止咳,平喘等疗效。
[0038]使药
[0039]甘草:性平味甘。入脾、胃经。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可调和诸药,故以甘草为使药,联络诸药,共达病所。
[0040]纵观全方,以调肺为法,注重疏肺理气平喘,配伍清肺、润肺之品,诸药相合,行气化痰而无苦寒之虞,标本兼顾以治本为主。
[0041]本发明有益的效果是:
[0042]1.以治疗外感风寒后出现的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症见:咳嗽喘息、喉中哮鸣、发热恶寒、周身酸楚疼痛、无汗、少痰无痰为目的,提出了一种治疗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全方按君臣佐使组方。方中以炙麻黄为君药,桂枝、白芍、细辛、川贝母、蝉蜕、柴胡、葛根、厚朴、枳实、杏仁为臣药;石膏、荆芥、防风、板蓝根、徐长卿、紫草、黄芩、牛蒡子、郁金、黄芩为佐药;甘草为使药。全方配伍有散寒解表,止咳平喘之功效。对于外感风寒之后出现的咳嗽哮喘等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临床掌握适应症使用,无明显不良作用。有效率90%以上。
[0043]2.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已在本院院内安全应用超过5年,平均年处方量约30000 袋(2500 人次)ο
[0044]3.本方剂配方合理,制备方法简单,服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疗效可靠,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0046]实施例1:
[0047]1.一种治疗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中药制剂,
[0048]I)按下列重量份比准确称取处方量药材:炙麻黄5g、桂枝9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