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直器模块及其制法、放射线检测装置、放射线摄影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370037阅读:来源:国知局
上侧基准部33及上侧按压部34是发明中的一对第I梳状构件的一个例子。
[0072]上侧基台31具有大概在CH方向及SL方向大宽度的长方体形,是在中央形成有接近用的开口的构件。
[0073]上侧接受部32连接并固定于上侧基台31。上侧接受部32构成为在插入末端块2的切槽2a的多个准直器板3粘接固定于末端块2之前,将该制作用夹具10上下倒转的情况下,以使多个准直器板3不会脱落的方式接受其上侧边缘3b而支撑。两个上侧接受部32设置在夹着上侧基台31的SL方向上的中央的左右对称的位置。
[0074]上侧基准部33连接并固定于上侧基台31。上侧基准部33具有大概以CH方向为长边方向、以I方向为短边方向、以SL方向为厚度方向的长方体形。在上侧基准部33的下侧边缘33a,以插入向末端块2的切槽2a插入的多个准直器板3的上侧边缘3b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切口槽33b。S卩,上侧基准部33的下侧边缘33a以沿准直器板3的板厚方向即CH方向覆盖上述多个准直器板3的上侧边缘3b的方式形成为梳状。各切口槽33b的内壁之中CH方向的规定的一侧(例如+ CH方向侧),成为对于制作用夹具10在特定的相对位置精度良好地位置对齐的基准面33c。准直器板3的板面3a抵接到该基准面33c时,准直器板3被精度良好地位置对齐。
[0075]上侧按压部34具有大概以CH方向为长边方向、以I方向为短边方向、以SL方向为厚度方向的长方体形。在上侧按压部34的下侧边缘34a,与上侧基准部33同样地,以插入向末端块2的切槽2a插入的多个准直器板3的上侧边缘3b的方式,多个切口槽34b形成为梳状。即,上侧按压部34的下侧边缘34a以沿准直器板3的板厚方向即CH方向覆盖上述多个准直器板3的上侧边缘3b的方式形成为梳状。但是,上侧按压部34中的至少构成切口槽34b的部分,由具有弹簧性的弹簧钢等的材料构成。上侧按压部34在SL方向靠近上侧基准部33地配置,并且能够在CH方向滑动地被支撑。上侧按压部34通过该滑动,能够在上侧基准部33和上侧按压部34的切口槽34b彼此大致重叠而切口槽的下侧成为打开的状态的“开”位置,与切口槽34b彼此偏离而切口槽的下侧成为关闭的状态的“闭”位置之间移动。
[0076]此外,在本例中,对于I个上侧基准部33靠近设置了 I个上侧按压部34,但是也可以这样构成:例如对于两个上侧基准部33在其间靠近设置I个上侧按压部34。对于下侧基准部34及下侧按压部44也同样。
[0077]下面,对使用制作用夹具10的准直器模块的制作方法进行说明
图10是使用制作用夹具10的准直器模块的制作方法的流程(flow)图。
[0078]步骤SI中,以组合固定夹具20和下侧位置对齐夹具40的状态进行准备。
[0079]步骤S2中,如图6所示,将一对末端块2固定于固定夹具20的固定部22。
[0080]步骤S3中,如图7所示,将多个准直器板3插入末端块2的切槽2a中。S卩,将下侧位置对齐夹具40中的下侧按压部44置于“开”位置。而且,一对末端块2中,以按每个一对对置的切槽2a插入I块准直器板3的方式插入多个准直器板3。多个准直器板3的下侧边缘3b插入下侧基准部43及下侧按压部44的切口槽44b,通过下侧接受部42接受并支撑。由此,多个准直器板3暂时沿CH方向隔着间隔而排列。
[0081]步骤S4中,如图7所示,将上侧位置对齐夹具30组合到固定夹具20。S卩,将上侧位置对齐夹具30中的上侧按压部34置于“开”位置。而且,对于固定夹具20,从上组合上侧位置对齐夹具30。由此,多个准直器板3的上侧边缘3b插入上侧基准部33及上侧按压部34的切口槽33b、43b。
[0082]步骤S5中,利用上侧位置对齐夹具30及下侧位置对齐夹具40,进行准直器板3的位置对齐。即,使上侧按压部34及下侧按压部44朝着“闭”位置滑动,将多个准直器板3的板面3a沿CH方向按压,从而抵接到上侧基准部33及下侧基准部43的基准面43c。由此,多个准直器板3在CH方向精度良好地位置对齐。
[0083]步骤S6中,如图8所示,向多个准直器板3中的上侧边缘3b的切口 3n插入上侧固定杆4。此外,在图8中,为了方便理解,对于上侧位置对齐夹具30省略图示。
[0084]步骤S7中,粘接上侧固定杆4、准直器板3及末端块2。即,用粘接剂来粘接固定2根上侧固定杆4和多个准直器板3。另外,用粘接剂来粘接固定多个准直器板3和一对末端块2。粘接剂使用例如光硬化型、紫外线硬化型、或2液混合型等比较短时间内硬化的粘接剂。如果使用这样的粘接剂,就能缩短粘接所需要的时间,并且能够提高生产性。
[0085]步骤S8中,将制作用夹具10上下倒转。而且,向多个准直器板3中的下侧边缘3c的切口 3n插入下侧固定杆5。
[0086]步骤S9中,粘接下侧固定杆5、准直器板3及末端块2。即,用粘接剂来粘接固定2根下侧固定杆5和多个准直器板3。另外,用粘接剂来粘接固定多个准直器板3和一对末端块2。由此,一对末端块2和多个准直器板3以位置对齐的状态固定。此外,多个准直器板3在SL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以上侧固定杆4及下侧固定杆5固定。因此,即便从固定夹具20取下上侧位置对齐夹具30及下侧位置对齐夹具40,准直器板3的SL方向上的中央部附近也难以挠曲(应变),在准直器板3的大致整体上能保持位置对齐状态。
[0087]步骤SlO中,从固定夹具20卸下位置对齐夹具。即,使上侧按压部34及下侧按压部44滑动而回到“开”位置。而且,从固定夹具20卸下上侧位置对齐夹具30及下侧位置对齐夹具40。
[0088]步骤Sll中,如图9所示,在准直器板3的上侧及下侧粘贴固定片。S卩,以覆盖多个准直器板3的上侧边缘3b及一对末端块2的切槽2a的上侧部分的方式,配置I块连续的单一的上侧固定片6,用粘接剂来粘贴。同样如此,以覆盖多个准直器板3的下侧边缘3c及一对末端块2的切槽2a的下侧部分的方式,配置I块连续的单一的下侧固定片7,用粘接剂来粘贴。由此,完成准直器模块I。此外,在此,将多个准直器板3及多个切槽2a的上侧及下侧的整体,以用I块连续的单一的上侧及下侧固定片6、7覆盖的方式粘贴,因此刚性变得非常高。
[0089]步骤S12中,将完成的准直器模块I从固定夹具20拆下。
[0090]以上,依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这样的准直器模块1,S卩,对于沿CH方向隔着间隔而位置对齐的多个准直器板3,在其上侧边缘3b及下侧边缘3c,粘接固定从CH方向的一端的准直器板3过到另一端的准直器板3地延伸的上侧固定杆4及下侧固定杆5。因此,不需要特殊的操作工序、部件,而能够保持多个准直器板3的位置对齐状态,能够简便地实现位置对齐精度良好且刚性高的准直器模块I。
[009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上侧固定杆4及下侧固定杆5的粘接固定,在从多个准直器板3拆下位置对齐夹具30、40之前,能够保持其位置对齐状态,在拆下位置对齐夹具30,40而使位置对齐夹具30、40不会妨碍的状态下,能够粘贴上侧固定片6及下侧固定片7。其结果是,作为上侧固定片6及下侧固定片7,能够使用覆盖多个准直器板3及多个切槽2a的整体的I块连续的单一片,能够非常地提高准直器模块I的刚性。
[009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准直器模块的制作方法中,作为将多个准直器板3位置对齐后用其他部件粘接固定的制作方法,与一般想到的制作方法进行比较的情况下,仅增加了将上侧固定杆4及下侧固定杆5粘接固定于准直器板3的工序,因此制作方法非常简单。另外,无需将上侧固定片6及下侧固定片7分别分割后粘贴,因此工时数、成本也几乎不会增大。
[0093]此外,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追加/变更等。
[0094]例如,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准直器板3设置切口 3n,向该切口 3n嵌入上侧固定杆4及下侧固定杆5而进行粘接固定,但是也可以不设置切口 3n,而将上侧固定杆4及下侧固定杆5原样承载于准直器板3的上侧边缘3b及下侧边缘3c后粘接固定,并从其上以上侧固定片6及下侧固定片7粘接固定。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上侧固定片6及下侧固定片7的片面设置切口 3n,向该切口 3n插入上侧固定杆4及下侧固定杆5。
[0095]另外例如,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